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瓦片全都酥了,用手一抹就能抹下表层颜色,而且里面没有当年的铭文,应该是后来更换的。”昨天上午10时,在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也就是俗称的迎宾馆维修现场,来自德国的瓦片专家海尔哥特不顾75岁高龄,亲自爬上脚手架,认认真真查看四楼屋顶每片瓦片以及檐沟、斜沟、木结构等细部情况,边看边与来自德国的古建筑金属构件专家特福交流。本次迎宾馆大修将持续100天左右,为确保建材和施工质量,已正式退休15年的海尔哥特将在青工作一个月。
现场 防水层变“酥”一撕就掉
昨天,记者登上迎宾馆屋顶看到,屋顶西南角、西坡、南坡的瓦片都已全部揭掉。瓦片被揭下来后,23个种类被分门别类整齐地堆放在迎宾馆西侧空地上。
随着部分旧瓦的拆除,已腐蚀的防水层裸露出来,施工人员轻易地将变“酥”的防水层撕成一块块,通过小油漆桶运送到地面,再由地面工作人员用小推车推走倾倒,有些瓦片轻轻一揭就碎成了数块。据介绍,经过半个多月施工,迎宾馆2000多平方米的屋面已有370多平方米拆卸完旧瓦和原有防水层,铺上了厚度约4毫米的SBS防水层。
昨天,在迎宾馆院内临时搭建的一处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打开了首批抵青的金属构件箱,里面装着檐沟、钳子等金属构件及维修工具。“这次迎宾馆整修采用的瓦片、金属构件、防水材料等全都是从德国订制采购的,现在这批金属构件是第一批,第二批金属构件已经抵达青岛了,等报关完成就能运过来。”王建梅说。
感人 七旬德国专家爬脚手架
在中国德意志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帮忙联络下,迎宾馆维修委托了德国的KDVJ建筑师事务所为材料采购、施工等环节在技术上把关,该事务所曾参与过很多德国知名老建筑的维修工作。 75岁的德国人海尔哥特和49岁的特福两人分别作为屋顶瓦片及金属构件专家来到青岛,他们此次来青的目的除了要指导中方施工人员合理施工外,还要负责监督施工质量。虽然手里已经拿到了精确数据,但昨天海尔哥特和特福两人依然爬上施工脚手架,上上下下仔细查看,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海尔哥特告诉记者,他家在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一个小镇,30岁起他就开始从事古建筑瓦片方面建材设计及维修施工,这一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一干就是45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海尔哥特曾经参与过德国、美国及中国大批哥特式或巴洛克式风格古建筑的维修,因技术高超、工作严谨且经验丰富而被称为 “屋顶大师”。 “在屋顶上,我的速度一点不比你们年轻人慢,但其实我已经75岁了,身上还有三个关节是人工关节。 ”海尔哥特笑着对记者说。其实,早在15年前,海尔哥特就已经退休,但一直闲不住的他舍不得扔掉专业,一直干到了现在。去年,我市的基督教堂维修他也参与过。
细节“怪工具”让人开眼界
昨天上午,刚刚从德国空运抵青的金属构件箱刚刚打开,里面怪模怪样的工具和大批钛锌合金材料就让市房产工程公司的几名技术工人感到大开眼界:除了钛合金板材的硬度和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外,箱子里六个头的螺丝、分左右的金属剪等设备也让大家感到十分新奇。“咱一般用的螺丝都是‘一字’和‘十字’的,这种内六角螺丝很少见,而且这些螺丝的制作都比较精良、耐用。 ”市房产工程公司一位技术负责人说。来自德国Boehmesystems有限公司的金属构件专家特福表示,这些工具都是德国最好的五金工具生产企业生产的,无论是精确性还是耐久性都非常好,对迎宾馆的顺利维修会起到很大帮助。
说起为何要用分左右手的金属剪子时,特福表示,主要是因为锌板挂在屋檐上,且要非常贴近屋檐的木质结构,两者之间往往有缝隙,为确保将缝隙盖住,就要将锌板弯曲,而这种锌板又很容易弯曲折断,只能根据情况剪掉一部分,此时就要用这种特制剪子,在锌板发生左右卷曲时,可以使用不同左右手制式的剪子来操作,提高效率确保精确。
此前大修史料没记载
据介绍,根据史料记载,青岛迎宾馆只在1999年维修过一次,主要进行的是外墙粉刷、内墙粉刷、家具油漆等,没有对屋面进行过大的维修。但这次大修拆旧瓦却看到很多瓦片没有德国瓦片专有的厂家铭文,所以专家组认为之前迎宾馆应该有一次史料没记载的屋面大修。(记者 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