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队员进行高山巡查,排除火灾险情。刘淼 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刘淼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然而对于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50名队员而言,依然延续着无休时段:一天24小时吃住在驻地,救火这根弦绷得紧紧的。
冬日清晨7时许,紧邻海边的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雕龙嘴村更加清冷。而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队长王忠明吃过早饭,直接到了院子里,没有增添任何户外装备。与他一样都是一身短装的队员也陆续在各自的消防车前进行每早例行的检查。“接到火警信息,要求5分钟内出发,所以屋内屋外,睡与不睡,我们穿的衣服都差不多。”王忠明说。
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设有6个班。班长曲凯舤打开消防车的后备厢门,一个两层铁架塞满了消防物资:背包、灭火器、油桶、高压水泵、水管……队员们快速有序地检验着各自分工的“装备”,“为了快速应对险情,每人背负的‘装备’及拿取顺序都是有明确划分的,每人每天都对‘装备’进行检验。”
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被称为“铁军”。一是指纪律严明,二是专业水平高。
走进队部二楼的宿舍,室温的确与室外差不了太多,最令人惊讶的是室内的整洁。4张上下床上洁白的床单,一个个叠成“豆腐块”的被子,再无他物。窗边一张长条桌上,整齐地摆放着8个不锈钢杯子,把手都是冲向一个位置。6:20起床,6:30出操,7:30早饭,8:30体能训练,9:00巡山……19:30点名例会,19:40-20:00自由活动,21:30洗漱,22:00熄灯睡觉,墙上挂着的这份时间表,每天都不折不扣地执行着。除此之外,还有森林防火值班、日常巡逻、日常管理处罚等十余项制度,这种准军事化管理为消防大队成为“铁军”奠定了基础。
与普通消防不同,山林火灾现场经常位于车辆无法到达的险峻地区,灭火装备要靠消防队员背负抵达,这对体能的要求更高。“每次执行任务,差不多每人都得背几十斤重要物资,有20斤的风力灭火机、30斤的高压水泵、35斤的消防水带、40多斤的水泵油桶,”王忠明说。因此,消防大队把体能训练上升到与专业知识一个高度,每天一次的三级水泵连接演练和风力灭火机拉动训练,每周两次的6公里公路越野赛提升体能,每天早、中、晚三次对景区内林区周边巡逻,风雨无阻,从未间断。随着旅游个性化发展,不少驴友喜欢探访未开放的景区,有时会留下火灾隐患。崂山林场森林消防大队今年首次开展了高山巡查,每天派出十几位队员分两路巡查,即便天寒地冻、积雪封路,巡查照常进行。
“每年2月1日起,崂山进入护林防火高危期,队员们都不能请假。逢年过节不休息,我们习惯了。”王忠明说。1990年出生的刘安鹏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就在离消防队部十几公里的港东社区,3年前调入消防队时是想离家近些好照顾家,可是发现依然顾不上家,尤其是到了防火高危期更是没有休假,但他无怨无悔,去年10月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一次晚间突发火情,周围没有水源地,我们在三、四十度的陡坡上,体能好的队员先爬到高处,然后将水带放下来,再把后面的队员一个个拉上去,最后架设了4台高压水泵进行灭火,几乎是一天一夜才将山火扑灭。下山时腿都迈不动了,但是当我们看到山下群众自发地站在路边对我们伸出大拇指时,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谈到春节里的这份守护,队员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行走在大山里,没有豪言壮语,也不需要鲜花掌声,有的只是一个小小心愿:希望咱们的崂山能够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