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 责任编辑:莫非 2017-04-02 07:10:55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全国众名校 纷纷进青岛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甲子的等待,山大与青岛再续前缘。去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首批1000余名学生正式在新校区上课。按照规划,今年山大济南校区的6个学院将会整体搬迁到青岛,学校二期建设工程也将启动。目前岛城的高校“朋友圈”仍在不断扩大,未来岛城学子将会享受到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来的福利。

    讲述

    校区宿舍24小时热水

    王逸伦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一学生,作为青岛校区首批学生,她成了新校区建设的见证者。 2012年12月8日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建设方案》,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自此,青岛校区建设就步入了快车道,教学楼、学生公寓、博物馆等相继建成。去年9月份,青岛校区迎来首批1000余名新生。

    3月31日上午课间休息时,记者见到了王逸伦。 “高考志愿的填报,完全是我自己一个人选的,我以文科见长,喜欢法学和汉语言文学。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实力很强,就选了这所学校。”王逸伦说,填报志愿时,她就想到可能要到青岛校区读书,幸运的是,最终结果跟自己预想的一样。

    “说实话,刚到青岛校区时,心里非常激动,学校的条件非常棒。 ”王逸伦说。宿舍里24小时有热水、有独立卫浴,宿舍楼里还设有自习室。学术氛围也很好,经常有一些重量级人物过来讲座。 “学校社团文化传承很好,线上跟济南校区的学长沟通交流,他们都会主动解答问题。”王逸伦说,前两天,她还主持了学校知兰传统文化节。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本科学生也有自己的导师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2016级新生开始,山大青岛校区试点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导与帮助。导师工作侧重于三个方面:引领学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确立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及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基本上每10名学生对应一个教授或者副教授,他们有的在济南校区,有的在青岛校区。老师和学生经常做一些线上交流,学生也可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单独咨询。 ”王逸伦说,在她看来,本科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明晰未来专业方向。

    双学位学习为出国做打算

    “法学院和外院各15人组成一个30人的班级,我们利用5年时间学完法学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最终可以拿到法学学士和文学学士的学位。 ”王逸伦说,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双学位,主要还是想为将来出国留学做打算。未来几年,她会首先考虑学校的对外交流项目。如果专业比较对口,大学也还不错,她想到国外的大学看一看,感受一下国外的大学生活。 “如果学校的交流项目不合适,自己可能就会考雅思、托福等,寻找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王逸伦说,选择出国留学,并不一定是要留在国外工作或者生活,现在毕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大学生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和视野。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山大济南校区的生命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将会整建制搬迁到青岛,青岛的各类教育资源也将会更加丰富。 “这几个学院整体搬迁过来后,我们就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各种学习的机会也就会更多。 ”王逸伦说。

    远景

    国内高校纷纷抢滩青岛建校区

    我市提出,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近年来,我市出台多个文件,在资金、政策、人才、土地和校区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支持政策,从制度设计上“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国内高校的到来。截至目前,已经与市政府签约来青的高校达29所,其中已经运行的高校有13所,包括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可以说,这两年来,我市“大腕儿”云集的高校“朋友圈”已雏形初现。

    将来,我市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继续做好高水平大学引进工作,重点推进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所高校青岛(黄岛)校区的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打造以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四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我市还将推进在青高校内涵发展,制定实施在青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在青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际上,原有驻青高校也在不断拓展办学“版图”,青岛大学将建设胶州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和中德校区也相继建成或者动工建设,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已开工建设。(记者 王世锋 摄影 记者 于滈)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科学家组团 入深海寻宝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我市要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融入和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面向国际聚集海洋高端要素,抢占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进入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先进城市行列。经过15年筹备,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于2015年在即墨正式建成启用,作为我市甚至全国海洋发展的中坚力量,海洋国家实验室将引领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未来,我市将把海洋国家实验室打造成世界前五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为全市的蓝色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讲述

    科研资源共享促协同合作

    李忠义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副研究员,去年11月份,李忠义担任首席科学家前往黄海及东海海域,执行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共享航次任务,这也是黄海所“北斗”号科学调查船首次执行海洋国家实验室的航次任务。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那次任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船上有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及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六家科研机构的23位科学家。”李忠义告诉记者,以前出海做科研任务,大多是各个科研单位执行自己的科研计划,各自为战,而有了共享航次,就可以很好地配置优化科研资源。

    “共享航次可以通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远洋科考船队,统筹实施平台内科考船舶科学、高效地调度,实行航时共享原则。”李忠义告诉记者,有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各理事单位的多方科研力量和综合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协同创新。同时,减少海洋调查任务的重复,极大降低了船舶运行成本,提高了科学考察船只的利用效率,使平台内每个航次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

    虾池里崛起海洋科技高地

    “我们设置了45个站位,开展渔业资源、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基础生产力等多方面调查研究,这次调查为我国掌握黄海、东海生物资源、理化环境和地质概况,提供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综合调查数据,为黄海、东海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 ”李忠义说,一艘船出海搭载了这么多科学家,执行了这么多不同的任务,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这也让很多以前因各种原因没能出行的科研任务有了成功实施的机会,让很多科学家有机会出海做自己的科研项目。

    “5年前,海洋国家实验室所在的区域还是一片虾池,而现在鳌山卫已经成了全国的海洋科技高地。打个比喻,海洋国家实验室搭建的平台类似国家大剧院,科学家们想唱什么戏,我们就搭什么样的舞台。 ”李忠义告诉记者,海洋国家实验室打破传统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重科研、轻行政,不设级别、不定编制,体现“去行政化”和机构“扁平化”,处处尊重科学家意见。

    记者了解到,青岛为建成这样一个海洋国家实验室已经努力了15年,而这些努力,在2012年迎来转机,那一年,国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确定青岛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蓝谷发展规划获得国家5部委联合批复,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蓝谷定位打造中国唯一以海洋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发及高科技产业集聚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洋国家实验室应运而生,并于2015年10月底启用。海洋国家实验室主要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远景

    跻身世界海洋科研中心前五

    根据发展规划,未来3—5年,海洋国家实验室将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动力过程与环境气候安全(透明海洋)、蓝色生命过程与资源开发利用(蓝色粮仓)、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深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作为重大科研任务。普通市民对这些任务会觉得陌生,但其实与市民的生活关联度很高,甚至息息相关。 ”海洋国家实验室公共关系部的王宁说,海洋国家实验室进行“透明海洋”任务研究,即认识海洋过程,这直接与航运、防灾减灾有关,现在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认识了海洋,就能利用海洋,同时也能带动海洋信息产业、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海洋国家实验室确定了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底过程与油气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深远海和极地极端环境与战略资源、海洋技术与装备6个研究方向,组建了海洋动力工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等8个功能实验室。去年,我国目前在海洋领域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在青正式启用,性能达每秒千万亿次。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还将规划建设E级超级计算机(即百亿亿次超算),将服务于透明海洋、蓝色生命、深海极地、海洋装备等海洋研究与发展计划。据介绍,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目标是,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跻身世界著名海洋科研中心前五位。(记者 徐栋 摄影 记者 于滈)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昔日农家女 今朝变白领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 “三湾三城”概念首次提出,其中灵山湾被定位为西部湾区的核心区域。5年前的王建珍还是一名典型的农家主妇,如今,她站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一身职业装,自信满满。

     讲述

    从平房搬进楼房像做梦

    10年前,王建珍从平度老家嫁到灵山卫山前南村,那时候,在王建珍看来,婆家和自己老家没啥不同,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王建珍嫁到婆家的几年里,除了帮助做农活就是在家带孩子。 “那时候周边很荒凉,出了门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高粱、玉米,哪有什么商场、超市,更别说高楼大厦了。”王建珍说,骨子里“不安稳”的她,不想一直过普通农妇的日子,无数次憧憬着能走进办公室,搬进高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4年前,王建珍终于迎来圆梦的机会。随着西海岸的开发建设,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就建在王建珍的家门口。王建珍立马打起了精神头,因为要建设产业区,她家里的4间平房被征收,根据安置协议可以分得两套楼房,王建珍一家三口和公婆家各一套,“从平房搬进楼房,就像做梦一样。”王建珍回想起来当时收到消息的一瞬间,眼睛都瞪大了,城里人的生活终于盼到了。

    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突然间要放下锄头的日子对于一些老人来说还有些不舍,然而对于王建珍来说,早已跃跃欲试的她立马四处打听工作的机会。“我关心的不是分几套房子和拿多少补偿款,我更盼着能有机会走进工厂、迈进公司,甚至成为一名职业女性。 ”随着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建设,面向当地居民出现大量就业岗位,王建珍当即报名,最早一批完成了从农民到公司职员的转变,去了一家为西海岸发展集团做物业服务的公司上班。 “说实话,刚开始参加工作,很多不习惯,甚至有点怕,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干。 ”王建珍说,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生活,高中毕业的她决定给自己充电,于是通过网络函授培训考取了本科学历。王建珍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着一股闯劲,她的能力也逐步被认可,很快她就从餐饮服务调整到了物业办公室岗位,家里还用拆迁补偿款给她买了一辆车,让她真正完成了从农家妇女到职业女性的转变,过上了城里都市白领“朝九晚五”的生活。

    丈夫“回归”家门口当总厨

    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东方影都动工建设、慧与大数据项目落户新区、地铁线路动工建设……几年来,利好消息频频释放,王建珍感觉日子也越过越带劲。“现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要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化旅游地,它的开发建设改变了周边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当地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王建珍说,他们一家人在女儿就读的学校周边买了新房,各种商场、医院等生活配套越来越齐备,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买了房子、换了车,可最让王建珍和家人高兴的莫过于老公的 “回归”。几年前,为了挣钱,王建珍的丈夫凭借着厨师的手艺,到威海一家四星级酒店担任厨师长,当时王建珍唯一盼望的就是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快点建成,丈夫可以到家门口大酒店工作。如今,丈夫真的回来了,而且还进入了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当上了总厨。

    “我现在是项目部经理,带着100多名员工工作,将来随着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建设,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多负责几个项目,趁着还年轻多干点事情。 ”王建珍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 “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让王建珍心里又有了新的期待:“将来我们这里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建设会带动整个周边许多产业的发展,现在我们的幸福指数已经很高了,将来会更高。 ”王建珍说。

     远景

    山湾成我市西部湾区核心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构建了全新的城市空间战略:“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其中包括西部湾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建设董家口港城和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

    灵山湾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湾口在鱼鸣嘴与大珠山嘴之间。在我市城市新格局中,灵山湾是青岛西部湾区的核心区域,处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东西城区的中心地带,汇聚了青岛东方影都、慧与全球大数据基地、中铁博览城、国际文化健康生态谷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拥有全球最大全产业链影视基地,航空母舰母港和高端旅游度假区。

    5年间,这里从“边缘地带”跻身新区核心,从“偏远乡野”蝶变产业新城。作为我市唯一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功能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影视产业区15个摄影棚、11个置景车间启用;成功举办好莱坞电影峰会、第六届山东文博会电影电视剧产业化发展论坛等活动。今年,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投资布局的大体量、高品质配套设施进入交付期,将通过加快主干路网建设、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提升、区域影视主题亮化工程等,促进开城路以南城市框架轮廓更加清晰、功能品质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创优城市环境,整体提升服务水平,以“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记者 于顺 刘海龙 通讯员 公伟成)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新机场落地 好日子起飞

    去年,年过六旬的廉培清和老伴搬进城里,住上了90多平米的楼房,因为新机场建设,村子要整体拆迁,他们从世代居住的老房搬走了。如今新机场在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广阔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两年后人们就要到这里坐飞机,飞往世界各地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注重交通出行方便快捷,构建覆盖全域、内外通达的交通网络,建成启用我市新机场。在国家民航“十二五”规划中,我市新机场定位为“面向日韩地区的门户机场”和“区域性枢纽机场”。

    讲述 

    为建新机场村子要拆迁

    后辛庄村位于胶州胶东街道办事处西北向,处于在建胶东机场项目的中心区域。 2013年9月,青岛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复,落定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时,周边村子就沸腾了。去年1月份,机场拆迁二期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后辛庄村位列其中。消息传来时,廉培清一家既有些兴奋又有些不舍,对于离开世代耕种的农田、居住的老宅和感情融洽的乡邻,有千万种不舍,然而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国际机场要在这里落地,又让人充满了无限期待。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其实,机场来了是好事,我们也早盼着这一天了。”66岁的村民廉培清说,村里原本还有几亩田地,他自己还做点小生意,孩子们都大了,老两口生活过得也挺舒适。前年机场一期周围村庄拆迁时,考虑到后辛庄村也将面临拆迁,那时起乡亲们就开始四处打听情况,获知4间平房能获得近百万元的优厚拆迁款,他们的顾虑打消了。

    “虽然盼着拆迁这一天,但真正来的时候,心里还是既激动又忐忑。”廉培清说,去年10月份,村里下发正式拆迁的通知,其实,早在之前,他就已经率先在城里“瞄”上了一套新房。

    花60多万城里安置“新家”

    廉培清共兄妹四个,他是老大,二弟在青岛,三弟和四妹都在烟台定居,因他心脏一直不好,87岁的老父亲一直与三弟住在一起。廉培清膝下有一双儿女,大儿子在青岛做生意,小女儿则是胶州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

    “一开始,儿子想让我和老伴搬到他家里住,说照顾起来也方便。孩子们孝心我领了,但去青岛人生地不熟,这才决定在城里买房。 ”廉培清说,拿到拆迁款后,除了分给孩子们一些财产外,他花了40多万元购买了前期看好的这套90多平米的楼房,又花了20多万购买了新家具,并进行了装修,在去年11月份老家房子拆迁之前就和老伴搬进了新居。

    廉培清新家位于胶州老城区内的中关悦府小区,这个新建小区不但配有专门健身场所,四周空地上还种着各种植物,看上去既整洁又温馨。来到小区2号楼1单元,乘电梯上了9楼,早已等在门口的廉培清便热情招呼起记者来。进入屋内,只见液晶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因有地暖,整个屋里暖洋洋的。

    家门口坐飞机去旅游

    廉培清告诉记者,住进新家第一个月,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家里厕所老是用着不方便,为此还闹出了去外面找公厕的笑话。 “现在好了,一切都走上正轨了,哈哈……”说起那段日子,廉培清大笑了起来。让他高兴的是,自从在这个小区买房后,村里一些村民也都纷纷“投靠”了过来,闲来没事老邻居们又能经常一块串门聊天,新机场的建设也一直让他牵挂着,想老家了,众人便一块再回去看看。

    “现在村里每月还给我们养老金,逢年过节还发米面,我和老伴这下也成城里人了,日子是越过越舒坦。等新机场建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坐上飞机,到时我和老伴坐上飞机旅游去。”谈及以后生活,廉培清一脸满足。

     远景

    新机场运行等级比肩首都机场

    据了解,我市未来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级 (流亭机场目前为4E级),为最高等级,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11个机场等级相当,将可起降A380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客机。

    新机场综合交通中心是全国首个集高铁、地铁于一体,穿越航站楼并在地下设站的“全通型、零换乘”交通中心。工程最大的特色在于与高地铁机场站结合建设,实现航站楼、GTC和高地铁连通。旅客经航站楼连廊到达GTC,可在L1层的长途客站候车厅、旅游集散中心候车厅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也可在B1层的换乘中心换乘地铁8号线和济青高铁直达市区及附近区市,实现了航空、轨道、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汇聚,形成空陆一体的交通体系。

    根据同类机场建设经验,我市新机场工程确定“2015年开工建设、2016年全面推进、2017年主体攻坚、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的五年攻坚计划。

    据悉,新机场将于2019年上半年转场运行,届时流亭机场将关闭;高铁(包括济青高铁和青连铁路)将于2018年底建成通车;地铁8号线规划于2021年全线建成通车;机场高速将于2019年与机场同步建成使用。(记者 吴帅 牟成梓)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地铁串成网 编织快生活

    2014年,在城阳庙头社区买房的唐静怎么也没想到,地铁1号线这么快就修到了自家门口,他们一家人开始憧憬地铁开通后的生活:放下私家车,掐点出门坐地铁,40分钟就能到市区单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实施轨道交通“18448”工程,每年至少开通一条地铁线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由49%提高到60%以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市民的“地铁梦”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市首条地铁全线开通,到目前多条线同时在建。

    讲述

    城阳买新房安家落户

    2014年之前,还没有成家的唐静一直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作为外来人,在这个城市里打拼了多年,她的梦想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无非是想在这座城市里安个家,而安家的前提是有一处自己的房子。 80后的平度姑娘唐静当时在城阳的一家私企上班,因为住在宿舍里,压根感受不到路上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和拥堵。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唐静和对象打算结婚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买新房。经过一番挑选,两人在位于城阳庙头社区的南城阳花苑小区看中了一套房子,小区周边交通便利,每平方米5000多元,房价也在两人的承受范围内。然而当时两人并不知道地铁会通往这里,只是觉得距离唐静的单位还算近便,很快便开始着手装修。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小区门口竖起围挡建地铁

    2014年,唐静在刚买的新房里结婚了,不久便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两人又买了一部经济型轿车,开启了幸福的小日子。唐静开车上下班只要20多分钟,而唐静的对象在市北区抚顺路上班,上午9点多就要到单位,但是前往市区的道路比较堵,即使开车也常常被堵在路上,因此他干脆坐公交车上下班。不过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7点左右出门坐车,半路还需再换乘一路公交车,顺利的话一个半小时就能到单位,不过一旦路况不好,走上两个小时也属家常便饭。

    2015年突然有一天,小区门口的马路上竖起了地铁施工围挡,唐静和丈夫这才意识到,他们买的竟是标准的“地铁房”。小区大门前的凤岗路上就是地铁1号线庙头站明挖车站施工现场,很快里面挖开了一个大坑。巧合的是,随后唐静还进入了中铁二十局地铁1号线土建二标八工区项目部,成了这里的一名资料员,该项目部就是负责这一段地铁建设的。从小区到工作单位也就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上下班都要忍不住关注一下施工进展,看看车站建成啥样了,盼望着能早日通车坐上地铁。到那时走出家门三五分钟就到地铁口,这种便利让她想想就开心。

    上班不再挤公交

    “等1号线通车后,我对象就可以坐地铁去上班了,不用挤公交车,不怕路上堵车,只要40多分钟就能到单位。 ”对于未来的地铁生活,唐静一家人充满了期待,到那时她可能会换工作,不在项目部上班了,但是出了家门口就能坐上地铁,工作单位再远也不怕,她选择工作单位的余地也更大了。唐静说,到1号线通车时,青岛地铁基本成网,那时可以随意换乘,出行更加方便了。

    地铁建设不仅便利了市民的生活,还带动了周围的房地产项目的兴起,商超、医疗机构、养老设施、学校、幼儿园等配套项目也在加紧跟进。如今,唐静又怀了第二胎,等老二上幼儿园时,地铁1号线差不多也好通车了。“现在我们周围居住的环境已经大为改观,附近绿化越来越美,交通也越来越便捷。我感到自己在这里选房是正确的选择。 ”唐静笑着说。

    远景

    铁路高速公路“两网两通”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推进城市设施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网络化、现代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实现铁路高速公路 “两网两通”,构建“三主一辅、五向、十二线”铁路网和“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网。

    在铁路建设方面,建成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潍莱高铁,开工建设平度至胶州北站城际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形成12条铁路与胶济通道、胶新通道、西北通道、沿海南通道、沿海北通道5个方向辐射的铁路网,实现与京沪3.5小时通达、与省内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在公路建设上,要完善 “三纵、四横、五连”高速公路网。新建东岸城区至新机场专用高速,扩容改造青银高速,建成龙青高速二期(青岛段)工程,完善港口集疏运公路网,推进董家口疏港高速建设,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60公里。建设蓝谷至新机场连接线,推进莱州土山至董家口公路建设,到2020年,全市公路密度达到150公里/百平方公里。

    在轨道交通发展上,2020年我市规划了11条轨道交通线路,全长470.4公里;远景规划由16条线路及2条支线构成,覆盖我市六区四市,中心城区8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达到80%。地铁远期规划可概括为“18448”工程,即规划建设18条线路、400个站点、营运里程800公里,最终形成覆盖城乡的轨道交通线网。 (记者 吴帅 王建亮)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出门坐邮轮 享受慢生活

    今年2月6日,市民孙晓燕带着儿子乘坐“钻石辉煌号”邮轮开始了一场美妙的邮轮之旅,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尝试邮轮旅行。与飞机、火车等其他的旅行方式相比,邮轮旅行更加轻松愉快,不用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只需要享受旅行的过程。 5天的行程让他们大呼过瘾,而且特别实惠。

    2015年5月青岛邮轮母港正式开港,走出家门乘坐邮轮出行这一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渐走进了岛城百姓生活中,也日益成为我市发展高端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板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市要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培育邮轮游艇、休闲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建设国际邮轮港城。

    讲述

    首次坐邮轮感觉很过瘾

    说起2月份的邮轮之旅,孙晓燕滔滔不绝。于她而言,这趟邮轮之旅与其说是邮轮之旅,不如说是美食之旅,看着餐厅里美味可口、造型别致的美食都不知如何选择。邮轮上有海洋水色餐厅和黄玉花园餐厅两个主餐厅。其中海洋水色餐厅是免费自助餐厅,全天候提供自助餐服务,除了一日三餐外,还提供早茶、下午茶和宵夜,每天提供的餐食都不一样。端着美食,还可以到甲板上的沙滩椅上慢慢享受,感受习习的海风,看壮阔的日出日落。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孙晓燕说,每天早上,邮轮上的服务人员都会将船上一天的活动时间表送到房间内,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活动。邮轮上有一个专门用于表演的剧场,这里每天都会上演不同的节目,包括歌舞剧、戏剧、魔术等表演,她和儿子每天都很期待晚上的演出。邮轮针对热爱运动的游客设计了健身房,动感单车、跑步机等常用的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淡季不淡”成2017最大亮点

    “邮轮旅游作为高端旅游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尝试。青岛邮轮母港无论自身条件还是辐射力也非常有优势,我们相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市旅行社协会邮轮中心秘书长、青岛中国旅行社公民中心副总经理孙齐说,今年春节期间邮轮市场很火,此外按照惯例,三、四月是邮轮旅游淡季,但对青岛而言,淡季不淡正成为2017年新特点。记者采访获悉,三、四月以我市作为母港出发的邮轮航次达到7个。3月份,作为我国自主运营并打通产业链的第一艘邮轮,“钻石辉煌号”以青岛为母港运营四个航次,包括3月9日出发的青岛—济州—福冈—青岛;3月21日、3月25日、3月29日出发的青岛—佐世保—青岛三个航次。

    4月份,青岛邮轮母港将迎来“天海新世纪号”邮轮。作为国内首艘本土豪华邮轮,“天海新世纪号”将以青岛为母港运营三个航次,分别来往于青岛与日本福冈之间。

    邮轮旅游6月进旺季

    据悉,自6月份开始,青岛邮轮旅游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旺季,“歌诗达维多利亚号”等大船将以青岛为母港运营多个航次。

    更为令人欣喜的是,在时隔两年半之后,三、四月我市还将迎来两个入境邮轮航次,全年将迎来三个航次。青岛邮轮母港的内涵正日趋丰富。3月31日,来自欧洲的400多名客人乘坐“欧罗巴”号停靠青岛,游览老市区、崂山等景点。 4月中旬,青岛还将迎来一艘入境邮轮——“世鹏旅居号”,这是美国著名的世鹏邮轮公司旗下的豪华邮轮,该邮轮总吨位3.2万吨,总长198米,净空高度40.48米。邮轮上配有一系列高大上公共区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高收入者是其主要客源。此外,10月份,另一艘高端邮轮——“欧罗丹号”也将载着几百名入境客人访问青岛,成为今年第三艘入境邮轮。据了解,这三艘入境邮轮将为青岛带来1500多名入境客人,在目前入境游市场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三艘入境邮轮的到来,无疑起了重要的提升作用。

    远景

    开发到东南亚等地中长途航线

    去年底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厦门、青岛等地开展邮轮旅游。制定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发展适合大众消费的中小型游艇”。今年2月,我市还出台《青岛市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力争达到年进出港邮轮200艘次,进出港游客超过30万人次,青岛国际邮轮港跻身中国重要国际邮轮港行列,成为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城市。

    近日,青岛国际邮轮港管理局、市北区政府等联合发布 《关于贯彻落实青岛市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 推动邮轮旅游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有针对性地为产业发展补短板、强主体、挖潜力、增活力,助推青岛邮轮旅游发展。该文件还提出在巩固现有主力航线的同时,逐步开发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的中长途航线和从青岛始发的多港挂靠航线,丰富线路选择,提高游客的邮轮体验和满意度。开发适合入境游客一日游或短线游的产品,吸引国际访问港邮轮,促进邮轮入境市场发展。扩大青岛邮轮经济腹地范围,大力开发邮轮旅游客源市场。

    市北区财政将从2017年开始,3年内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用于配套市级基金,重点扶持旅行社拓展邮轮业务、培育邮轮航线和客源。积极争取国家144小时过境免签、15天入境免签、离境退税、入境购物免税等政策支持。(记者 孙静芳 摄影 记者 王建亮)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住上公租房 心里暖洋洋

    “全面完成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努力保持房价稳定。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扩大货币补贴保障范围。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进“住有宜居”,让每名市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拥有获得感。近日,市民乔琦一家住进了海怡新城小区精装修的公共租赁住房,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福利。

    讲述

    一家四口告别拥挤宿舍

    沧安路与安顺路路口东北角原先是一片老厂房,如今一栋栋新建高楼拔地而起,海怡新城保障性住房就在沧安路北侧。今年元旦前夕,李沧区住房保障中心启动了公租房配租工作,海怡新城项目308套。在前期登记选房、打分排序、现场看房、现场选房定位等一系列前期紧张忙碌的工作过后,市民乔琦一家成功领到了新房钥匙。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近日,记者来到海怡新城小区,发现不少市民正在忙着收拾房子,准备搬入新家。“新房子完全满足拎包入住的标准,地板铺好了,厨具也是最新的,只要加张床和被褥,就可以住下了。 ”乔琦说。领到新房钥匙后,他在房间里简单加了几套家具,给新房通了通风,最近就搬了进去。

    “这个房子确实敞亮,户型设计得也不错,比我们那个职工宿舍强多了。 ”乔琦的母亲戴翠珍告诉记者,没有拿到新房钥匙前,他们一家四口人挤在湘潭路50多平方米的三间职工宿舍里面。 “三个房间没有客厅,就只有1个房间朝向阳面,做饭的地方也是在过道里,生活很不方便。 ”戴翠珍说,现在跟着儿子住进了新房,她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10分钟”生活圈配套齐全

    “住户们普遍反映,能够顺利入住保障房,不仅缓解了他们住房上的困难,更减轻了生活上的经济压力。”李沧区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今年元旦李沧区启动了公租房源共计949套,其中北客站海怡新城项目308套、文昌路金水龙泽苑项目86套、九水东路保利茉莉公馆项目129套、枣山路秀水花园项目426套。目前,有949户居民拿到了钥匙,住进了新房。 “周边的配套确实不错,交通可谓是四通八达,学校、医院、超市等基本的便民设施也很齐全。 ”戴翠珍告诉记者。

    “现在住进了新房,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后边就需要更加努力,争取找一个好点的工作,赚更多的钱,再进一步更好地改善居住条件。 ”乔琦说,在他看来,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自己的小日子也会过得更加美满。

    新房附近紧挨地铁站

    金洁也是此次公共租赁住房的获益者。 “我们家房子在14楼,从窗户往外看,风景就很不错”金洁说,新房附近交通很方便,到火车北站坐两站公交车就可以到达,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走到最近的地铁站口,关键附近还有个公交枢纽。 “小区周边的教育配套也很齐全,有个九年一贯制的沧口学校,还有幼儿园。 ”金洁告诉记者,她只需乘坐10多分钟的公交车,就可以到达李村商圈,想锻炼的话还可以去沧口公园,十分方便。

    远景

    今年棚户区改造4.8万户

    记者了解到,青岛将继续加快住房建设,提升住房品质。在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2017年要完成棚户区改造4.8万套(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50户,完成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829万平方米,完成节能保暖工程200万平方米。加强住宅建筑质量提升,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加大装配式建筑、被动式建筑的推广力度,2017年新开工被动房绿色建筑10万平方米。

    《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逐步解决和改善符合条件的城镇户籍家庭、新市民以及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我市计划配租配售公共租赁住房和人才公寓等租赁型和产权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5万套,多渠道解决和改善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加大租赁补贴保障力度,降低保障门槛,计划对符合条件的1.5万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支持其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逐步满足亟需解决有住房困难问题的新老市民和部分人才的基本住房需求,力争对城镇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逐步解决和改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新规划期,将逐步缓解约2.8万户低收入家庭以及9万名新市民和1.5万名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 2020年,力争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以上。(记者 王世锋 摄影 王建亮)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告别污水河 打造风景线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到,未来5年,我市将加强河道、水库、塘坝综合整治,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彻底消除黑臭水体。昨天,记者来到李村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现场,听李沧区建管局基建科工作人员王树忠讲述他与李村河治理工程的不解之缘。

    讲述

    李村河上下游整治率先完成

    王树忠说,以前的李村河水质污染严重且脏乱差,从2009年开始,李沧区对李村河自青银高速至世园大道段6.5公里的上游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他成为了一名综合整治工程的参与者,并为李村河的全线综合整治努力到现在。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李村河上游整治采用 “先截污后治理”的方式,在河道两侧铺设截污干管,并建设多个河道湿地系统,形成天然过滤屏障,并充分注重亲水性和原生态的景观特色,通过采用河道蓄水与自然湿地相结合的新型设计理念,形成多个特色景观区域。改造后的李村河上游不仅环境优美,而且集休闲、文化、经济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生态提升与实用功能双赢。 2013年,我市投资9.7亿元,对李村河下游(君峰路至入海口)进行整治,完成了清淤、防洪、截污、绿化景观工程,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河畔公园。

    中游整治计划今年8月完工

    王树忠带着记者从君峰路入口走进李村河中游综合整治的施工现场。顺着已经铺设好的栈道一路向东,记者看到,经过近两年的综合治理,整体工程已接近尾声,河道美景“芳容”初现。王树忠介绍,李村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是从2014年开始的,该工程西起君峰路,东至青银高速,全长约3公里,采取两端全部滨水区,中游内部戏水区的城市景观河道方案,工程总投资约3.9亿元,按计划将在今年8月完工。李村河中游整治工程基于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续李村河上下游新型生态河道的设计定位,因地制宜,以“水波再兴、水印绿廊、水韵雅市”为主题,通过市政水利工程、景观工程、桥梁工程、亮化工程、给排水工程的综合整治提升,建立生态安全格局,整合雨洪利用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和健康绿道系统,还原李村河中游的生态调蓄功能,将其建设成为以休闲、健身、绿色、生态为主导功能,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河休闲廊道。

    记者在峰山路至君峰路600米的“水印绿廊”段看到,虽然现在还是枯水期,但新建成的拦水坝已经发挥了蓄水作用,河道内的水比较清。王树忠说,污水治理是河道水体保护的根本,李沧区开展了全区水体调研和污染源普查工作,在李村河中游及周边3公里区域内共发现污染河道点源63处,通过污染源头治理,从根本上保障河道水体无污染物进入。截至目前,李村河中游3公里截污干管全部完成,63处污染源全部源头治理完成。

    昔日李村集变身亲水公园

    顺着河边继续向西,王树忠带着记者来到了昔日的李村大集,当年简陋破旧的摊位、随处乱丢的垃圾和腥臭的异味已经不见了,改造后的“水韵雅市”河段河水清澈,河道改建成了市民亲水休闲的公园,并增设了人文雕塑和绿色植物,连被熏黑多年的桥底也有工人在清洗。王树忠说,李村大集始建于1892年,距今有130多年历史,当时每逢农历二、七大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赶集,一派热闹景象。长期以来,由于李村河底“天天市”占用泄洪通道经营,防洪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消费安全等问题突出,被省市列入重大安全隐患。“前些年,每到汛期,天气预报有大雨,我和同事们就要连夜到李村大集来守着,督促河底的商户赶紧搬到河岸上来。 ”王树忠说,李村大集搬迁工程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到2016年7月1日,800余家固定经营业户、1000余家临时赶集业户实现了整体搬迁,彻底解决李村河中游存在的一系列重大安全隐患。王树忠指着河道边赶集人的雕像介绍,李村大集虽然搬走了,但李村大集的文化印记却被保留了下来,供游人观赏。

    远景

    未来5年李村河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可以想象,未来5年,李村河整治全部完成,河边将成为周围市民晨练或者夜跑的最佳选择。”王树忠说,李村河中游综合整治时充分考虑河道的景观娱乐功能,加大亲水性设施建设,共在河床宽阔的腹地及沿河两岸设置了栈道2000余米、景观湿地5处、亲水景观30余处,这里将成为一处集防洪、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景观。“顺着河边的栈道一路向东,跑步的人们可以一直跑到世博园。夏天,李村河里荷花和睡莲盛开,河道两边绿树成荫,缓缓流动的河水带来清凉与舒爽,来附近工作或者购物的市民,都可以在河边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惬意。 ”王树忠说。

    记者获悉,未来5年,我市将继续加强海泊河、李村河、张村河、楼山河、祥茂河、墨水河、镰湾河、风河、现河、洙河、云溪河等过城河污染专项整治,继续推进直排口整治和截污管网建设,建立黑臭水体清单和治理责任制,到今年底我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投资85.8亿元,对市内六区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含高新区)、黄岛区的共62条河流进行整治。整治河流169.6公里。(记者 黄飞)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医院要改建 就医更方便

    过去5年,对于海伦路街道哈尔滨路社区书记、主任隋金凤来说,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是,家门口的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医院已经在慢慢摘掉“传染病医院”的帽子,诊疗技术和水平越来越高,并计划打造高水平的青岛肝病医院。 “未来5年,六医原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的门诊楼将重建,这一区域将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隋金凤高兴地说,社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很期待。

    讲述

    医院模样悄悄在改变

    “过去5年,六医变化很大,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让周边社区居民也很受益。 ”隋金凤告诉记者,她在社区工作13年了,并且是六医的社会监督员,对六医的变化很熟悉。这几年,医院在逐渐摘掉“传染病”这顶帽子,在肝病治疗方面特色鲜明。比如,六医引进了岛城首台肝功能动态分析仪,能够有效地弥补静态检验(如胆红素等肝常规血生化检查)无法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的缺陷,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急慢性肝衰竭预后判断、肝移植后早期失功能判断等有很大的意义。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从单一专科向综合发展

    “医院的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都受益。”隋金凤说,医院的“绿色医疗馆”很受居民欢迎。“绿色医疗馆”以中医自然疗法为基础,通过采用中医独特技术手段,结合现代仪器设备,在中医辨证原则指导下为患者施治,以激发人体正气祛除人体邪气,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王明民说:“‘绿色医疗馆’是应广大肝病患者对中医治疗的需求而设立的,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步成为我院独具中医特色的理疗科室。”近年来,乙肝、丙肝等炎性肝病呈下降趋势,而酒精肝、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非炎性肝病已经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常见肝病。六医在专科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成立非炎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自免肝等)诊疗中心,实现了由单一专科医院逐步向综合医院发展的新模式。

    打造市公共卫生中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第六人民医院正在搬家,原来的办公楼已经临时改成了病房。隋金凤说,大家对于六医的建设充满期待。未来,六医原址将成为市公共卫生中心的一部分。根据规划,市公共卫生中心位于山东路与抚顺路交叉口东北侧,项目占地35862平方米,总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总投资预算8.5亿元。该中心主要包括市民健康体验中心、市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和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三大中心建筑。

    三大中心的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市民健康体验中心建设项目,根据规划,它紧邻山东路与抚顺路交叉路口,将于2020年免费向市民开放,届时这里将借助声光电等先进的视听手段,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医学基本知识普及、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老年病防治、环境与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还将提供相关医学展览和图书阅览等配套服务设施。

    建设高水平肝病医院

    市公共卫生中心计划2020年建成启用,六医将进驻临床中心。 “我们将借此机会,重点打造肝胆外科,提高腔镜技术,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 ”王明民说,医院发展的定位是“大专科、小综合”,建成我市高水平的肝病医院。

    未来5年,我市的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能力与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瞄准国内国际公共卫生前沿和顶尖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提升公共卫生科技含量,建立职责明晰、“预防—干预—诊治”衔接有序的“医防融合”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疾病干预科学有效、健康管理自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质均等,打造具有国际水平、体现青岛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强化指导和干预,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远景

    构建大健康大卫生理念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到2020年,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基本形成,发展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关注人口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转变,发展重点由重治疗向重预防、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促进转变。发展领域由单纯医疗向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健康旅游等众多领域转变,基本形成覆盖生命周期、特色鲜明、机构合理的国际城市医疗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实现人民更健康、体系更完善、机制更科学、资源更高效,“病有良医”持续取得新进展,人人享有卫生计生优质服务。

    未来5年,我市将鼓励医疗机构集团化发展,推进市市立医院医疗集团、青大附院医疗集团、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市中心医疗集团、市妇儿医院发展集团建设,组建资源纵向整合的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独立或合资合作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医学中心。

    我市将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中心、市立医院东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齐鲁医院二期、市民健康中心、市眼科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青岛北部(平度)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三级医疗机构达到20所以上。 (记者 王磊江 记者 王建亮)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老厂搬新家 企业焕青春

    海晶化工厂搬至董家口后焕发新生机 一线员工的收入翻了一倍

    过去厂房布局零散、工作环境差,现在厂区宽敞整洁、装备现代化;过去月收入不足3000元,现在月收入7000多元;过去“蜗居”不敢考虑换新房,现在想着买套学区房……自从厂区从四流南路66号迁至董家口经济区,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氯碱厂安全员于昕嘉的日子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前只存在于他想象中的生活,如今距离他越来越近。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市区老企业搬迁后续工作。老企业搬迁后,一些随迁员工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近日,记者走进迁至董家口经济区的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做了探访。

    讲述

    环境:喜鹊进厂来搭窝

    记者在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氯碱厂氯乙烯生产车间见到了正在进行常规巡检的于昕嘉,谈到新厂区的变化,于昕嘉感慨不已。 “老厂区由于位于城区,受空间局限比较大,厂房布局很零乱。 ”于昕嘉告诉记者,之前老厂区因生产工艺等原因,经常会有一些难闻的异味附着在衣服上,自己虽然已经习惯,但回家后媳妇却一定会催着自己 “沐浴更衣”。

青岛大发展:全国众名校纷纷入驻 地铁串成网

    “新厂区环境就好多啦,甚至一些喜鹊、燕子都在厂房上搭窝,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化工厂。 ”于昕嘉说,搬到董家口工作后,由于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备和工艺,企业焕发了青春活力,新厂区完全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如今厂房内的空气环境很清新,再也不会像从前老厂区那样了。

    收入:想着换套学区房

    工作条件改善了,收入情况是否也有所改观呢?于昕嘉告诉记者,到新厂区后,得益于公司效益的提升和政府政策的扶持,自己的收入足足翻了一倍多。 “在老厂时,一个月拿到手不过3000元左右,有时甚至还要更低,现在一个月能拿7000多元。”于昕嘉笑着说,收入提高,大家工作起来也更有积极性了。

    记者了解到,刚到不惑之年的于昕嘉家住洛阳路附近,与妻子自结婚以来就“蜗居”在一套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里,8年前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 “再过几年孩子就读初中了,琢磨着提前给孩子买套学区房。 ”于昕嘉笑道,以前赚得少,没能力考虑换房的问题,现在自己收入提高了,为了以后孩子能在更好的学校读书,他打算再置办一套学区房。 “好好干,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于昕嘉笑着说。

    期盼:公司建员工宿舍

    工作环境好了,收入提高了,对众多随迁到新厂区的员工而言,如果说还有那么一丝缺憾,大概就是董家口与市区之间的距离了。由于空间距离的拉大,这些员工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也少了许多。 “新厂区距离市区有些远,家人老小都在市区生活,正常情况下一个星期能团聚两次。 ”于昕嘉告诉记者,公司有班车,但通常从厂区到市区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成本较高,他也曾想让家人到自己新的工作场所看看,但考虑到新厂区基础设施仍处于完善阶段,因此只能将这一计划推迟。

    “现在咱们青岛到处在修地铁,交通未来会越来越便利。 ”于昕嘉介绍,除了未来几年可预见的便利交通外,目前公司还开始规划建设员工宿舍,未来随迁到董家口新厂区的员工,不但在市区拥有自己的家,在新厂区周围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窝”。 “等员工宿舍修建好,媳妇、孩子休息时就可以到董家口与我团聚了。 ”于昕嘉期盼着。

    远景

    打造先进临港产业集群

    海晶化工新厂区去年5月实现投产,从旧厂到新厂,摒弃了传统的电石法生产PVC工艺,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生产工艺,产品能耗和污染大大降低,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很多特殊用品的高性能需求,为企业打开了新的产品市场。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王治华告诉记者,高水平的装备技术让海晶化工的生产领域从建材行业拓展到医药行业,通过转型攀到了行业金字塔顶端。到董家口后,公司装备的技术含量高了,产品质量、竞争力有很大提高,产品也开始走差异化路线。“二期工程预计明年建成,建成后产能将实现翻倍。”王治华说。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清亮介绍,未来还将继续打造智能工厂,紧跟“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生产水平。

    青钢、双星等我市大企业均已落户董家口经济区。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董家口经济区远期规划面积达6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为284平方公里,规划为港区、产业区和新港城三大板块,目前董家口经济区正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船舶海工、钢铁深加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未来几年内,将充分发挥董家口港区优势,培育壮大新材料、现代物流、特钢及装备制造、大宗货物加工等主导产业,做强做优海水淡化、再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内领先的临港产业集群。(记者 衣涛)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