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8月1日,《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提出到2025年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初步形成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到2035年,青岛将建立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5年青岛县域就诊率超90%
《方案》强调,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导向作用,均衡布局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到2025年,建立三级医院以收治疑难罕见、急危重症为主,二级医院以收治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医疗体系,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是青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方案》提出,青岛将深入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持续开展区域医疗中心“攀登计划”,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做实做强省级综合类和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青岛将持续推进临床重点专科“攀峰计划”,支持高水平专科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省级高水平临床专科群,持续加强省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医学中心,到2025年,至少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力争在省级医学中心创建上实现突破。
青岛将突出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地位,围绕县域外转率较高的前五位病种,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计划,到2025年,纳入国家“千县工程”的县级医院全部具备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此外,青岛还将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优化县域次中心和中心村卫生室布局,加快发展社区医院,并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到2025年,50%以上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推荐标准,县域内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65%以上。
试点按床日康复支付方式改革
《方案》提出,青岛将稳步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支持市南区试点康复类疾病住院患者按床日康复支付方式付费改革,推动集团内优质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实现“以市带区、区社一体”发展,探索赋予集团人员招聘、岗位聘用、绩效分配、运营管理自主权。到2025年,青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基本成熟,初步形成“青岛特色经验”。
与此同时,青岛还将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健全县域医共体与城市医院协作机制,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远程医疗、科研协作等方式,实现“城乡联动、乡村一体”发展,推动专家号源下沉基层、大型设备共享和远程诊断。到2025年,青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更加畅通有序,初步形成“青岛最佳实践”。
青岛还将健全完善重大疾病专科联盟建设规划,以国家和省临床重点专科为主体,组建癌症、心脑血管、呼吸、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专科联盟,到2025年,形成覆盖全市疾病谱主要疾病和影响健康期望寿命重点病种的重大疾病防治矩阵,基本实现疑难危重疾病不出市的目标。
明年全市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6个
《方案》提出,青岛将建立健全疾控、采供血、职业健康、精神心理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试点,争创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到2025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体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每个区(市)至少确定1家经备案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青岛还将继续优化重大疫情应急处置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到2025年,构建平急结合、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科学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青岛将继续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强做大市级龙头中医医院,培育区域中医医疗副(次)中心,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到2025年,建立1个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争创1到2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青岛还将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到2025年,争创1到2个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4个市级“旗舰”医院、4个“旗舰”科室,基本建成“中西医结合”新体系。
青岛将优化急诊急救服务网络,探索急救中心与急诊急救“五大中心”间建立实时交互智能平台,积极发展航空医疗救护、海上医疗救护,构建陆海空协同机制和立体急救网络。在“医养结合”方面,《方案》提出,将推进国家安宁疗护试点、省医养结合先行市建设,到2025年,50%以上的区(市)建成1所康复医院或护理院,每个区(市)至少设置1处安宁疗护病区,基本形成“医养结合”新模式。在“医育结合”方面,将建立托育与儿童健康服务结合机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托育机构作为功能社区签约对象,提供婴幼儿健康服务。到2025年,市、区(市)力争各建设1所承担指导功能的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全市每千人托位数达到4.6个,构建“医育结合”新模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