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成为全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排头兵”、全国海洋创新发展示范区、全省海洋创新发展驱动器——
青岛海洋经济:匡定高质量发展坐标
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作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青岛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聚焦海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打造海洋经济新优势,将海洋经济打造成青岛持续领先发展的重要力量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全市项目现场观摩总结会明确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和国际海洋名城的新目标。时下,青岛正瞄准新目标,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引领,依托44个海洋经济创新示范项目,加快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青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被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确定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3.69亿元,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在国家检查中被评为优秀。2016年,又被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确定为“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在国家海洋经济区域示范等政策推动下,2016年我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1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1%。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水利用、海洋科研教育等为主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11.7%,占海洋经济比重12%,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到9.3%。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976亿元,同比增长16.9%。
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于成璞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聚焦海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打造海洋经济新优势,将海洋经济打造成青岛持续领先发展的重要力量。具体指标为:力争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人均海洋生产总值3.2万元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以上。其中,海洋生物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根据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关于批复青岛市、烟台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复函》,我市将重点扶持44个海洋经济创新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29.3亿元。其中,产业链协同创新类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26.6亿元;产业孵化聚集类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7亿元。
于成璞说,按照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要求,我市已匡定了海洋经济持续创新发展的三个“坐标”——
争当全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为此,我市将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由横向扩张式发展向纵向科技型转变,陆海统筹、联动发展,拓展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增强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通过海洋区域示范工作的引导和专项资金的放大效应,引导我市各类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海洋新兴产业集聚,促进学科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将我市打造成以“海洋+”为引领,以自主研发、转型高端、走向深远海为特色的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此,我市将统筹推进“一谷两区”战略布局。其中,将以中国蓝谷为依托,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高地、海洋文化教育先行区、海洋新兴产业引领区、滨海生态科技新城;以西海岸新区为依托,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以红岛经济区为依托,围绕“蓝高新”发展目标,打造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建设国家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海洋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建成全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器”。为此,我市将坚持融合、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青岛海洋科技城优势,以海洋药物筛选和评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新型制剂及工艺技术支撑、深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材料开发与利用为重点,扶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成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先进海工装备制造基地,为全省新动能成长提供强劲动力。(记者 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