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丹江水,惠泽大中原。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像一条巨大的水龙蜿蜒于华北腹地,为河南北部的千家万户送上了甘甜的丹江水。这一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河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十九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二十二位,属极度缺水省份。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河南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在受水区范围内,南水北调水占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直接受益人口达2000多万人,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得到改善。2014年,河南发生特大干旱,南水北调工程向平顶山市应急调水5010万立方米,缓解了平顶山市100多万人严重缺水问题。
河南是农业大省,承担着“国家粮仓”的重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原来挤占农业的城市生活用水将被置换出来反哺农业,这将有效改善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保障“国家粮仓”的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也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们的居住、就业和增收条件都有较大的提升。据统计,移民人均年收入已由搬迁前的4200元上升到8000元,部分移民已突破万元。
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涉及各类文物点330处,加上总干渠沿线已有的自然历史景观,在沿线建设主题明确、以点串线的生态文化长廊,形成一条“清水走廊”、“绿色长廊”,进而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带,这将促进河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