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90后闪辞族引发争议 市民:就是变相啃老(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数字报-- 2013-08-20 06:50:58 字号:TT

90后闪辞族引发争议 市民:就是变相啃老

  8月16日早报以《总有一个理由让90后大学生 “闪辞”》为题报道了部分90后大学生变身“闪辞族”的消息后,有不少家长和一些 “闪辞”大学生打来电话,讲述自己的经历。有些家长则认为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啃老。对此,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则表示,这可能与90后的成长环境有关。

  人物 1 吴女士

  “闪辞就是变相啃老”

  “看了早报的报道,我就想起我儿子找工作的事情。”市民吴女士介绍说,她儿子去年从上海的一所知名学校毕业后,在一家证券公司找了一份工作,被派遣到银行驻点做咨询员。“一开始他还满怀信心,可是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说不想干了,老说工作没有什么前途。劝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劝服,最终他还是辞职了。”吴女士介绍说,儿子辞职后,基本上就是通过网络“海投”简历。期间,她儿子也收到了一些企业的面试通知,但都没有去。“有时候我们也跟着忙活,帮他投一些简历。有些单位他投了简历,但实际上并不想去。”吴女士介绍说,过了半年,她儿子才又找到了一份工作,不过最近又有了辞职的想法。

  “现在孩子挣不到多少钱,辞职期间基本上都是向我们要钱,虽然钱不是很多,但感觉孩子还需要自立。要是这样持续下去,实际上是一种变相啃老。”吴女士说,关键是工作老是换来换去,对个人的发展肯定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我们还是要跟着操心费力。”吴女士介绍说,她也想提醒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尽量在工作岗位上干一段时间,真正了解了情况后,如果真的感觉不适合,再做辞职的打算。

  人物 2 小赵

  没未来规划选择辞职

  小赵是岛城某高校俄语专业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离开学校后到了东营的一家石油装备公司上班,在不少同学看来这是一份既稳定、收入也比较高的工作,可是最近他却忙着办离职手续。“自己对未来缺少一个合理的规划,总感觉自己是在得过且过,所以选择了辞职。”小赵介绍说,刚上大四时,他便买来了考研材料,并报考了一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考研的生活比较枯燥,有时就会跟着同班同学试着投简历,没想到东营的一家石油装备公司还真给我了面试机会,并将我录用了。”小赵说,大四上半年他便跟这家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有了这份工作“保底”,他考研的劲头也是减了一大半,最终选择了放弃。

  “一个月前我到单位报到,第二天便开始在服务站培训,培训了没有几天,突然就感觉这不是我要的‘节奏’,就开始考虑辞职的事情。”小赵说,经过一个月的考虑,并征求了家人的意见,他最终选择了辞职。“等办完了离职手续,我就回学校准备考研的事情。”小赵介绍说,而考研期间所需的费用,还将由父母支付。

  “闪辞”催高企业招聘成本

  【探访】

  90后新员工不停“闪辞”,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新人 ‘闪辞’很容易打乱我们的招聘计划,有时候我们是不得不一边给新人培训,一边派人招聘面试,这很容易超过我们的招聘预算。”岛城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杨先生介绍说,有时候他们不得不增加招聘名额,以防止新员工“闪辞”。“去年我们单位总共发出了20份新人录用通知,结果新人入职那天就来了15人,直接打乱了我们的用人计划,不得不临时发出招聘通知,重新招了5名新员工。”杨先生告诉记者。

  “新人离职率这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员的置换成本,企业招聘进入了招人、走人,再招人、再走人的‘怪圈’。”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情况下他们公司新员工试用期工资是1500元,加上保险等各种费用,每个月花在新员工身上的钱就有2000元。按照试用期3个月计算的话,试用期下来一名员工的成本就是6000元。如果是5名新员工刚过试用期就辞职,新员工因为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花费的3万元人力成本就打了水漂。

  对此,从事了多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张女士说,“闪辞”对她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新人‘闪辞’的事情,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在招聘时做好预防措施。”张女士介绍说,面试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好预防措施,会详细询问面试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兴趣爱好、家庭、有没有女朋友、未来工作的打算等等。进入单位后,单位还会结合新入职大学生的情况,做好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

  心理专家:

  过强的个性很容易“受伤”

  那么,为什么不少90后会选择“闪辞”呢?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王克表示,大部分90后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宠爱有加,习惯于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孩子的不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舒适的生活环境,平坦的成长道路,也容易使孩子的自我意识、个性意识都比较强。”王克介绍说,曾经也有不少辞掉工作的年轻人向她咨询工作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个性比较强,基本上不会对大学生活造成影响,但进入社会后,大学生的这种个性,可能就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原本在家庭、大学里的那种优越感没有了,可能就会给大学生带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扰,如果工资待遇也不好的话,他们很容易就选择辞职。”王克告诉记者。

  社会学家:

  单位与员工建“心理契约”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减少90后“闪辞族”的出现呢?中国海洋大学常年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吴连海老师表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曾提出的 “心理契约”理论,就可以应用到解决“闪辞族”问题中来。“通俗来讲,‘心理契约’主要是针对个人来说的,就是通过企业的一些制度文化给个人观念、思想上造成的一种约束,从而使个人与企业在主观上达成一种默契。”吴连海介绍说,用人单位应该注重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的90后员工管理体系研究,应该以单位目标和个人目标为前提,以实现双方利益为基础,通过单位与90后员工的双向沟通交流,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单位与员工之间公平信任和相互理解的企业文化,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形成“心理契约”。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袁爱军副主任表示,“心理契约”实际上就是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可以让员工能够从主观上愿意服务于自己所在的单位。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