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海捕捞的渔民收入越来越少,而一些渔民则想出了当“中介”的办法,在海上直接收购刚捕捞回来的海鲜,然后再转手卖给市场,中间差价十分可观。昨天,记者在即墨、黄岛等地沿海采访发现,不管是近海还是远洋,收购船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海上交易市场,这些收购船的主人,日收入最多达千元,而且这些近海收购船每天的成本还不到出海船的一成。
渔民转行当“中介”
“也就是从前几年开始,出现了收购船。”昨天上午,记者在即墨田横码头采访时,正好遇到了当地渔民于先生。而他家的一条小渔船已经多年没出过海了,长年在岸边安营扎寨,大量收购当地渔民刚刚捕捞上岸的各种海鲜。
今年30多岁的于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年,海里的东西多,大家都忙着出海捕捞,每天都是鱼满舱,收获很不错,那个时候,价格反而上不去,还要为销路发愁。在随后几年里,随着海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更多的渔民开始将自家渔船停靠在码头上,开始专门做起了收购海鲜的营生,从中赚取差价。
“最早的收购渔船都是大船,专门到远洋收购外地海鲜,回来后卖到市场。”于先生说,在崂山沙子口和黄岛等地,都有大型的远洋收购渔船。大型收购船只出海不捕捞,到了南海直接从外地船上收购海鲜,然后再运回青岛本地,这样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赚的钱也相当可观。
每斤最高赚1元
“俺家的这条船开海后也不出海,就停在岸边等着收购渔船打捞上来的海鲜。”昨天上午,即墨田横街道渔民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有一条小渔船,但前年就不出海了,一直在岸边或近海收购海鲜。记者在海边看到,一条不到10马力的小渔船停靠在岸边,而从这条小船上收购过来再转手出去的海鲜,已经不计其数。
“也不是天天都能赚钱,但平均下来,还是比出海赚得多,主要是成本低。”宋先生向记者透露,过去海里东西多,他们一天就能收购几千公斤海鲜,现在不行了,渔民每天打捞上来的东西越来越少,收购的生意也不好做了。一天要联系好几条出海的渔船,最多能收上来上千斤各种小海鲜,如果按每斤最高的差价1元计算,最多也就收入千元左右吧。但并不是每天都这样走运,有的时候,一天只收购几百斤,而且遇上市场价格低时,也就收入几百元。
成本低稳赚不赔
“现在出海成本太高了,弄不好还会赔钱。”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即墨鳌山卫街道办七沟码头看到,多名渔民正在收拾渔船准备出海。今年48岁的渔民于成庄告诉记者,现在出海还不如在岸边收鱼,但收购海鲜的渔民,需要有销售渠道,许多渔民往往怕麻烦,为了尽快拿到现钱,都会直接将上岸的海鲜卖给收购船。
“在近海的收购船,几乎没有成本,都是坐享其成的事儿。”渔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在近海的收购船不出海,也就不产生油料费,顶多将收购来的海鲜运到附近的码头出售,算算成本,出近海的小渔船一天要300元的油钱,而收购船则用不了30元,一天下来收购船的成本还不到出海船的一成,差价再低也是稳赚不赔。
渔家女赶海渐成新职业
【探访】
“现在海里东西太少了,当家的出海,俺就天天赶海捡海蛎子和各种海螺。”昨天上午,记者在即墨市田横青岛码头看到,潮水刚刚退下,就有10多名当地的渔家女戴着黄头巾来到海边,开始在岩石上挖野生海蛎子、捡各种海螺。
记者注意到,不到半小时工夫,渔家大嫂的箩筐里就捡了好几斤海螺。一名渔家女告诉记者,她就住在山东头村,紧靠着田横岛码头,每天一退潮,大约两个多小时,基本能捡20多斤。这些小海鲜都卖到了周边渔家宴,每天收获上百元不成问题。
记者了解到,以前大海里东西多的时候,这些渔家女基本没有到海边捡海螺的,而随着海洋资源的枯竭,周边的渔家宴又不断增加,这些渔家女赶海也就成了一种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