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旅游扶贫,炫起民族风(长征路·新故事)
在黔、湘、桂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散落着成千上万个以鼓楼、花轿、吊脚楼为标志的古老村寨。村寨里,生活着一个以音乐、建筑见长的族群。这些村寨叫侗寨,这个族群叫侗族。
从贵州黎平县城向南40多公里处的一片狭长的船型谷地中,有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村寨,1000余户、近4000人居住其中,这就是有着“第一侗寨”之美誉的肇兴侗寨。
今日的肇兴侗寨,山欢水笑,万象生辉。快捷的空中走廊为侗乡开辟了交流的窗口,飞驰的高铁让肇兴与沿海地区天涯咫尺,宽阔的柏油路俨如蛟龙蜿蜒在青山翠绿之中,百里侗寨在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中焕发新的活力。
侗家妹子海外归
在肇兴侗寨智团鼓楼河边,有一家名为好望角驿站的旅店,墙壁上贴着五颜六色的便签条,都是住宿的游客写下的旅行感悟。旅店的老板罗嘉梅是一位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她曾在新加坡工作多年。瞄准贵广高铁开通的发展机遇,她在肇兴侗寨租用一栋60平方米的民房,将旅店做成了侗族文化体验馆,“在这里除了住宿,还可以品尝到油茶等侗族美食,体验侗族刺绣,学说侗话、学唱侗歌。”2014年6月6日,好望角驿站正式营业,2015年营业额就达到了15万元。
罗嘉梅的旅店只是肇兴侗寨旅游建设的一个缩影。散发着“诗和远方的田野”气息的旅店、工艺品店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肇兴侗寨。整个景区有酒店、宾馆88家,特色民居接待处140家,饭店46家,旅行社6家,民族表演队6个,刺绣、靛染作坊289家,微型企业15家,快递物流点和个体客运110余个。
“从宾馆、饭店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到各类工艺品、民俗商品店的工作人员,侗寨景区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肇兴镇肇兴村村支书陆华敏说。仅肇兴侗寨所在的肇兴村,旅游业的兴起就解决了1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解决贫困人口就业632人;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全村1000多户,近七成的村民都吃旅游饭,过去大家一门心思出去打工挣钱,如今都回家乡了。我们侗寨景区现在还聘用了外乡人。”侗族文化博物馆馆长陆根茂也深有感触。
远方客人留下来
投身红红火火的肇兴侗寨文化旅游产业的,不只是土生土长的肇兴人,还有被多彩侗寨深深吸引的异乡人。经营侗族工艺品店15年的陈纲就是其中一员。
初中时期一次偶然的游玩,让陈纲与这个侗族传统村落一见如故。2001年,陈纲带着7000元的创业基金来到了肇兴,开办了进驻肇兴的第一家工艺品店,以“聚集传统文化”之意给店铺取名为“聚古楼”,进行侗族传统银饰的制作、销售和推广。
46岁的陈纲见证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给肇兴侗寨以及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最初整个侗寨只有一家旅馆,如今有80多家,接待游客能力增强,客流量也翻了几番。店铺的房租从过去的每年600块涨到了现在的10万元,但自己的年收入也增加到了50多万元。陈纲对侗寨的交通区位优势尤其满意:“肇兴侗寨距离贵广高铁从江站仅2公里,寨子的未来一定给力!”
已在肇兴娶妻生子的陈纲打算把家永远安在这里,“我喜欢侗族的传统文化,充满生命的张力!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需要一代代人继承和发展。”他看着在书桌旁低头临摹侗族绣纹的小女儿说。
迎来开放大交通
自2012年起,黎平县打造了以肇兴侗寨为核心、以侗族文化为魂魄的38平方公里的侗族文化旅游区,辐射周边堂安、登江、厦格上寨、厦格下寨等7个村寨和萨岁山及皮林溶洞群。该区域是中国侗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其中,肇兴侗寨还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
开放的大交通网络正将越来越多的远方客人与肇兴侗寨联系在一起。贵广高铁开通,使肇兴侗寨迎来了“高铁时代”,厦蓉高速(贵州段)、黎洛高速、三黎高速相继通车,黎平机场新增黎平至上海、长沙、重庆航线,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快进慢游”百里侗寨提供了诸多选择。
2015年,肇兴镇旅游接待人数达110.2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综合收入达1.6亿元,同比增长61%;肇兴侗寨景区总收入925万,其中门票收入781万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十二五”期间,肇兴镇共有1464户6333人实现脱贫,2015年实现了减贫摘帽,三个贫困村出列。
过去,肇兴侗寨藏在深山,世人鲜闻。此刻,有着850多年历史的肇兴侗寨正搭乘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快车,带动起一股最炫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