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保持了农民的质朴坚强,
你发扬了军人的品质优良,
你传承了龙的传人之精神,
你弘扬了民族道义铿锵。
你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
你是雄鹰,不畏狂风暴雨劲翱翔,
你是太行山上的草,绿化了山山岭岭,
你是山顶上苍松翠柏,巍然屹立岁月长。
——张智
马三小种植的白杨树,像士兵一样坚韧挺拔。长城网 张社旗 摄
被病魔夺去双腿,用双手和膝盖支撑“爬行”种树12年4000余棵,将一片荒山装扮得郁郁葱葱……1月2日,本网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亲身探访这位六旬退伍老兵的传奇“追梦”历程。
汽车在太行山深处穿行,道路两边嶙峋的山石触目可见。经过一路颠簸,到达马峪村大沟自然村时,路两边、沟渠内、山腰上一片片白杨像士兵一样坚韧挺拔地站立着,记者心想,这一定是马三小老人种的树吧。
果然没错,再经过一段碎石坡路,记者来到马三小老人的家。这是半山腰上三间简单的连排小屋,外加一个小院子,干净整洁,平和安静。寒风凛冽,马三小老人拄着双拐,翘首迎接着记者一行的到来。
马三小热情地招待记者进屋,在观察与交谈中,记者被他的不幸遭遇而痛惜,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被他的崇高理想所赞叹。
马三小挖坑前需摘下假肢,带上棉套、手套。长城网 张社旗 摄
马三小坐在地上,手拿镐头,边挖坑边捡出碎石。长城网 刘伟摄
挖完坑,马三小爬回水井旁,“穿”上假肢。长城网 张社旗 摄
一生多坎坷 11次进医院9次手术
在马三小64岁的人生中,可谓多灾多难。
20岁参军的马三小在福建省某部特务连服役三年多,因在一次支农活动中受感染,得了绿脓感染败血症,1974年只得退伍。
回到家乡,马三小当过两年民办教师,后来在家务农。改革开放后,他做起贩卖牲口等小生意,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家里买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机。就在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时,病魔也悄然降临。
1984年,马三小败血症复发,导致右腿患闭塞性脉管炎。由于病情持续恶化,他被迫在1985年5月截掉右肢的下半部分。转年,左腿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为了保住这条腿,整整8年,马三小一家欠下了20万元的巨额外债,但左腿病情还是越来越糟。2004年6月,左腿因为同样的病情截肢。
病魔缠身的18年里,马三小11次进医院、9次上手术台,饱受病痛摧残和折磨。
“最穷时家里连买一盒火柴的钱都没有,3个孩子先后辍学。”好强的马三小几近崩溃了,他甚至准备好了自己的棺材。
尽管天气寒冷,马三小每天都要来看看他的白杨。长城网 张社旗摄
马三小向记者介绍他今年挖的300多个坑,明年这里将是一片郁郁葱葱。长城网 张社旗 摄
身残志坚勇挑家庭重担
消沉了一段时间,马三小醒悟了。
“当时,为了给我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借了亲戚、朋友很多钱。”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三小从电视上看到,植树投资小、无风险,是致富的好项目,就决定通过植树脱贫。
河北省井陉县马裕村内大沟自然村位于太行山下,四周不长树木,全是荒山,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
隶属于县水利部门的绵右渠,从山腰间引水下来,淌过大沟村。听说需要找人看护,马三小主动找上门去,签订了10年的合同,负责维护、清理2.5公里长的水渠。他可以在渠道两旁种树,收益归己,不交承包费,水利部门也不用支付看护费用。
林地有了,再说树苗。家里一贫如洗,马三小四处捡废品,攒一点钱,就到10公里外的苗圃买一捆树苗。当时树苗便宜,一块钱一棵,一段时间下来,马三小用50元买了50棵树苗。树苗运回来,如何搬上山又成了问题。马三小就等村里放学的孩子们回来,以给孩子们每人买根冰糕为报酬,让他们帮着把树苗扛上山。
马三小带上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半山上的水渠旁,敲开石头,一点一点凿出树坑,填上收集来的泥土,把树苗栽下,然后带上盛水的器皿,爬到水渠边灌水,回来浇树。
半个月后,第一批栽下的20棵杨树苗在石头的缝隙里扎下了根,拖着残疾身子爬行的马三小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上山靠爬行下山一点点蹭
那么作为一个双腿截肢的残疾人是怎样征服大自然,创造奇迹的呢?
马三小淡淡地回答记者的疑问,爬着上去,蹭着下来。早上5点开工,太阳落山回家,他就是十几年如一日,凭借着在军营中锻炼出的坚韧意志,栽下漫山遍野4000棵树。
从马三小家到对面的河滩,需要穿过一道80度的斜坡。到了斜坡下,马三小只得取下假肢,一手拿着镐头,一手拿着铁锹,用手掌撑住整个身体,沿着斜坡爬行。
事实上,这道斜坡还是马三小植树10年里最好走的一条“路”。
最远的一处植树点距他家1公里多,拄着双拐的他常常是走一会儿歇一会儿,得花一个半小时。后来有了轮椅,倒是轻省了,可是山路崎岖,一不留神没刹住轮椅,就很容易掉到山沟里。
最难到达的还是半山腰渠梗上的植树点,因为根本没有路,到处是石头,很容易滑倒。 “当兵时的底子帮助了我,我爬山用的是匍匐前进。”马三小说。
上山时,靠手和膝盖用力;下坡时,靠手和屁股撑着慢慢往下挪,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因为患严重的脉管炎,手很容易碰伤,很难愈合,他爬山时必须戴着手套,常常是三天磨坏一副塑胶手套,十天磨坏一副皮手套。两条残肢长年在山上爬,被石头划得鲜血淋漓,现在都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大石头用钢钎一点点撬开,碎石头用手一把一把地刨出,再用锹一下一下地挖……马三小一天只能刨出两三个坑,刨出来的石头不能再回填,马三小就从山下有土的地方,一锹一锹地“接力”,把土抛到树坑里。
山区浇水困难,为了保证树苗的成活率,马三小需要爬到水渠边一桶桶取水浇灌。每一次取水,他都要先爬到渠堤上,然后用绳子系住水桶,从渠里提水上来。2006年4月的一天,马三小在取水时突然失去平衡,连人带桶掉进渠里,所幸当时蓄水只有一米多深,才躲过一劫。
2007年7月,累了一天的马三小拄着双拐回家,因为天色已晚看不清路,他一头摔到山坡下几米深的山沟里,因患有闭塞性脉管炎,伤口无法愈合,右手小拇指只能截肢。
雨季是最难熬的。每次上山,他都要拿上锹、镐、拐杖,没法再带上雨衣了。一旦下雨,正常人能十几分钟就跑下山,他却得爬上七八十分钟才能回家,后来,他索性不躲雨了,淋着雨继续干活儿。“他坐在泥浆里,浑身都湿透了,还在那儿忙活。”回忆起给马三小送伞时看到的情景,老伴王雪蕊心疼不已,泣不成声。
道路艰辛,但马三小从未放弃。长城网 张社旗 摄
面对高价诱惑,马三小却舍不得卖掉一棵树
五年成材,眼见一棵棵树苗一天天长大,马三小这种通过植树发财致富的想法也慢慢发生了转变。
这些年,他植树开辟出16片林地,500多棵树已成材,最粗的直径达40多厘米。有人愿出20万元买他的树。马三小却不卖了。他说:“一开始,我种树是为了发家致富,后来决定一棵不卖,是因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感动了我。我要让荒山变绿,改善生态环境,这一棵棵白杨,每一棵树都是我的‘兵’啊……”
一边说着,马三小一边向我们展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领取证》和《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补助金领取证》,他说,每月享受270元优待金、100元农村低保,日子过得去了,自己感到很知足。前几年,他家房屋破旧漏雨,县民政部门出资帮助修缮一新,还送来一台彩电。
让马三小感到开心的是,从2008年起,县林业局每年免费提供树苗,许多热心网民、社会人士及企事业单位也对他进行各种形式的捐助。有网民为他捐赠轮椅,有企业免费为他装上了价值近万元的假肢,有志愿者专程到山里来帮他植树……
今年2月,一家爱心企业捐资50万元帮他打了一口深井,出水量每小时50万立方米。说到这里,马三小感动得落泪,他说,人是要感恩的,我种的那些树将无偿捐献出来,将绿色财富留给子孙后代。
这一片荒山,已经平整,马三小最后的心愿就是在这里打造一片“夕阳林基地”。长城网 张社旗 摄
最后的心愿,打造一片“夕阳林基地”
坚持种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三小坚定地说,作为一名军人,自己一定会言而有信,绝不会半途而废。
34岁儿子的婚事已有着落,现在,马三小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义务植树,为家乡的植树造林事业做出贡献。今年初,他承包村里20亩地,土地已经平整,准备打造一片“夕阳林基地”,分别为青年人、老年人、共产党员等开辟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
但是4万7千元的资金缺口却愁坏了这位坚强的退伍老兵,半年多来,他一直为这件事奔波劳碌。虽然困难重重,但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马三小深感责任重大,他说,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自己一定要为建设“美丽中国”赴汤蹈火,再所不惜。
与马三小交谈中,记者深受感动。长城网 张社旗 摄
记者手记:
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挫折或不幸。只不过,有的人是选择逃避或寄希望于他人,有的人却勇于面对,自立自强奋力摆脱困境。他们摆脱的,不仅仅是笼罩其身的怜悯目光,还能获得高于常人的敬仰与尊重。
马三小凭借着自己的人性光辉,创造出不平凡的传奇人生。由于妻子多病、孩子幼小,感觉自己是家庭“顶梁柱”的马三小,不顾双腿的伤残与病痛、历尽艰辛上山植树,籍以赚钱养家,凸现出一个男人对妻子和孩子、一个公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但是,眼见树木渐渐成材,马三小却一改初衷,抵挡住诱惑,要把绿色财富留给下一辈,留给子孙后代,留给社会,他说,“这比换取几个钱重要”。多么高尚的品格啊,在站立起来自立自强的价格尊严之后,马三小的事迹无疑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对生态保护、绿色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
马三小这个平常之人用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何种环境,你都能够承担起为人的义务与责任,不管身份高低与财富众寡,你都可以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