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超级中学”背后是“超级利益”

来源:据新华网-- 2013-09-07 07:13:11 字号:TT

超级中学:人数过万推高房价 被称为高考工厂

    推手:地方政府是始作俑者

    在江西省宜春市,2003年至2005年间,由这个市的主管副市长和教委牵头,先是将市区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迁到当时还一片荒芜的“新城区”,以摊派、借债等方式投资2亿多元、圈地800多亩建设了一个超大新校区,随后又将当时市区另一所本来运行正常的重点中学强行进行了合并,人为地建成一所学生人数高达五六千人的“超级中学”。而此事竟然作为当时宜春市领导的“政绩”大为宣扬。

    这所人为制造的“超级中学”由于高达2亿多元的建设投资,以及大量国有教育资产的混乱转手,尤其是在时任宜春市委书记的宋晨光因腐败落马后,当地百姓一直议论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问题和利益链。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是强行合并,这所“超级中学”出现的教育质量下降、学生上学成本增加等原因,直接引发了当地百姓的不满。直到2012年,在现任宜春市领导的主持下,两所中学又重新分开各自独立办学,终于为这场闹剧画上一个句号。

    迟福林指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向中学校长下达招生、升学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一票否决”。因此,“超级中学”现象根子不在学校,在政府。

    危害

    成破坏教育公平“巨鳄”“超级中学”虚火如何消?

    “超级中学”垄断优质生源、助涨择校之风,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拦路虎”。教育专家认为,消除“超级中学”虚火,首先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切断背后的利益链条,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超级中学”虚火背后,异化的教育政绩观是幕后推手。殷飞表示,一些地方官员把有几所名校、高考上了几个清华北大当成教育发展的政绩,嘴上说要教育均衡,暗地里却维护名校特权。只有彻底扭转这种教育政绩观,才能从根本上斩断“超级中学”不断膨胀的推手。

    “超级中学”的存在,造成学校之间差异拉大,“马太效应”凸显。从实践看,“超级中学”拥有更多的经济、社会、声誉、生源等资源,和普通中学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趋势。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指责某一所“超级中学”招生乱象、不公平竞争“意义不大”,因为导致“超级中学”不公平竞争和招生乱象的深层次原因正是教育体制问题。“名校扩张,扩的不应是收费范围,而应是优质教育资源。”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建议组建学校共同体,把薄弱学校交给优质学校去办,捆绑考核,调动双方提升教育质量的积极性。(综合新华社稿件)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