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中山路老字号企业抱团发展 将打造集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新业态
“哎哟,这里还有家博物馆?快进去瞧瞧!”昨日(7月5日),在中山路商业街143号,大鲍岛商圈博物馆正式开馆,吸引来不少游客登楼参观。与此同时,海滨食品、亨得利、春和楼、天真摄影等老字号企业以及相关行业人士汇聚一堂,举办商道文化论坛,围绕振兴老字号、振兴中山路商业街献计献策。大鲍岛商圈博物馆发起人、青岛海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园表示,借力上合峰会东风,伴随大鲍岛商圈博物馆开馆,海滨食品正式开启了后上合时代发展的新征程,中山路众多老字号企业蓄势待发,将合力打造集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新业态。
与会嘉宾参观大鲍岛博物馆。
大鲍岛博物馆正式开馆
昨日上午9时30分许,大鲍岛商圈博物馆正式开门纳客。记者走进大鲍岛商圈博物馆,一股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前往二楼博物馆的楼道墙壁上,一张张老照片诉说着中山路商业街、大鲍岛区域老字号企业的前世今生,承载着一处处老青岛独有的印记。登上二楼,记者看到,整个楼层竟然摆满了老物件,民国时期的报纸、上个世纪的相机、钟表、台秤、算盘,以及部分老字号企业开业之初的公告启事。在二楼的墙壁上方,记者还看到近30块题有老字号名称的匾额,万源永、春和楼、亨得利……均是老一代青岛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企业,甚至还有很多诸如洪顺利、荣记等记者并未听过名字的商铺匾额。在博物馆的另一个角落,记者还看到20余块已经生有锈迹的门牌号。馆陶路7号、北京路9号、中山路143号……每一块老旧的门牌都承载着一家老字号企业曾经的辉煌。
“德国占领青岛后,德国人以原大鲍岛村为中心,建立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当年的鲍岛区街区范围主要是德县路以北、李村路以南、济宁路以西、胶济铁路以东的区域,其中心街道为著名的山东街(今中山路北段),周边的街道绝大多数是以山东省内的城市名命名,形成了青岛第一个近代地名文化街区。”李园认为,大鲍岛本身就是一座活着的城市革新纪念碑、一座开放的城市商业融合博物馆。“‘海滨食品’处于大鲍岛的核心区域,其前身是青岛老字号‘万源永南货店’,是中山路首家由中国人开设的专业食品店,可以说,每家老字号企业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借力盛会,恰逢青岛旅游旺季,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打造这样一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岛文化、了解青岛历史。”李园这样说。
打造多元商贸业态
提起筹建大鲍岛博物馆的初衷,李园表示,近年来,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青岛海滨食品有限公司瞄准“新产品、新模式、新市场、品牌高端化、跨界融合化、产业智慧化”发展方向,重点做好商业文化和商业旅游的有机融合,此次大鲍岛商业博物馆的建设初衷,就是率先在中山路老字号企业中展示青岛深厚的“城市文化”,让海滨食品发展插上文化腾飞的翅膀。
与会嘉宾参观大鲍岛博物馆。
记者观察发现,大鲍岛商圈博物馆位于中山路和高密路交接处的青岛海滨食品旗舰店,一楼是海滨优质特色产品和文化的展示,二楼展出了众多大鲍岛商圈的老物件和老照片,三楼则是富有特色的青岛地方美食餐饮体验,在临街的博物馆一侧,更有温馨的茶室让消费者和游客在崂山绿茶的茶香中观览中山路街道上游客的人来人往。与传统业态相比,这种集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新业态很是新颖。
“大鲍岛商圈博物馆绝不局限在这一馆、一地,可以说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原大鲍岛区域现有老字号企业均是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咱们青岛这些老字号企业必须抱团发展,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并保持老字号企业的振兴、中山路商业街的繁荣。”大鲍岛商圈博物馆筹建者、青岛交运传媒公司总经理刘增平这样说。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强同样表示,如今,博物馆二楼的老物件只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本次博物馆开馆,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扬仍旧活跃在岛城的大鲍岛商业文化、老字号企业的匠心精神,整合历史资源,营造吸收、融合、开放、共享的发展环境。“‘中华老字号’意味着企业过往的辉煌,上合青岛峰会给青岛商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在后上合时代取得新的突破,时代在发展,我相信伴随大鲍岛商圈博物馆的正式开馆,中山路集购物、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文化业态也将初具雏形,各具特色。”李园这样说。
与会嘉宾参观大鲍岛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岛城老字号企业主管部门,昨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陈友涛也参加了博物馆开馆仪式。陈友涛表示,近年来,我市大力扶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振兴老字号企业发展的意见》,将实施分类指导,推进老字号企业振兴发展,并加大保护力度,优化老字号企业发展环境。此外,岛城还将推进改革创新,提升老字号企业竞争能力,挖掘老字号价值,提升老字号文化影响力。陈友涛表示,根据《意见》,我市将打造中山路老字号特色街区,通过政策支持留住原有老字号,积极引进国内老字号入住中山路,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合理布局,把中山路一带建成老字号示范商业街。“同时,我们还要引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感受老字号文化、传承老字号精神。”陈友涛这样说。(青报全媒体记者 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