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汽车、互联网巨头抢滩 青岛的无人驾驶啥样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孙艳君 2017-08-21 21:44:19 字号:A- A+

 数天前,中科院自动化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灵犀刚刚从美国参加2017年度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归来,他信心满满地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交通场景:人类坐在车上悠闲地读书、看报或者操作电脑,汽车自动带着主人安全平稳地驶向目的地……“无人车将成为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而且我可以确信,无人车普及后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一定远低于人类驾驶的平均水平。”

  李灵犀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他的专业。李灵犀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任美国IUPUI大学终身教授,还兼任IEEE智能交通国际期刊的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汽车、机器人和人因学等。如今,他所负责的青岛智能院平行驾驶研究中心已经在青岛开展了一系列智能交通应用研究。

  无人车什么样?

  能当驾驶员,也能当监督员

  无人车到底什么样?“车辆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化的综合体,可搭载多种智能工具。”李灵犀的描述让记者提前进入了未来世界:车上配有内置电子导航地图,可选择最佳行驶路径;车上有语音识别系统,主人不必亲自动手,就可以“命令”车辆启动;车载传感器能够360度感知周边环境,能认知红绿灯,按交通标识行驶,还能安全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并对突发交通意外作出高灵敏度的反应。当然,无人车也可以由驾驶员操控,而车内的智能计算系统可以随时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监测,当系统监测到驾驶员的视线离开前方道路达2秒以上,就可以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不要分心;系统还可以监测到驾驶员眼皮闭合频率,捕捉驾驶员微小的表情变化,对疲劳驾驶作出安全提醒。

  “目前,自动驾驶的程度在国际上分为0-5级,0级是人类完全自驾,5级是彻底不需要人类驾驶。在大约3至5年之后,一批高智能的无人车产品将会问世,而且有可能使无人车达到3-4级水准。”李灵犀透露,实际上奔驰、宝马、丰田等一些品牌车商正在打造无人车产品,但是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谁在研究无人车?

  汽车大佬、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

  “无人车是最能体现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案例。”李灵犀说,无人车是人工智能实力比拼的战场,目前,致力于无人车研究的既有各个人工智能巨头,如谷歌、苹果、百度、阿里、腾讯等,也有知名汽车制造商,如宝马、奔驰、福特、通用等公司,还有诸多互联网企业和以自动化专业为特长的高校院所。仅在中国市场,位于常熟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已经举办了八届,无人车对于不同道路环境的适应性和正常行驶中的安全、舒适、敏捷、智能等性能正在不断提高,包括进入隧道无法接收GPS信号的时候,无人车依然可以实现智能驾驶。

  据悉,今年11月,第九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将由青岛智能院的平行驾驶研究中心来承办,智能控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青岛智能院院长王飞跃将担任总裁判长。而明年的中国智能车挑战赛举办同期,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也将在中国举办,王飞跃和李灵犀将担任大会主席,不少国际知名无人车研发团队已经报名观摩或参赛,一场高水平竞技令人期待。

  未来交通谁做主?

  平行驾驶“全面掌控”

  尽管无人车研究持续火热,但李灵犀指出,目前绝大多数无人车研究都是针对“单车”,而青岛智能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平行驾驶”理论,即每人都拥有一辆现实空间当中的物理车,同时在云端拥有一辆虚拟车,远程操控平台实时接收所有路面交通数据,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手段在虚拟车上进行模拟交通实验,从而指导物理车的实际运行。“这个计算过程说起来复杂,实际就是一瞬间。”李灵犀举例,当前方路段出现交通事故,现有普通的GPS导航只能显示道路拥堵,不会给出解决方案,而平行驾驶的虚拟车会提前给物理车导出新的交通路径;而当前方拐角处突然有行人窜出时,物理车早就接到了虚拟平台的预警,甚至可以代替驾驶员刹车。

  “汽车无人化与网联化是当前智能车发展的两大主题。二者如何能够有效融合对技术方案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李灵犀说,平行驾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云端化网联无人驾驶混合智能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物理系统(现实系统)与人工系统(虚拟系统)之间交互运行和过程演化的“平行系统”,将使无人车上路更安全、更智能。

  据了解,青岛智能院的“智能交通建设平行交通一期工程”已经获得“IEEE国际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应用奖”,该项目由青岛智能院与海信集团、市交警支队等单位合作,利用路面监控、地感线圈等技术手段收集大数据,在虚拟平台模拟交通调流预案,从而在城市局部地区实现了智能分流。这是未来“平行驾驶”的前奏。

  无人车事故谁负责?

  立法和研发需两翼齐飞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是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无人车的未来产业在我国潜力巨大。 “无人车的未来,代表着人力成本的大幅降低和交通安全事故率的大幅减少。无人车以及它必然产生的共享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超出人们的想象。”李灵犀说。

  但是,这位从事自动化控制研究多年的专家也承认,无人车的技术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社会伦理和法律法规的限制。当道路交通复杂,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并行的时候,会不会因为诸多人为因素让无人车“乱了脑子”?无人车会像“速8”里那样被黑客入侵成为破坏者的工具,还是会因为对路障反应过于敏感,成为随时刹车停摆的“蜗牛”?如果无人车因智能系统故障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人是研发单位、制造商还是车主?

  “这些问题我们也一直在讨论。其实推动无人车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相关无人驾驶政策、法规的出台。”李灵犀说,美国加州已经可以颁发无人驾驶牌照,也正在完善相关道路交通法规,有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就在7月2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出台,国家定调要“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无人车是我们必将实现的终极目标,但未来应当是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混合发展,而且当无人车占据市场相当份额之后,交通安全应该更有保障。”(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