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青岛官方宣布,2016年GDP10011.29亿元,成为中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中国北方之前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只有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直辖市,青岛此次追随京津晋身“万亿俱乐部”,名列北方第三。
虽然说青岛迈入了万亿俱乐部,但其实这座城市早已走出了GDP崇拜,经济数据更健康,增长的后劲更足。
【青岛GDP比大连多了一个汕头市】
先来看一下目前已经进入万亿的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四个直辖市;
成都、武汉、广州、南京、杭州等五个省会城市,其中武汉、成都几乎是两省倾全省之力支持的省会城市,这几年增长迅速;
另外两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深圳和异军突起的地级市苏州。
所以说,青岛能够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确来之不易。
如果上述对比不明显,不妨将时间再拉长一些,在计划单列市中做一个对比。
在同为计划单列市的大连、宁波和厦门中,厦门体量太小不做比较,大连和宁波在增速上已经远远落后青岛。
2011年青岛GDP6615.60亿元,增速11.7%;大连6100.00亿元,增速14.0%,宁波6010.48亿元,增速10.0%,
这一年,青岛GDP比大连多 515.6亿元,比宁波多605.12亿元。
而在2016年,大连8150亿元,增速6.5%;宁波8572.3亿元,增速7%左右(两地均是官方预计)。
这一年,青岛比大连多了1861亿元,比宁波多了1439亿元。
1861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呢?
2015年贵为经济特区的汕头GDP不过1850亿元,青岛的GDP比大连足足多了一个经济特区。
也就是说,这五年间,虽然同为计划单列市,青岛对大连、宁波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青岛跻身“万亿俱乐部”,对山东省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喜讯。
作为中国的东部经济大省,山东GDP长期排在中国前三,但多年来一直没有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而中国GDP三强中首位的广东省,拥有广州、深圳两个万亿城市;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则拥有苏州、南京两个万亿城市。
更为重要的是,有了青岛这个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济南和烟台都有望在未来五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门槛。
其中烟台已经提出,2020年GDP要达万亿。
届时,整个山东可能会有青岛、烟台、济南三个GDP过万亿的城市,经济强省的腰杆也更直。
【完成经济转型同时保持中高速增长】
细分来看,在青岛万亿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160.67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
相比于整体7.9%的增速,二产6.7%,三产9.2%,一低一高两项数据对比透露出一个更加积极的信号: 青岛经济数据更健康,增长的后劲更足。
先说第三产业。
2012年党代会时,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就指出,下一步,青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服务业,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这几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1%,首次突破50%,占据主导地位。
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479.6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4.7%。
更为可喜的是,在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作用后,其内部结构也趋向合理,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大,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比重回落。
以金融业为例,在财富管理中心的推动下,2016年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速达12.8%,高于全市GDP增速4.9个百分点,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46位。
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岛并未减缓第二产业提质增效步伐。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7%,提升0.7个百分点。
而这十条千亿级产业全部是高端装备、海洋医药等高端产业,附加值较高,对工业经济结构提升发挥了作用。
深入分析来看,导致第二产业增速低于整体增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青岛自身的经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青岛需要严格过剩产能,淘汰一批抵消耗能产业,但同时新培育引进的新兴产业活力尚未得到释放。
比如,青岛在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中做得一直不错,曾“周密部署,小步快走”关掉了700多家、搬迁了100多家老旧企业。
也就是说,青岛实际上已经走出“GDP崇拜”,把经济转型升级放在第一位,但仍然保持了保持中高速增长(过去5年年平均增速达8.9%)。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第二产业能够在转型升级后动力得到完全释放,青岛经济增长的后劲自然可期。
【坚持实体经济不动摇】
青岛转型之路之所以走对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抓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青岛的GDP是依靠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与富有远见的规划促成的。
比如,在制造业方面,现在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00多家,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则达到1.7万亿元,在同类城市中排在前三位。
很多人喝过青岛啤酒,很多人用过海尔、海信的冰箱、彩电、空调,但是较少人知道青岛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成就,比如和谐号CRH380A型电力动车组、给981深海钻井平台配套的铺管船、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
现在正值春运高峰,很多人都是乘坐高鉄返乡探亲过春节。但是很少人知道,青岛生产的高速动车组整车约占全国66%的份额。
同时,青岛在自身优势产业基础上,还引进了一汽、空客等能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制造项目。
据了解,为了让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5次赴长春。2010年底,到青岛上任不久,李群就趁着走访在青大企业总部的契机,赶赴位于长春的一汽集团。正式从这一次开始,一汽被来自青岛的真诚和热情打动,双方关系开始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没有大的互联网企业,但青岛一直非常重视互联网对工业的支持。
2015年,青岛在国内率先出台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
数据显示,青岛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已达到7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7个百分点。
此外,青岛还引进了惠普全球布局大数据中心、清华大数据、浪潮大数据、亚马逊AWS、华为大数据等一批重大项目,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工具的今天,大数据和产业的结合必将带来青岛经济新业态的崛起。
【全域统筹的大手笔】
在青岛GDP过万亿消息发布之前,一则“山东6区市财收过百亿青岛占5席”已经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具体来说,2016年山东全省共有12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有过百亿的有6个,除了排名第三的济南市历下区外,其他5个都集中在青岛市,分别是黄岛区、崂山区、即墨市、市北区和市南区。
无论GDP过万亿还是5区市财政收入过百亿,都不能不提青岛的全域统筹。
2011年,担任青岛市委书记仅一年的李群推动出台了青岛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区域统筹”四个字,第一次被放到了城市战略的高度。
发挥海岸线长、近海海域广的优势,青岛在胶州湾东岸、西岸、北岸分别规划建设了蓝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
现在看来,打造“一谷两区”三大平台,是青岛整合陆海资源、全域统筹的大手笔。
“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拉开了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认为,强化区域带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是实现万亿跨越的战略之举。
过去五年,从宏观战略层面来看,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集中了数条千亿级新型工业产业链的“一谷两区”已经成为青岛未来经济活力增长的保障。
上一篇:郑德雁任市北区委书记 王希静任李沧区委书记
下一篇:最新消息:华玉松当选市南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