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建设航母军港防波堤时,需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然而由之产生的裂缝,始终困扰着工程建设者。官兵们经过上千次的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大型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配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超大沉箱运输和安装是一道新的技术难题,官兵和施工单位联手创造出新型工艺,获得国家专利。
资料图:停靠在瓦良格号旁整修的众多军用舰船主要包括来自北海舰队的2艘大型反潜护卫艇以及多艘补给舰艇,还有最受关
这样一些节点,牵动着国人和全世界的目光——
2011年8月10日,我航母平台首次出海进行海试;
2012年9月25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2012年10月9日至29日,辽宁舰完成入列后首次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上首次着舰起飞成功;
2013年2月27日,辽宁舰首次成功停靠母港……
而2011年7月27日,当我国对外宣布正在改建第一艘航空母舰时,外电却报道称:“驾驭航母,中国至少要用10年……”
一年五个月,中国航母事业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在这一进程中,凝聚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忠诚和奉献、勇敢和智慧,是他们托举了共和国的航母事业。
在海军成立64周年纪念日(4月23日)前夕,本报记者陆续走进“航母家庭”,去探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支航母部队、第一个航母军港、第一代航母人背后的故事。
辽宁舰官兵
家庭身份:“业主”
采访地点:辽宁舰2甲板
顺着青岛西海岸逶迤的海岸线,驱车约2个小时,转过几个山湾,一座连山通海、巍峨的航母军港立时呈现在记者眼前。站在高处俯瞰,“辽宁舰”如帅气的男子挺立在三号码头。
4月8日下午,安排我们第一次上舰。“登舰离舰,需向军旗行礼,舰员走路必须拐直角。”“舰上不能携带打火机。”这些命令让我们对航母充满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