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新华财经7月23日电(记者李天真)近日,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如何正确认识发展大势,成为海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三者做到相互促进。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动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围绕总理的讲话,专家学者与网民进行了热烈讨论。
“稳”抓经济增长 给企业和民众以乐观预期
微博网友天竹华把“合理区间论”比喻为我国经济列车配置上的仪表盘。他说,“合理区间论”引领我国经济列车又稳又快运行,这就需要把握好合理区间和政策框架: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当经济运行逼近上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稳增长旨在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降低经济风险是必要的。经济增长不仅要增加GDP,更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条件下增加GDP。最近,国务院强调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产业来稳增长,这是符合绿色增长理念的问增长举措。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政府领导人已表明鲜明态度,各方面需统一认识,咬住长远目标不放松,解决眼前问题不迟疑。那就是调结构,促转型要坚定不移,但当经济增长滑出下限的危险性增大时,应当适时加大稳增长的力度,激活微观活力,给企业和民众以乐观预期。
网友艾经纬CBN在微博上发表了个人的理解: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的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网友RyanEquilibrium进一步点评:“目前的措施方向是证券的,唯有力度和尺寸要恰到好处,这就是管理经济的艺术性,拿捏的好,两年后会上一台阶。”
“合理区间论”透露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经济逻辑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进,需要正确认识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切忌孤立解读GDP增速的回落,也不能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率。
合理区间论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更有有外国媒体和众多学者强调了下限的重要性。路透社评论说,尽管中国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放缓,但不可能有“失速”的风险,下限的“容忍度”起到了作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严格地说,‘区间效应’不应该令人意外,它更应该提醒市场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僵化和曲解”,从实际操作看,“区间”、“上限”和“下限”所强调的更是一种“稳中有为”的平衡政策取向。如果突破底线,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理;没有突破底线,就要抓紧调结构、促改革。在这种判断的背后,是一种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经济逻辑。
网友周天鹏表示,李克强总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扭住改革不放。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在合理区间内,他着力解决的是发展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的问题。
网友西安的延春认为,我国经济的火车头正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主推的释放改革红利,更多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作用,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后劲,促进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调结构是改革的先行军
找准着力点成为进行调结构,实现扩大内需的基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由于经济实际增速有所放缓,在 “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政策导向下,有限空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会对投资消费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宽松,包括促进信息消费、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节能环保投资等方向将成为重点。
微博网友马语者指出,李克强总理要求,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优先取消和下方那些含金量高、能激发社会创造获利的审批权”,这是官方在一个月内三次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出表态部署。这表明,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剑指“明减暗增”、“边减边增”、“捉迷藏”、“掺水分”等顽疾。
与此同时,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也受到广泛关注。网友王士强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款的定价权完全交给金融机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助于发展现代化的金融市场。
“相信今年会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关键突破的标志性一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未来改革要向土地、财税、金融、收入分配、国有企业等深水区进一步推进,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专家和广大网友普遍认为,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凝聚着改革的勇气和实践的智慧,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