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新生报到户籍迁移受冷落 有班级无一人迁户口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8-12 14:03:06 --字号:TT

新生报到户籍迁移受冷落 有班级无一人迁户口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进城打工潮尚未兴起,城市和农村之间,无论是户籍管理,还是人员流动,都存在着壁垒,要想成为城里人,上大学成了留给农家子弟的唯一缝隙。那些年,农村里最优秀勤奋的年轻人,纷纷跳出农门走入城市,跟他们一起涌入城市的,还有他们的户口,伴随着户口集体挂靠在大学,他们顺利实现“农转非”,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城里人。而现在,由于时代和政策的变化,每年新生报到时,负责办理户籍转移的摊位,成了新生报到现场最清闲的地点,农村的待遇差距与城市越来越小,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城市,迁移户口对大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上世纪80年代 人物:赵振国

    跳出农门取得城里人“特权”

    1981年,18岁的赵振国从烟台龙口农村考入当时的青岛海洋大学读书,在他的印象里,当时的海大学生加上教职工,一共也不超过2000人,大家都在鱼山老校区。

    “那时的户口必须得迁到学校集体户,不迁你就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按照当时的规定,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考入城市读书的大学生,户口都从老家转移到学校,每个月的口粮,则按学生人数由国家集体划拨给学校。赵振国说,他考入大学之前,农村的农作物产量已经有所提高,家家户户吃饱不成问题。

    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城市里买米、买面、买油都需要专门的票,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市民按月发放,农业户口的农民,即使进入城市,因为没有粮票、油票,又没有正规市场开放买卖,很难在城市生存下去。考出来的赵振国他们,则通过考试,获得了这项城里人才有的权利。

    “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也多,每个月也没有什么富裕的饭票。”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每年到了春节之前,学校还会给他们学生发啤酒,每人4到5瓶啤酒让他们很兴奋。 “那时市场上就已经有散啤了,但还是觉得很稀罕,自己和同学喝一些,剩下的我会带回老家,老家还是很难见到啤酒的。 ”

    上世纪90年代 人物:张杰耀

    取消粮食配给仍要迁户口

    就在赵振国这批大学生读大学期间,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消费品定量配给范围逐渐缩小,到了1983年,仍然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剩下粮食和食用油。 1993年,根据国家政策调整,粮油彻底实现敞开供应,之前用了40余年的“凭票供给”正式成为历史。取消了粮票这一项,进入大学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所享受的福利比起原来不再明显,但迁户口这一政策仍然沿用了下来。

    “上大学必须迁户口,不迁就等于没办完入学手续,大家也没有想到不迁的,这样我们一下子都成了集体户,户口就落在学校所在的街道。 ”1998年上大学的张杰耀,是大学扩招前的最后一批大学生,据他介绍,大学毕业后,如果能在城市里找到工作,对方单位又愿意接收户口,他们就可以把户口从大学集体户迁出,进入单位所在的集体户,而没有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户口则会自动打回原籍,进入村里的集体户口。

    2006年后 人物:王廷

    户口没回老家错过分红

    “我之前打听过政策,打回原籍的户口如果从村户口集体回到家庭户口,要求必须证明自己从事农业生产,也就是种地,而且只能落到父母名下,需要专门去申请。 ”2002年来青岛上大学的王廷,毕业后因为没有留在青岛工作,户口被打回原籍淄博,他曾经想把户口从村里的集体户口迁回父母名下,但考虑到手续太麻烦,最终也没有坚持,那时候,他还没有想到自己所在的淄博农村老家,之后几年会迅速发展。几年后,因为村集体土地建了工厂,每年户口仍然在老家的村民,都可以分到数千元不等的红利,无论是刚出生的小奶娃,还是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人人有份,但王廷因为是集体户,所以享受不到这份待遇,而为了防止迁出户口的村民眼馋红利往回迁户口,村里的两委班子与村民协商后,早在几年前就不再允许任何户口回迁。因为上大学迁户口的政策,他不仅在校期间没有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毕业后更是失去了村里的福利。

    而王廷说,自己还不算是最惨的,他的一些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的高中同学,老家因为旧村改造等原因,涉及到回迁分房子,更会因为是集体户,损失掉价值几十万元的房子。

    2012年 人物:张洁

    全班同学无一人迁户口

    2003年,公安部出台新规定,大学新生入学户口不再“一刀切”,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移户口。

    据了解,2003年,虽然全国要求大学新生入学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户口,但是山东生源地的学生,如果在省内读大学,则依然需要把户口迁移到学校所在地,这一规定直到2008年才放开。记者咨询多届大学生发现,政策刚放开的几年,大部分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都会在入学时选择迁户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各种红利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大学生开始选择把户口留在老家。青科大一名负责户籍办理的老师介绍,从2008年之后,山东省大中专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大一新生入学要求转户口的人数从2000人一下锐减为800人左右。 2008年之前,2000名学生迁户口的手续,校工作人员要逐个输入每一名学生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等信息,整整忙活三个月,而到了2012年秋季新生入学时,办理新生户籍办理点成了最冷清的地点。

    张洁是青岛农业大学2012级的在校生,在她的印象里,自己新生入学时,班里就已经没有人选择迁户口。 “当时老师群发短信,让愿意迁户口的同学报名,我们都没有报的,太麻烦了。 ”张洁说,自己老家虽然没有什么福利,但听说户口往外迁容易往回落难,嫌麻烦的她选择不迁户口。比她高一个年级的海大男生张海瑞,则是考虑到老家的好政策。 “我们村里每个月都会给家家户户分东西,甚至连成罐的液化气都可以每月免费去灌,不是学生的还给按人头投新农合,爸妈都不让我迁户口。 ”他说,这样的政策在当地农村并不算最好,周边有些地下有矿的村子,比他们村的福利还要好,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们更不愿意迁户口。(记者 王晓雨)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