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外媒记者看青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岛实践”

2024-06-12 09:27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6月12日讯(记者 任俊峰)6月的青岛,繁花似锦、美景如画,敞开怀抱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6月3日—7日,来自英国、俄罗斯、阿塞拜疆等多个国家的10余名媒体记者及自媒体人员“相约青岛”。在5天的时间里,他们深入市北、西海岸新区、平度、崂山等区市,近距离感受青岛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魅力,深入了解青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体验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所迸发出来的蓬勃生机。

5天的青岛之行,给外媒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们纷纷表示,将把自己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的故事讲给家乡的朋友们听,让更多人来到青岛,领略这座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

尤其令他们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青岛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大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积极作为、勇于开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海尔、青啤勇于担当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催生出全新的生产力质态。

青岛作为底蕴深厚的工业大市、制造大市,不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壮大、未来产业的布局,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海尔、青啤勇于发挥国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长新引擎。

采访中记者们获悉,海尔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科技创新、组织变革和产业发展三方面进行了布局。在科技创新方面,海尔依托国创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特别是突破智家大脑、工业大脑等平台级技术,布局家电芯片、算法、OS、机理等一系列基础技术,代表中国家电行业在国际上取得引领地位。目前海尔引领行业的原创科技已经200余项,是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最多的家电企业,也是中国家电行业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及拥有国际标准专家数量最多的企业。2023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收入3718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一大批新兴产业“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在青岛快速成长。

作为青岛的“舌尖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因新质生产力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521家,营业收入1813.9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4.4%,同比增长11.1%,较全市规上工业高5.8个百分点,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省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青岛优势产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升级,打开未来无限想象空间,创出新“食”力。

作为青岛首批先进制造业链主企业,走过120年的青岛啤酒打造一系列世界级标杆项目,覆盖了基础研究、智能制造升级、高端化产能提升,为百廿青啤源源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去年,青啤酵母精准高效选育技术首次破解我国工业拉格酵母生物学信息,缩短生产工厂扩培时间,提升了生产效率,达到国际领跑水平。专注益生菌、乳酸菌等功能型工业菌种研发生产的诺森生物成立了海洋功能型益生菌联合研发中心,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健康的产品。青岛食品通过收购华琨生物股份,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增强在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令外媒记者们印象深刻的是,远销全球120个国家,走在国际潮流的前沿的青岛啤酒,始终没有忘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伦敦皮卡迪利广场,青岛啤酒讲述着中国“八仙过海”的古老神话;在纽约时代广场,每年春节都会向全球消费者送去中国祝福。此外,青岛啤酒在海外推出中国生肖、青花瓷、中国结、中国龙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包装,将百年历史底蕴与当代时尚潮流、国际流行元素有机融合,让“百年老字号”持续焕发时尚新活力。

加快影视产业布局 打造一流影视工业化基地

近年来,青岛加快推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已初步构建形成影视文化、音乐演艺、创意设计、数字文旅等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在影视产业方面,青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首个“世界电影之都”,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影视产业布局,东方影都产业园、中山路历史城区、东唐影视产业园、胶州胯骨轴胡同等重点影视取景地,共同构建起青岛海滨景观、万国建筑、空港基地等多类别拍摄场景。在此基础之上,青岛还不断投入心血持续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的科技和制造实力全面升级,引进国内首套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第三代LED虚拟拍摄系统以及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推动国产电影逐渐接近国际化的水准,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优质电影的诞生。

其中,西海岸新区成为青岛乃至全国快速崛起的一流影视工业化基地。从2013年开工建设,到2018年东方影都正式运营,从2019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到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东方影都助力“中国科幻”和“神话史诗”两座里程碑崛起;从国内首部聚焦冰上运动的青春剧《冰糖炖雪梨》、首部火箭军题材的《号手就位》,到聚焦基层民警、铁路干警的《警察荣誉》《南来北往》,探讨女性困境的现实题材剧集《不完美受害人》……青岛影视基地亲历了一部部中国大片的诞生,见证了国产剧的创新与突破。

近年来,建成国内首个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打通了从剧本预演、拍摄到后期的全链条电影工业化生产流程;引进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与阿里大文娱合作,共建数字影棚,推进新一代LED虚拟拍摄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青岛影视基地持续推进“科技影都”“数字影都”建设,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影视技术高地。

记者们还了解到,今年4月,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正式运营。作为北方规模庞大、配套完善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基地,依托青岛影视基地完备的产业链基础,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山东广电海看股份及融创集团三方共同打造。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作为青岛影视基地的组成部分,它的落成,将进一步丰富青岛影视基地的发展内涵,也标志着青岛影视基地在承接内容拍摄和产业发展上,大小皆宜、长短兼容,有利于各类题材、不同体量的影视项目取景拍摄,也有利于全产业链各要素整合和上下游协同发展,加速培育释放新质生产力。

打造中国睫毛之都 平度美妆产业出圈出彩

一个县级城市,掌握着全世界爱美人士的“大眼秘密”。“全球每10对睫毛中就有7对来自平度”当外国记者们获悉这一数据时,都露出十分惊讶的表情。

实际上,平度市美妆睫毛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大泽山镇开始生产经营。经过40多年发展,睫毛产业逐渐成长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平度睫毛企业共计3895家。睫毛年产量占全国的80%,占全球的70%。平度已经是山东省乃至全球最大美妆睫毛生产基地。

数据的背后,是平度市持续多年在美妆产业精心培育、付出。该市将假睫毛产业作为特色富民重点产业链之一,成立假睫毛美妆产业链工作专班,打出了产业园区配套、政策配套、设备研发配套、电商物流配套等组合拳,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假睫毛产业做大做强。

青岛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作为平度市扶持睫毛产业推出“两园两基地”(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美妆配套产业园、大泽山生产加工基地、旧店生产加工基地)规划中的核心“一园”,集聚政企力量,踞城市战略新高地。园区位于平度市同和街道,深圳路以北、嘉兴路以南、泸州路以西、衡州路以东,是老城区和南部新城的交汇处,是平度未来大力发展新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建成后,预计入驻睫毛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200余家,贸易电商企业200余家,孵化培育睫毛生产及创业企业300余家。预计年产值约30亿元,创利税1.5亿,新增就业岗位1万人以上。将形成产业、商贸、生活、人才、教育等为一体的西部新城产城融合中心、全球最大的睫毛产销中心。将终端销售的高附加值环节和产业数据留在平度,打响“好睫毛·平度造”的城市名片,推动企业品牌与“中国睫毛之都·平度”区域品牌的协同发展、共同繁荣。

当前,平度假睫毛产业正不断向智能化升级,以智能化工厂推动假睫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平度和青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们与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共同组建了智能装备联合研发中心,目前已完成假睫毛半成品自动化生产机器样机的测试,并在三家假睫毛生产企业推广应用。接下来我们还将与浙大继续深入合作,主动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车间建成后将实现包装喷码、分拣等流程的自动化,助力假睫毛企业实现全自动、环保无尘高品质高效率生产。”承担产业园建设和运营的青岛尚臻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虎表示。

世界草编看中国,中国草编看新河

在全球化时代,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是贸易、商业和金融,而区别它们的是文化。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采访期间,外国媒体记者们来到“指间大象”草编博物馆,一起来感受“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艺人”的新河魅力,共同体验“世界草编看中国,中国草编看新河”的神奇技艺。

草编是中国最古老的编织工艺品之一。新时期通过品牌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赋能,新河草编经济不断焕发新生。新河镇规划建设总投资达25.13亿元的“新河工艺品全链条乡村振兴产业园”,旨在打造电商孵化中心、产业汇聚中心、品牌培育中心、研发科研中心、物流仓储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六大主题版块,吸纳草编工艺品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草编产业加工出口及内销基地。目前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开启招商。

在生产发展中,新河草编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对设计、染色、熏蒸、成型等工艺流程不断创新,产品设计奇巧,式样精美,图案悦目,既朴素又高雅,既有胶东传统艺术特色,又蕴西方艺术审美之风味。

目前全镇草编行业申请专利10多项,部分骨干企业也完成了文化元素产品的国际标准注册。新河镇已具有“草编工艺品生产加工总量全国最大、机钉针数量全国最多、从业人员总量和比重全国最大”三个全国之最,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具有“工艺品之乡”美誉,同时被授予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等荣誉称号。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向世界级迈进;以新兴产业为支柱,促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集聚发展;以未来产业为先导,加速深海开发、空天技术等前瞻布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引擎,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新服务”;以服务消费为抓手,激发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型消费潜能;以文旅产业为纽带,打造影视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等创新高地……青岛正以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