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根据我国老龄化快速推进、养老金缺口逐步扩大、人均寿命提高、健康状况改善以及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等现实状况,将延迟退休摆上改革日程是完全必要的,并且采取“渐进式”的做法是符合国情的。
首先明确的大方向是,延迟退休年龄已经列入本轮改革的议事日程之中,势在必行。同时延迟退休短期内仍处于“研究制定”政策阶段,也就意味着短期内不可能出台。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是国际通用做法,各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有不同的渐进时间。日本和美国,虽然只是延长了3、4年的退休年龄,但却用了30至40年的时间去过渡。那么,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缓冲期应该多长,何时起步?又需要多少年“渐进”呢?这要根据将延长退休年龄带来的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程度来确定。
延长退休年龄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对年轻人就业的冲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背后是庞大的就业压力。现在每年我国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在2400万人左右,而每年真正能够实现就业的仅为100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这还是在经济增速高达10%左右的支撑下。然而,我国经济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速,目前已经回落到7%左右,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回落的可能。
如果再延迟退休年龄,那么,必将出现老年人占领年轻人工作岗位,加剧年轻人就业压力,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火上浇油的情况。统计显示,每年离退休人员在600万至700万人,延迟退休年龄必然使得600万至700万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经济下滑加上延迟退休可能吃掉目前的全部就业岗位。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上个世纪60至70年代是中国的生育高峰,波及的下一个就业高峰是目前的80后和90后。这个年龄段劳动力缓解应该是80后和90后在正常生育阶段的下一代,大概在2031年左右,到那时中国劳动力将出现大的拐点。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中国劳动力变动趋势及判断》报告指出,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3年、2021年均达到9.26亿的双峰。也就是说2021年的十年后,中国劳动力将出现结构性短缺。按照这个推算,从2031年后开始延迟退休才不会对就业造成冲击,反而会补充劳动力下滑缺口。
仅从对就业影响来说,要求采取渐进式、对就业冲击小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早应该从2020年开始启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每年延迟半年退休,十年时间即到2030年男性延迟到65岁退休,女性延迟到60岁退休。
对于老龄化快速增长出现的养老金缺口问题,通过两个渠道可以弥补:一是财政资金提高补充养老金的比例,如果我国财政资金30%用于社会保障资金,那么,每年至少增加社保资金3万亿元以上;二是《决定》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仅以2012年为例,国企利润高达2.2万亿元,国有控股银行利润1.2万亿元,两项合计高达3.4万亿元,按照30%上缴红利就是每年1万亿元,并将会逐年提高。这两项每年就补充社保资金3万多亿元,完全可以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
总之,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一定要根据国情精细化操作,做足“渐进化”三个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