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6旬老妇靠拾荒撑起一个家 还供小儿子上了大学

来源:中国网 作者:周坤锋 2017-02-26 11:20:15 字号:A- A+

 王艳菊的双手已经满是老茧,但她还坚持每天捡废品攒钱

王艳菊的双手已经满是老茧,但她还坚持每天捡废品攒钱

河南商报记者 周坤锋 文/图

    她已经年过六旬,却没有颐养天年,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捡拾他人遗弃的废品或是食物。

    一个小本本粗略潦草地记载着她卖废品的收入,“这是给孩子攒的上学钱。”

    “哪个父母不想孩子能更好点。”母爱似水,寸草春晖。

    [生活]

    木板和毡布

    搭起的三间棚子

    王艳菊的三间小棚子,在河边显得孤零零的。这些用木板和毡布搭起的小窝,让她很是珍视,“至少能挡风遮雨。”

    王艳菊开始用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整理她的“宝贝”:各种各样的瓶子和五颜六色的纸板,中间夹杂的铁条让她如获至宝,“这能多卖点钱。”这些都是她在这方圆十里的大街小巷搜寻来的,“也有好心人送的。”

    忙活了半天,她的午饭很简单——一根蔫得没了水分的萝卜,一个剥了皮的馒头,“孩子都没在家,我好对付。”

    [生存]

    为了孩子 什么苦都能吃

    她的老家在商丘民权。年轻的时候来郑州讨生活,认识了老伴、郑州西四环附近村子里的一个农人。

    后来,老伴在一家水泥厂工作,看管贾鲁河河坝。就在她现在窝棚的位置,两人盖起了几间平房,老伴看堤坝,她在附近村庄开荒种地。

    日子虽苦,两人倒也恩爱,“都是农村人,吃得了苦。”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压力虽然更大了,但也觉得更有奔头了。

    她见缝插针地开荒。最多时,她有七八亩地。两人没日没夜地劳作,只为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两个儿子慢慢长大,他们也多了帮手,“孩子都很听话,也很勤快。”日子在一天天好转,他们也憧憬着这个小家美好的未来。

    八年前,祸从天降,老伴在睡梦中突发疾病离世,剩下他们孤儿寡母。

    瘦弱的王艳菊撑起了这个家。由于没有别的技能,除了那几亩薄田外,她不得不去拾荒。在这附近,只要是三轮车能到达的地方,都留下了她捡拾东西时的佝偻身影。

    [生命]

    “等他们都安置住了

    我也该去陪陪老伴了”

    在老伴刚去世时,她把农药都藏在了床头。当看到两个儿子,她又心软了,“孩子已经没了爸,不能再没了妈。”

    好在两个儿子都很懂事。大儿子很是聪明,重点初中的学生,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但囿于家境,他选择了辍学,把机会让给了弟弟。

    之后,他自学拿到了专科文凭。如今,他又跑到黄河边去学车,“那儿便宜。”为了能让母亲睡好,他把窝棚让给母亲一个人住,自己睡在一个水桶里。

    二儿子正在上大学,每个月都把生活费降到最低,给母亲和哥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够花了”。

    每次放假回家,二儿子都帮母亲做饭、洗菜,推着三轮车去卖废品。

    两个儿子都长大了,王艳菊需要操心的事更多了。儿子们的工作、找对象这些人生大事,“我也帮不上啥忙,只想多干一点,能攒一点就给他们攒一点。”

    “等他们都安置住了,我也该去陪陪老伴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她嘴角还有一丝笑意,但眼圈却是红的。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