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方言:吝啬有八种叫法 噶固狗食你还懂几种

来源:大众网-- 2013-11-18 13:13:45 字号:TT

青岛方言:吝啬有八种叫法 噶固狗食你还懂几种

青岛方言:吝啬有八种叫法 噶固狗食你还懂几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即方言,它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植根于心的文化记忆。

    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也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载者。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方言正悄悄退出人们的生活,一些地方方言正濒临失传的境遇。

    一个“吝啬”,八种叫法

    作为城市方言,青岛方言的产生不到百年。青岛大学教授、青岛语言学会会长李行杰告诉记者,根据方言内部差异,青岛方言可分为市区、城阳 (代表崂山等近郊区)、即墨、莱西、平度、胶州、胶南(包括黄岛)7个区,具有形成历史短、发展变化快的特点。

    青岛方言属于胶辽官话,是独具特色的城市方言。“青岛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青岛市志·方言志》编写人员邢军说,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包括声母细分,韵母简化等,“如普通话的zh、ch、sh声母在青岛方言中分为两类,一类读舌尖后音,一类读舌叶音,从而使得 ‘石’和‘时’两字读音不同;韵母方面,普通话eng、ing、ong、iong四个韵母合为两类,eng和ong合并为一类,ing和iong合而为一,从而造成 ‘灯’和‘东’、‘影’和‘泳’读音相同。”

    此外,青岛方言的词汇也别具一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留了大量古语词和部分外来词。“代表昨天的‘夜来’、表示烟囱的‘浮炱’等古语词,都在青岛方言中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邢军说,而且,对于同一事物或现象,青岛方言中也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如“舒服”在青岛话中就至少有六种说法,包括愉作、受用、舒坦、舒索、熨帖、恣润等,这些有着细微差别的同义词,也使语言表达特别生动细腻。

    事实上,在青岛方言内部也存在着同实异名现象。例如“吝啬”,青岛方言就有几种说法—市区:“噶榨子”,城阳:“不仗义”,即墨:“噶固”,莱西:“狗食”,平度:“狗臊”或“狗只”,胶州:“噶固”,胶南:“小作”。

    “同实异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人们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不同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邢军说。

    方言正在萎缩、消失

    “头”说成“抬够”,“鼻子”说成“别急字”,“你好”说成“捏机害高”……这种流传于莱西市店埠镇村落间的“密语”—“切语”已经口头相传了近百年,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村里人人会说。

    如今,“切语”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邢军告诉记者,“切语”无法用文字书写,多年来,它已经不再用于村民的日常交流,而且,村子里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能听懂 “切语”,会说的老人仅约200人。

    同“切语”一样,在市区,我们能听到带有青岛味儿的普通话,但是真正地道的青岛方言已然难寻。“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影响迅速扩大,各地方言都在向普通话靠拢。”李行杰说,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也使得本地居民越来越分散,原有的语言环境也受到了干扰。

    “青岛方言形成的历史虽短,但其发展变化的速度却非常快。”邢军告诉记者,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青岛方言中还有四个声调,而到了90年代,读低降调的去声和读高降调的阳平已在青岛话中合为一类,声调只剩三个,“这一变化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

    “此外,方言还是一些地方艺术的依托,像青岛的茂腔、柳腔等地方艺术,只有利用当地方言去演绎,才能更具魅力和特色。”邢军说,地方方言的萎缩,让人不免担忧这些文艺的去向。

    “保护采集工程”启动

    “香油果子噢,现炸滴;卖果子噢,才炸滴”、“冰糕、冰糕,三分五分滴啊,卖冰糕”……这些带有浓浓方言气息的商贩们的吆喝,曾流传于上世纪50年代青岛的街头巷尾,如今却出现在市档案馆里,成为一份永久珍藏的语音资料。

    今年5月,市档案局在市南、市北、崂山三区启动青岛方言保护采集工程,对小鲍岛、上四方、下四方和挪庄等地方言进行录制采集。

    张传孟是方言保护采集工程唯一的成员,从寻找发音人,到录制采集,再到剪辑存档,整个采集工作都由他一个人担负。“目前已经录制20份声像资料,总共有160多分钟。”张传孟说,经过编辑、整理后的青岛方言影音资料将会被保存进市档案馆数据库,永久收藏。另外,他还将把这项工程在明年推进到青岛所辖各区市,采集更丰富、更全面的方言,建立一座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保护方言,其实最难的是找方言。”张传孟说,在规定“青岛土生土长”、“学历不超过初中”、“年龄在50岁以上”、“没有长期离开青岛”等一系列条件后,寻找合适的发音人成了他最大的难题。“最初,我到社区广场上通过听老人们聊天寻找发音人,后来又在社区的帮助下四处寻访,却发现能说出地道青岛话的‘老青岛’并不多。”张传孟说,“老青岛”难找,能在聚光灯下自然说出方言的人更少,从而增加了方言保护采集的难度。

    “我以前住在大湛山村,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听说正在进行方言保护采集,就立刻报名过来了。”录制结束后,68岁的辛忠香老人热情地介绍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说青岛话,感觉太土了,我们现在和孩子们交流,也往往需要学说普通话。”

    如今,张传孟已独自一人采集了四区市的20位发音人,还确定了其他几个区市发音人的初步人选。“青岛方言正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退隐’,我必须迅速行动,努力把音留住。”张传孟说,同时,作为方言学“门外汉”,他对发音人的方言是否纯正、是否具有研究价值了解不深,因此特别需要相关专家的帮助。(刘成龙)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