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0月3日讯 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有一座“海上的人工浮岛”。据说这“人工浮岛”能够满足几百人的生活需求,还可以抵御17级的台风。
浮岛上的淡水和电能可以是自己自足的。科学家研究出的“小温差发电设备”,一边是可以利用海水不同深度的温差来实现发电,另一边也可以净化出淡水。
海面上有浮岛,海水下面有趣的东西更多呢!
在水下100米到1000米之间,生活着形态各异的海洋中层鱼,它们占到世界鱼类生物总量的95%。
水下1000米再往下,是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科研攻关的重点。水下滑翔机可以勘测海底地形、地貌,监测洋流的走向和温度。那这些海洋的数据,可以告诉船只走哪条线路更加的安全?哪片海域能够捕到更多的鱼?对海洋环境和气候真正的做到了“看得透、道得明、报得准”。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坐底式观测浅标就在这个深度里探测海底矿产。
水下6000米被称作“超深渊”。
"
再往下走,在水下7000米的地方就可以见到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这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7062米也就意味着中国具备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作业的能力。
现在,我们就一起通过“蛟龙号”的“眼睛”,一起来看一下以前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精彩海底世界。
(海底热泉:海下3000米,被称为“海底黑烟囱”。)
(“丝袜”海绵:海下2000米。)
(蜘蛛蟹:海下2000米冷泉区。)
(热液区鱼类:海下2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