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青岛企业,正在开启属于自己的全球化布局。
近一年多来,众多新兴产业细分行业的青岛龙头企业,都发布了海外布局进展。软控股份拟在越南和柬埔寨投资建厂,增加模具产品产销量和销售收入;生产智能驱动控制装备的豪江智能,泰国工厂五月份正式奠基;海容冷链在印尼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完成土地交接,将生产商用冷冻展示柜等产品……
这些初次“出海”的企业,第一站仍然选择了东南亚。但对已经在海外而已多年的前几代青岛企业来说,已经开始走出东南亚,进行全球化布局。
今年5月,海尔埃及生态园正式开园,首批产品交付;同月,赛轮集团举行了墨西哥工厂奠基仪式;森麒麟的摩洛哥工厂,预计下半年投产……
从海尔、海信、赛轮,到新一代青岛企业。在这一波出海浪潮之下,更多青岛企业开始深入探索全球市场、构建全球版图,更多本土跨国公司呼之欲出。
01
前两代的青岛出海企业
青岛企业“走出去”建厂的历史始于家电和纺织行业。
早在1996年,南非海信成立,跨出全球化的第一步。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主要生产大型对开门等高端冰箱产品。即发集团是较早到东南亚建厂的纺织企业,2005年在越南设立服装厂,迄今达到年产1000万余件针织服装的规模。
如果说青岛企业第一波出海建厂以家电、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时间大约在上个世纪末这个世纪初。那么新二代出海的代表则是轮胎橡胶企业。
赛轮轮胎是第一个在海外建设基地的中国轮胎企业,2013年在越南投产首个海外轮胎制造基地,目前已经建成越南和柬埔寨两大基地。森麒麟2014年开始在泰国投资建设轮胎制造基地。
根据两家公司年报,2023年赛轮轮胎海外产能占公司总产能39%,贡献了70%的净利润。森麒麟泰国公司适用1.24%的美国对泰国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反倾销税率,是目前泰国出口美国乘用车和轻卡轮胎税率最低企业,同时也为公司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利润。
去年12月,赛轮越南工厂首条履带成功下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轮胎橡胶产业开始海外布局的同时,青岛有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在主业之外布局海外矿产资源,比如东方铁塔收购老挝的钾盐矿,青岛金王收购北美的油气资源,恒顺电气(现为“中资中程”)布局印尼的镍矿资源。不过,除了东方铁塔真正实现了“双主业”齐头并进外,其余的案例都不算成功。
从第一代到第二代,青岛企业出海,尤其是纺织、轮胎行业,都会把东南亚作为一个主要的选择。与中国相近的地理位置,充足且便宜的人工,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规避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
如今,第一代青岛企业出海的首站,仍然是东南亚。
02
东南亚仍是首选
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布局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企业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对于青岛企业也是如此,如今,全球化布局已经是一道必答题。
与前两代青岛出海企业最大的不同,新一代青岛出海企业并非属于某一特定行业,其行业分布之广泛,显示出青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重要。
有的企业是跟随国内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而动。如软控股份,同时在越南和柬埔寨建厂,背景自然是中国轮胎企业近年来的大举海外扩张。同样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风电领域的盘古智能,今年年初,公司决定投入5000万元在泰国建厂,这也是青岛新能源领域的上市公司,第一次海外建厂。
还有的企业出海,则是为了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三祥科技前两大客户均为美国客户,国外市场营收占比在60%左右,2020年首次在泰国建立汽车胶管生产基地后,公司去年继续加大投资。同样在泰国投资的还有海泰科,公司主要为汽车厂商提供塑料零部件及模具维修,其海外客户包括了多家世界知名车企。
海容冷链在印尼建厂,则是为产品进入新市场而采取的战略。公司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印尼出口业务量快速增长,分别占公司出口总量的21.24%、25.63%和32.5%。在印尼生产将一定程度上缩减境外运输费用和时间成本,产品各项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海容冷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完成土地交接。
在东南亚具体目的地的选择上,随着越南各类成本的快速上升,泰国和印尼成为青岛企业布局的新热点。
尤其是印尼,其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四,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矿产资源。近年来,随着比亚迪等国内汽车厂商在当地投资,带动效应更为明显,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商纷纷赴印尼投资建厂,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出海圈子里甚至流传着一句话,“得印尼者,得东南亚”。
当然,青岛企业新一轮的全球布局,并不是只在东南亚,“蹦床大王”三柏硕收购北美知名休闲运动器材品牌,汽车活塞杆行业的张氏机械在罗马尼亚设有海外工厂,生产帽子的前丰帽艺准备赴西非国家加纳建厂。
这次青岛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一次集团军出击。
03
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对于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国际化的过程永远都是在进行时。
当新一代青岛企业开始出海,进行全球化布局之时,早一步走出国门的家电、轮胎青岛龙头企业,并没有停下自己国际化的步伐,它们的视野,已经投射到了全球范围。
近日,海尔集团旗下家电上市公司海尔智家,以9.8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瑞典伊莱克斯集团旗下于南非热水器品牌。这是海尔在非洲布局的最新举措。今年5月,其在埃及的海尔生态园正式启用,这一园区设计总产能将超150万台,包括空调、电视、洗衣机、冰箱、冷柜等品类……
作为青岛最早的国际化企业,海尔、海信目前在全球各自拥有超过30个生产基地,海外市场成为两家企业的重中之重。
同样在非洲布局的还有轮胎企业森麒麟。公司2023年在摩洛哥投资建厂,设计年产半钢子午线轮胎1200万条。这是森麒麟在东南亚之外建设的第一家智造工厂,此外,公司在西班牙的工厂也正式进行实施阶段。
去年末,森麒麟摩洛哥工厂开工建设。
与森麒麟几乎同时走出东南亚的还有赛轮集团,他们的目光放在了墨西哥,今年5月,公司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正式在墨西哥瓜纳华托州伊拉普阿托市举行奠基仪式。这同样是赛轮在东南亚之外的第一家生产基地。
青岛全球化布局的演变,在海运航线上有所体现。过去几年,船务公司热衷于增开东南亚航线,而如今中南美、墨西哥、欧洲航线的热度明显上升。
今年前7个月,青岛港新增中南美、墨西哥、欧洲、东南亚等14条外贸集装箱航线,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以及其他货物的出口舱位及运力需求。其中,青岛港5月份新开的墨西哥集装箱航线,共投入8艘4000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船实行周班运营,航线依次抵达墨西哥西海岸恩塞纳达、曼萨尼约、拉扎罗卡德纳斯三大港口。
从“青岛制造”到“全球制造”,青岛企业全球化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记者 周晓峰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