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个日夜的陪伴
——“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的五年之旅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薛华飞
五年,1800多个日夜。
于空巢老人而言,或许是头上的白发又增多了一些,脸上的皱纹也加深了几许;于那些志愿者而言,应是陪伴服务的信念更加笃定,前行的脚步愈发坚实;于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而言,则是将这些空巢老人与志愿者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让老人那渐深的皱纹之间布满灿烂,将志愿者那些爱心恒心的涓流汇聚成河。
2013年3月7日,学雷锋纪念日刚刚过去两天,“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正式启动。她所关注的,是一个特殊和不断放大的群体,一个在老年人中的最弱势群体——空巢老人;她所能给予的,虽是最简单的陪伴,却最具叩开空巢老人心扉的力量——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细心的搀扶、一席走心的交谈。
五年,全市各行各业的205支志愿团队、20000余名志愿者陆续加入;
五年,全市广大城乡社区309处“爱心陪伴志愿服务基地”相继建立;
五年,全市12000余名空巢老人感受到了来自“儿女”的温情陪伴。
一次次陪伴汇聚起大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将这份善举汇聚成城市大爱的,是那些可爱又可敬的志愿者们,是他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成就了这座城市向善的源泉。
仍记得,“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经青岛日报发布后,仅仅一天时间,就有近千人踊跃报名,热线几乎被“打爆”。
有人来电时提出“特殊要求”,希望“能够带上妻子和孩子”;有志愿团队负责人直接为200余人“整建制”报名;有出租车师傅留下手机号表示可随时预约叫车,免费接送老人;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市民愿意提供义务的专业服务……他们年龄不同,他们职业不一,他们能力不等,但他们拥有的,是一颗同样充满爱的火热之心。
正是他们,为岛城千家万户的空巢老人送去如家人、儿女般的温暖,也见证了“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砥砺前行途中留下的每一个坚实脚印。每一次陪伴,都是对雷锋精神最深刻的诠释,也是对志愿者这个称号最完美的注脚。他们以爱之名,传承着心底那份坚守。
张淑莲,夕阳红学雷锋爱心陪伴志愿团队的负责人,86岁高龄的她本身也是一名空巢老人,也是“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的一名志愿者。每次爱心陪伴活动,她都坚持与自己的“老”伙伴们提前一个小时到场,“年纪大了行动慢,怕来晚了耽误活动。”张淑莲常年结对陪伴的老人夏玉莲更像她的老姐妹,两人每次见面,紧握的双手自始至终都不会分开。夏玉莲曾数次泪眼婆娑道:“妹妹对我的恩情这辈子报答不了,下辈子一定还上。”
活动时永远一身红衣、一根拐棍的赵新生,用生命谱写了自己的“雷锋岁月”。在罹患直肠癌晚期的化疗间隙,作为志愿者的他仍坚持参加爱心陪伴活动,即便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脸上始终充满笑容。“他不是强颜欢笑,而是发自心底的快乐。”在赵新生的妻子陈熙英看来,志愿服务仿佛成为赵新生病痛中坚持下去的一味良药。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最遗憾的事情仍旧是“不能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平台再做些什么了”。
就是这20000多名像张淑莲、赵新生一般遍布全市的志愿者,用他们一次次的陪伴,让涓涓细流在“爱心陪伴”的平台上汇聚成海,那些感人的瞬间每天都在上演,他们犹如一缕冬日的暖阳,把关爱洒进空巢、洒进空巢老人的心中。
一份份挂念凝练成深情
每一个人的暮年,最需要的或许不是财富。那些在城市道路上蹒跚独行的脚步,那些在家中窗前孤独远眺的身影,他们独自生存在自己的世界里,止步于斗室、深陷于回想,渴望的是一种守望式的交流、一种关爱式的探望。他们也希望打开自己的心扉,畅谈那些久远的记忆、诉说人生的感想。
岛城170余万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很大比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空巢老人的数量和比例还会攀升。他们当中有人每周最大的期盼就是儿女周末能回家吃顿饭,只为一起拉拉呱、聊聊天;有人一到下班时间就站在门后,只为听到邻居上楼的脚步声时拉开门跟他们打声招呼……精神生活的孤独,已经成为空巢老人的最大难题。
而上述种种,正是“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发起的初衷。空巢老人所需的并不多,我们要付出的也不难,一份暖心的陪伴,足以慰藉他们的心灵。这种全新的公益服务模式探索,也为青岛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增添了一抹更温暖的色调。
以真心换真情,当老人最初的那一丝戒备心理早已被浓情融化,我们看到了更多心手相牵的美好,体会到更多胜似亲人的感动,触摸到更多怦然心动的温暖。每当听说“孩子们”要来就翘首以盼,不住地向门口张望;每当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是志愿者的脸庞;每当看到天气变化,心中最牵挂的子女又多了几个……那些最质朴的情感流露,往往最令我们动容。
志愿者张莉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由于担心她日常工作忙碌吃饭不规律,空巢老人王日星和牟淑卿夫妇经常带着饺子、包子,等候在220路公交车南九水路站,只为了张莉能吃上口他们亲手做的热饭。有一次端午节为了亲眼看着“闺女”吃一口粽子,同时又不违反公司规定,老人干脆打卡上车一路坐到了终点站,直到张莉下班吃完粽子才满意地回去。
“孩子们细致入微的陪伴,让我们不再感到孤单。”今年年初,路致芬、王秀云、孙淑荣三位年逾古稀的空巢老人,将一面锦旗送到常年结对陪伴他们的志愿者手中,用他们能想到最好的方式,来感谢志愿者们始终如一的真诚付出。
正是这一份份深情的挂念,将12000多名空巢老人和20000多名志愿者紧紧连在一起,这份超越亲情的爱心陪伴,这份一诺千金的心手相牵,让“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一步步探索转化成动力
我们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爱的因子,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表达爱、付出爱的平台。为了让这份爱的表达、爱的付出更加规范、更可持续,早在成立之初,“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就明确了“制度化培育、规范化运作,平台化打造、品牌化发展,基地化推进、专业化壮大,网格化发展、社区化模式”的运营思路,以期让这份爱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于是,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开始尝试各种有益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空巢老人,“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在广大城乡社区探索建立“爱心陪伴志愿服务基地”,如今已达309处;为了满足空巢老人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平台从所有注册志愿者当中选取具有各类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成立“爱心陪伴专家服务团”,服务专业领域涉及文艺演出、医疗服务、法律援助、义务理发、心理咨询、家政服务、助残出行等多项内容;为帮助困难空巢老人更好地过年,平台整合社会公益资源,连续四年开展了“我为空巢老人买年货”活动,累计惠及近千户生活困难空巢老人……
借助平台化发展的强大影响力,奠定了“爱心陪伴”品牌化发展的坚实基础。2015年初,“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聘请青岛籍著名影星黄晓明成为“爱心陪伴”爱心大使,同时他也注册成为一名爱心陪伴志愿者,与空巢老人陆菊忠、路致芬等结对,并与妻子Angelababy一起数次前去探望;2017年2月,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青岛籍体育明星张继科也正式加盟成为“爱心陪伴”爱心大使,并注册成为爱心陪伴志愿者。
五年前,由市老龄办与青岛日报、青报网发起的“青岛爱心陪伴”大型公益平台早已成长为青岛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覆盖面最广、最有影响力并且自主型、平台型发展的大型公益品牌,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山东省敬老文明号、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青岛市敬老文明号、青岛市十佳公益项目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
五岁的我们,风华正茂。始终伴我们前行的,是对空巢老人那份最初的承诺,也是对志愿者精神的那份坚守。爱,永远是一种开始,没有结束。1800多个日夜的陪伴,只是“爱心陪伴”这段爱心旅程中的一瞬。未来的陪伴之路,我们以爱的名义继续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