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碳足迹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从城市、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试点探索工作,推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其中产品碳足迹应用最为广泛。以企业生产为例,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得越多,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越大,碳足迹也就越大。
“《通知》立足山东实际,强调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有利于摸清生产端‘碳家底’,助力供应链全链条碳减排。”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副处长王瑶介绍,我省碳足迹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去年《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印发实施,从“两高”行业重点工业产品先行先试并逐步推广,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推进全省碳足迹工作。
城市碳足迹试点方面,青岛市、烟台市、聊城市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和自身发展情况,开展碳足迹管理体系试点建设。青岛市依托气候投融资试点,从绿色金融、标识认证、分级管理等方面开展探索;烟台市依托重点出口企业,开展行业、企业碳足迹核算、分析及应用;聊城市聚焦优势产业,结合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加快碳足迹计量能力建设。产品碳足迹试点方面,结合我省重点出口行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行业碳足迹试点方面,选取钢铁、轮胎、纺织行业,依托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开展数据研究,形成地方碳足迹背景数据。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通知》还明确建设省级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产品碳足迹数据质量计量支撑保障体系试点等。“我们将结合我省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外贸需求,推进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建设,引导产业链头部企业开展认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碳足迹管理。”省市场监管局认证认可处处长柳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