今年是青岛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关键一年,地铁建设和地铁沿线开发建设攻坚行动持续拧紧“发条”纵深推进,“轨道上的青岛”吹响攻坚冲锋号。
在3月7日下午举行的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地铁集团公布了今年攻坚行动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今年,青岛地铁承担的更新建设项目共有31个,包括地铁项目10个,市政项目2个,TOD开发项目19个。其中,6号线一期力争年底实现空载试运行。
轨道交通是城市重大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实力、活力和潜力。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53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0条,运营里程9584公里,车站5609座。
其中,青岛地铁开通线路7条,线网运营里程达315公里,运营车站数146座,稳居国内第十,北方城市第二。目前,2021年9月获批的青岛地铁三期规划线路(7条线、139公里)已经全部开建,加上续建的8号线南段、6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段等一二期三条线路,青岛地铁在建线路达到10条、188公里,可持续发展后劲十足。
随着线网不断加密,客流承载力持续提升,地铁在缓解交通拥堵、便捷交通出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能级、支撑“双碳”战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日均客流迈入“百万级”
轨道交通主要服务对象为通勤客群,很多人把地铁通勤客流变化当作观察城市复苏的窗口。
进入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加速回归,人员频繁流动,青岛地铁客流呈现陡然向上的曲线,穿梭不停的地铁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为这座城市的活力回归提供了鲜活的注脚。
今年春节前,地铁线网单日客流回升到60万-70万人次左右。春节假期过后,随着全社会复工复产,通勤乘客支撑起地铁客流。1月30日,线网单日客流在本年度次突破百万人次,并由此持续高位运行。至今,青岛地铁日均客运量稳定在“百万级”水平。每天百万人次通过地铁铺展自己的活动范围,除了日常通勤,他们还奔赴山海之约、川流市井烟火、流连潮流之地。
横向来看,青岛地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客流承载力低、城市空间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国内其他城市纵向对比,青岛地铁的客流走廊效应尚未显现,短板非常明显。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运营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825公里)、北京(797公里)、广州(609公里),深圳、成都、杭州、武汉均在500公里梯队,南京、重庆在400公里梯队,青岛排名第十。从2022年年客运量指标看:青岛地铁不仅与前排的九大城市相差较大,而且还远低于不少排名靠后的城市,与通车里程前十的城市地位不匹配。
究其原因,除了“规划引导型”理念、经济活跃度、常住人口规模和流动人口规模差异等客观因素外,还与青岛地铁线网密度有待完善有关。
2、10条在建线路“加速跑”
目前,青岛已是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按照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正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等“六个城市”,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环境。
站在未来看现在,青岛今年将持续发力建设赛道,以期更好发挥地铁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引擎”作用。今天的发布会对外公布了10条在建线路的最新进展和工期目标:
6号线一期力争年底实现空载试运行,2024年通车。6号线连接了西海岸交通商务区、海洋高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国际经济合作区,串联了西海岸新区各重要功能组团并覆盖了主要客流走廊,通过一次换乘可实现西岸城区与东岸城区、北岸城区的快速连通,通车后将进一步促进青岛实现“三城联动”空间发展战略,更好支撑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
2号线西延段计划年底实现洞通,2024年通车。项目起于轮渡站,在泰山路站与2号线一期工程连通,全长3.8公里,设3座车站,连接大港、小港、金茂湾等重要功能区,更好地支撑邮轮母港片区海陆空交通一体化发展。
8号线南段加快建设。项目起于青岛北站,止于五四广场站,全长13.1公里,共设车站7座,是连接主城区与胶东机场的快速通道。目前土建完成72%。
三期规划7条线路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2号线二期向西在李村公园站接入2号线一期工程,往东在世博园站接入11号线,全长13.1公里,共设车站8座,主要沿金水路辐射,是连接李沧东部与中心城区的交通大动脉。计划2026年通车。
5号线项目起于麦岛路站,止于云岭路站,长32.6公里,设站27座,途经麦岛风景区、宁夏路居住区、大港规划区、中车科技园、欢乐滨海城、闫家山居住区、浮山后居住区和石老人风景区。计划2028年通车。
7号线二期项目由北段和南段组成,北段自一期工程东郭庄站向北至营普路站,长约13.1公里,设置11座车站;南段从一期工程兴国路站往南至沧口站,长约3.8公里,设置3座车站。线路主要服务即墨中心区、李沧西部区域,实现即墨与城阳、东岸主城区的快速联系。计划2026年通车。
8号线支线项目起于大涧站,止于胶州火车站,全长约20.2公里,共设车站12座,是服务于胶州组团与北岸城区红岛经济区、临空经济区和东岸城区间客流走廊的快速通道。计划2027年通车。
15号线一期项目起于下王埠站,止于城阳四方厂站,长30.9公里,设站17座,主要服务黑龙江路沿线大型居住区、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实现东岸和北岸的快速联系。计划2028年通车。
9号线一期项目起于海西村站,止于前金社区站,全长16.6公里,设站13座,主要服务城阳核心区,串联棘洪滩街道、城阳街道、惜福镇街道。计划2027年通车。
6号线二期项目西起青西站,东至6号线一期起点辛屯路站,长13.9公里,设站10座,是西海岸原胶南城区的骨干线路。计划2027年通车。
到2028年,青岛地铁三期建设规划所有线路全部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密东岸主城轨道交通网络,搭建西岸、北岸城区网络骨架,地铁运营总里程将达到503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500万,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五成。
3、提速推进全域TOD布局
TOD模式,是指在城市区域开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以交通运输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土地集约型利用、提升公共交通占比,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地铁周边地块升值,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加速地铁建设成本的回收。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国内越来越多城市都将TOD开发理念提升为城市发展战略,成都、深圳、杭州、厦门等地都依托轨道交通带动TOD发展,持续探索站城一体化的城市更新模式,提升轨道交通枢纽的含金量和辐射力。
国家发改委在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批复中要求,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通过对全市13条线路、503公里、266个站点进行全面梳理,青岛地铁筛选出重点TOD项目21个,储备TOD项目60余个,到2024年力争21个项目全部启动。
2023年,青岛地铁按照“一年重谋划、两年快起步、三年见成效”的总体部署,全域推进地铁沿线TOD综合开发,赋能城市更新,打造便民生活圈,提升群众幸福感。计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9个。其中,观海地、公园里、海信桥上盖商业、青岛北站等10个项目加快推进,9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在市南、市北、李沧等区域打造一批TOD示范项目,尽快形成辐射效应,激活区域发展活力,提高城市能级,助力城市更新。
TOD项目开发,土地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发展态势年度报告(2021)》研究表明,车站周边用地的不同功能可以产生不同时间、不同目的的出行特征,形成廊道上较为均衡的客流需求,可以有效促进轨道线路运营效益的提升,使得轨道交通“时时刻刻有人坐”。与国外相比,国内轨道站点周边尚未形成高强度开发模式和明显的聚集效应,青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青岛TOD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借鉴香港、东京、纽约等城市的先进经验。这些城市均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分圈层进行了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在城区线路建设的初期,应同步开展站点周边的城市更新,对用地功能及建设规模围绕站点进行调整;对于外围线路,优先围绕轨道站点进行用地供给。在规划、建设、政策等多方面推动轨道站点周边的高强度开发。
通达的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和脊梁,交通畅通会带来产业联通、经济融通。在地铁红利的加持之下,各类创新创业要素将得以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共进。
寒来暑往,不舍昼夜。在地上地下日夜穿行的轨道交通线网,用速度定义时间、用连通改写空间,如同充满活力的城市“生长轴”,正在深度改变一座城,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作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