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关注孤独症家庭】对话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校长郑芳:多一点理解 多一份包容

2023-04-03 21:10 作者:韩彤彤 徐斌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韩彤彤 徐斌)

孤独症群体常被形容为“星星的孩子”,也许他们就像星星一样有着自己的世界,遥远又独立。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孤独症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孤独症儿童,应该如何与他们相处?为了让大家更了解孤独症群体,青岛新闻网采访到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校长郑芳,深耕特殊教育数十年,对于孤独症,郑芳表示,孤独症不是异类,面对孤独症群体,我们应该从了解做起,如此一来,才能做到理解、包容和接纳。

突破三大难题 打造孤独症教育“青岛品牌”

作为长江以北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公办自闭症学校,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成立于2017年,覆盖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五年以来,学校突破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家校共育三大难题,打造出孤独症教育“青岛品牌”。

“办学这五年,我们一直在探索。学校是育人的,那教什么,怎么教便是我们突破的第一个难题。”据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校长郑芳介绍,在学校成立之初,国家尚未有关于孤独症的课程方案与教材,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晨星实验学校从无到有建立起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课程体系。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据了解,在青岛晨星实验学校就读的大多为中重度自闭症孩子,这便决定了其授课方式将与普通学校有所区别。“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办学质量,这些年我们培养出了一支有爱心且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据郑芳介绍,目前学校有44名在职教师,一半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承担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的老师还可以评估孩子的状态,制定设计康复训练方案。”

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创新家校共育机制,取消了家长陪读形式,让家长回归生活。“学校每隔两周会举行一次晨星大讲堂,帮助家长更专业地面对自己的孩子。”郑芳表示,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让家长成为老师的战友,以确保每个孩子在在黄金发育期得到高质量教育。”

历经五年摸爬滚打,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摸索出一条独具“晨星”特色的孤独症教育模式。晨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好似黑夜中闪烁的明星,点亮了孤独症孩子和家长心中的希望。

从了解做起 孤独症不是异类

今年“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的主题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因此,我们又该如何关爱孤独症儿童?如何与孤独症人士相处?

“社交沟通困难与不同类型的行为刻板等特点是孤独症的核心障碍,在和他们相处之前,我们应该先来了解这个群体。”郑芳表示,孤独症不是异类,只有先了解他们,才能做到理解、包容与接纳。

“在学校以及公共场合中,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突然发出声音或行为有点怪异,那第一反应会猜测他可能是有孤独症的。这便需要我们不要排斥他,不要视他们为异类、怪物。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关注着他,看看是否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郑芳表示,对孤独症的帮助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事实上,孤独症人士需要更多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地关心与爱护,“孤独症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我们对孤独症的支持与关爱应该贯穿他们的人生过程。”

从教育到职业 让孤独症人士立足于社会

对孤独症孩子及家长而言,学校好比避风港,它给孤独症孩子提供了一个走出家门的机会,提供了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让家长得以拥有回归自我生活的机会。但这些孩子们迟早是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孩子是否能在社会立足?这是大多家长的“心结”。

“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在为孩子们以后走上社会打基础。我们会开设劳动教育培训,挖掘孩子的优势,为他们培养一技之长。”在郑芳看来,就某些重复性高的工作而言,孤独症孩子所具有的行为特点也可以成为一种优势,“重复性的工作对别人来说可能会很枯燥,但孤独症孩子会严格按照程序一步步完成,他们沉浸其中,不会偷工减料,更不会觉得乏味。”

尽管每一所特教学校都在为帮助孩子们走向社会而不断尝试和探索,但未来走出校园,他们仍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包容。“如果社会可以针对特殊人群提供一些岗位,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对他们便是非常大的帮助。”郑芳希望,每一位星星孩子,即便走出校园,也可以在社会上散发自己的光芒。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