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90后“饭团夫妻”奔波7年多摆摊为白血病儿子治病,在青岛收获温暖

2024-06-07 07:23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近日,一则“90后夫妻跑遍全国为子求医”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收获了无数感动与眼泪。昨天,记者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东门,见到了在此摆摊卖饭团的这一家三口。来自菏泽市曹县常乐集镇的摊主、34岁的陈民栋告诉记者,2017年儿子小橙子被查出了白血病,为了给儿子筹措治疗费用,他和妻子袁丹丹在街头摆摊。他们“摆摊救子”的故事被热心市民传到网上,一场购买“爱心饭团”的行动在市民中自发展开,很多顾客特意多付钱,还有一些好心人给孩子送来水果、牛奶、面包等,崂山区城管工作人员的关心帮助,也被无数网友点赞。“我们特别感动,青岛真的是一座温暖的城市。”袁丹丹流着泪说。

【现场】

90后夫妻卖饭团救儿子

昨天,在海大崂山校区东门外,记者见到了陈民栋和妻子袁丹丹,他们正在忙着给来往的顾客做饭团。在餐车的旁边摆放着一个儿童车,里面躺着一位七八岁的孩童,他就是小橙子。“橙子饭团”小餐车前围着一圈购买饭团的学生,时间接近中午,正是他们生意比较好的时候。“手工饭团、凉皮,还有火鸡面、寿司……”额头上露出丝丝白发的陈民栋不停地在吆喝招揽生意,在他身旁的妻子边把饭团装袋边对购买者说谢谢。

陈民栋夫妇在摊位前忙碌着。

“看看孩子怎么样了?有没有被蚊子咬着?”天气炎热,陈民栋把小餐车停在树荫下,夫妻二人一边卖饭团,一边还要照顾小橙子。

今年32岁的袁丹丹告诉记者,小橙子由于白血病治疗后产生了癫痫后遗症,平时只能躺在儿童车里或者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是不是渴了?我们小宝喝一点水好不好?”只见袁丹丹一只手抱着瘦弱的小橙子,一只手用针管一点点喂小橙子喝水。原来,小橙子因为生病导致吞咽功能受损,袁丹丹只能用针管喂儿子喝水。袁丹丹一脸愁容地告诉记者,以前孩子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们夫妻二人就想着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时间灵活也方便照顾孩子。“之前一位做山东煎饼的好心大哥教会了我们做煎饼,后来我们又学会了制作饭团等小吃。”

陈民栋夫妇带着儿子在出摊路上。

2023年年初,夫妻二人带着小橙子来青岛求医,顺便开着小餐车摆摊卖饭团。为了照顾儿子,他们在海大崂山校区附近租了房子。夫妻二人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买菜,6点开始准备食材。“客户大多是学生,我们一定得保证食材新鲜,每天早上都会去采购,准备好当天中午需要的蔬菜。”上午11点,一家三口集体行动准时出摊,下午1点30分左右收摊,回去休息一会又得赶紧准备下午的食材。下午三四点再次出摊,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以后,有时甚至到11点半才收摊。“必须卖完才会回去。”陈民栋说,一天能挣两百块钱左右,而稳定小橙子的病情,平均每天需要花费166元,“不指望能赚多少,但至少能够把生活费筹起来,孩子的一些小检查,像验血等的费用就有了。”

“为了给孩子治病,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不管欠下多少债,慢慢挣慢慢还,但孩子放弃了就没有了。”袁丹丹用自己的脸贴着小橙子的脸,慈爱地亲了亲。

【回忆】

5个月大时患上罕见病

2016年12月,小橙子出生在菏泽市曹县常乐集镇,当时陈民栋是一名货车司机,袁丹丹大学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这个三口之家虽然不富裕,但也算是自给自足、和睦幸福。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噩耗将这一切都击碎。小橙子刚满5个月时一直高烧不退,辗转多个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幼年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这种白血病属于罕见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病例不过百例。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小两口都蒙了。

在确诊后,一位医生私下里好心劝慰陈民栋夫妇,小橙子的病太过罕见,治愈希望渺茫且花费巨大,不如放弃治疗,趁年轻再要一个孩子。

袁丹丹用针管给儿子喂水。

“这是我的亲生骨肉啊,做父母的怎么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呢?”袁丹丹哭着说,从那时起,他们两口子带着儿子走上了治病求生之路。经过多方打探,他们来到了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通过半年的治疗,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后续费用还是个未知数。主治医生说,这种病有两种治疗方式:一种是通过化疗使孩子自愈(可能性极低,全世界只有2例成功自愈),还需要至少一年化疗的时间,不过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另一种是骨隨移植,费用单次入仓就需要50万元以上,术后的康复费用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打针、输血、骨穿、化疗……自2017年以来,陈民栋夫妇带着儿子跑遍了北京、天津、郑州、广州等地医院。

“儿子特别懂事,两岁多时,他自己会主动将雾化器面罩戴在脸上,小手小心翼翼地捧着瓶子,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袁丹丹说,有一次疼得狠了,小橙子躺在她怀里说,“妈妈,我想活着!”

幸运的是,在小橙子两岁多的时候,治疗迎来了转机。“可以移植了!”这个消息对陈民栋夫妻来说,像是在一片漆黑的路上点燃的明灯。小橙子的移植过程非常顺利,本以为可以脱离疾病的困扰,但由于移植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小橙子出现了与药物相关的抽搐。原以为孩子停药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但小橙子突发癫痫症状,严重时需要PICU抢救。最终,顽强的小橙子还是挺了过来。看着坚强的儿子,陈民栋夫妇再次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得坚持给儿子治病。

【讲述】

怀揣希望来青岛求医

病魔改变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整个家庭。

在治疗的头几年,夫妻二人除了照顾孩子、做饭,没有太多空余时间,因此没法找工作,经济收入也就断了。“目前给孩子看病已经花费200万元了,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借遍了。”陈民栋说,为了给儿子治病、还债,他们夫妻两人想到了摆摊卖小吃。

“医生告诉我,孩子这么小,恢复的可能性要比大人大很多,如果不抓紧治疗的话,孩子的情况有可能会越来越糟糕,甚至身体状况会倒退。”陈民栋告诉记者,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咬牙坚持下去。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2023年年初,陈民栋跟妻子一起带着小橙子来到了青岛。“我们是通过病友间的推荐,得知青岛有一家非常好的康复医院,很多像我们儿子一样的孩子都在这里做康复。”袁丹丹说。于是,便有了他们在海大崂山校区摆摊卖饭团的一幕。

特写

很多顾客买饭团特意多付款

说起来青岛后的经历,陈民栋夫妻二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不停地夸赞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的热心、暖心,让他们一家备受感动。

昨天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位女顾客过来买完饭团临走时,悄悄在陈民栋摊位的桌子上放了200元现金,然后快速转身小跑离开。等陈民栋反应过来想要将钱还给这名顾客时,女顾客早已跑远了。“青岛的好心人太多了,很多知道我们家情况的顾客,扫码付款时都会特意多给我们转一些钱,有时我们正忙,没有听到收款信息,直到晚上回家对账时才发现。”陈民栋为青岛人的大爱精神伸出了大拇指。

好心人送来面包并询问孩子的近况。

中午12点左右,一对夫妻来到了摊位,买完凉皮后,他们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关心地询问袁丹丹,孩子多大了?怎么发现得病的?现在在哪里治疗?袁丹丹一一回答。女顾客说,希望不要放弃,多难都要挽救孩子的生命。原来,两人前一天看到了朋友圈转发的信息特意赶来的,除了想要在经济上给予帮助,还想为这对坚韧努力的90后夫妻鼓鼓劲。女顾客说,看到小橙子的故事非常有感触,“我也是个宝妈,我的孩子现在一岁多。你们这对父母很了不起,遇到这样的事情,没有被困难吓倒,照顾孩子的同时还在自食其力。我会发动身边的邻居都来尝尝你们的手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孩子的治疗就有希望。”

“我们真的遇到了很多好心人,除了买饭团特意多付钱的,还有一些好心人给孩子送来水果、牛奶、面包等,让我们特别感动,青岛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袁丹丹流着泪说。

岛城城管送上关心和帮助

小橙子一家的故事,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陈民栋夫妇的努力和小橙子的坚强,还有崂山城管的“温情执法”收获无数点赞。

在网上很火爆的一段视频中,崂山区的城管工作人员一到摊位就立马过去看望小橙子,“孩子今天的情况怎么样?最近经营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之前在清理游商浮贩的时候,得知了陈民栋夫妻二人摆摊的初衷和小橙子的身体情况,便特许他们在这里经营。”沙子口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表示,“在清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陈民栋的困难,便向上级部门请示,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对陈民栋夫妇进行特殊照顾,将他们的餐车安排在一个不占路不扰民的小区域,支持他们在这经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计。后面如果附近有正规的市场或者更好的经营场所的话,我们会过来帮助他们搬进去经营。”

谈起城管工作人员的帮助,陈民栋夫妻二人非常感动,“有些时候我们忙不过来,他们还会帮我们照看孩子,有时还会给小橙子买些好吃的、好玩的。真心感谢青岛这座城市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场所经营,让我们一家三口有了一个温馨的港湾。”

声音

通过早报向好心人道声“谢谢”

“不管多么困难,我和橙子妈都不会放弃的。”陈民栋说,他想通过青岛早报向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说一声,“谢谢,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小橙子的支持和关注。”采访期间,袁丹丹告诉记者,“自从来到青岛后,我们受到太多人的帮助,我能够记录下来的全都记录下来了,等到我们家渡过这个难关,一定会找到他们当面致谢。”

记者手记

感动于生命的顽强 感动于城市的大爱

面对病魔,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为了战胜病魔,陈民栋一家三口都在竭尽全力去拼搏,陈民栋夫妇的努力和小橙子的坚强,又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青岛城管“温情执法”,让城市管理既有法度又有温度;青岛人爱心集结,让生命之花更加绚烂。

青岛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从来不缺大爱和感动,让我们明白雪中送炭的可贵,也让我们看到了善良最初的模样。(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徐小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