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青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诚实守信、或敬业奉献、或孝老爱亲。他们用溢满爱的心,用自己爱的举动,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感动。在青岛市文明办2018年9月“文明市民”评选中,又涌现出一批“平凡的感动”。国庆期间,让我们在欢度假日的同时,一起走进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
青岛新闻网10月2日讯(记者 崔文静)“妈妈我后背疼,明天可不可以不去幼儿园,你留在家里陪我一天可以吗?”儿子眼中闪着泪花,他白天从旋转木马上摔下,背部受伤,睡觉只能趴着。
作为妈妈,她多想答应呀,却还是狠狠心拒绝了。第二天一早,咬咬牙,把儿子送去了幼儿园。
因为,在城阳区圣之爱康复中心,还有几十个孩子等着她。
她叫刘妮妮,是位32岁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师。大学期间,一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活动,让她和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一年后,她辞去了稳定体面的“铁饭碗”,干起了特教老师。
如今,刘妮妮已守护特殊孩子们9年。她说:“对孩子们来讲,爱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我要尽己所能,为这群迟开的花朵们,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
首次接触自闭症儿童,她的心底种下了一根刺
“2006年我还在读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那是妮妮第一次真正接触自闭症儿童。打那以后,妮妮觉得自己的生命和这些孩子连在了一起,孩子们需要她,她也离不开孩子们。
是什么让二十出头的小姑娘和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志愿活动中的一对“特殊”母子,让妮妮很是震惊。
人群中,一个小男孩突然打起了妈妈的脸,像拨拨浪鼓似的打个不停。妈妈任凭男孩打,不反抗,连一句苛责都没有。
活动临近结束时,妮妮悄悄问那位母亲:“大姐,您怎么不阻止他呢,哪有儿子打妈妈的?”
母亲只无奈的说了一句:“除了让他打,我又能怎么办呢?”
志愿者活动结束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小男孩发了疯一样的暴躁和母亲如枯木一样的绝望,在刘妮妮脑海里不断浮现,就像一根刺,一点点扎进她的心里。
带着心头的这根刺,刘妮妮又参加了第2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者活动。之后又有了第3次、第4次、第100次……2008年大学毕业时,妮妮已经已志愿者身份,和自闭症孩子们相处了近3年。
志愿的次数多了,妮妮对自闭症孩子们的关爱更深了,她想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好地帮助他们。1年后,她辞去了稳定体面的“铁饭碗”,成了一名特教老师。
孩子们能上普幼普小了,她的心里乐开了花
打妈妈的小男孩并非特例。
和较严重的自闭症孩子相处,被打是常事儿。孩子们病症上来,会发乱打乱撞,有时候还会咬老师。
“有时候回家洗澡,看见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对于我们特教老师来说再正常不过了。”刘妮妮坦言。
不过,她并无怨言,在她看来,这些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安抚。
现在,妮妮带着几十个3岁到17岁的孩子,每天上四五节一对一特训课。
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位为师者的心愿。但对妮妮这样的特教老师来说,这一愿望有些天方夜谭。
除少数孩子外,大多残障和自闭症孩子往往被困在某一章节里裹足不前,妮妮只能反复教,好不容易教会了,下个月可能又忘了。
尽管孩子们学识上进步缓慢,但孩子们一个微小的进步,妮妮心里便乐开了花。
“今年我们康复中心已经有15个孩子毕业了,他们在9月份即将和正常孩子一样,踏入普幼和普小的校园接受跟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刘妮妮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
“妈妈,你不是我的妈妈”
说起班上孩子们的进步,刘妮妮笑得开心。她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微笑的照片,是她和儿子的合影。提起儿子,妮妮满心欢喜,却又万分愧疚。
“我儿子现在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不管我了,你不是我妈妈。”刘妮妮说。
这话,是还在读幼儿园的儿子撒娇说的。虽说童言无忌,但儿子的这一句却像根针,时时扎在妈妈心口。
在妮妮心中,自己的确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前些日子,我儿子从旋转木马上摔了下来,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妮妮听到自己孩子摔下来,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孩子身边,看看伤到哪了。
可她忍了忍,没去。妮妮打电话给孩子姥姥,让姥姥去代看。
儿子背部受了伤,睡觉只能趴着。临睡前,小宝贝眼泪汪汪地看着刘妮妮:“妈妈我后背疼,明天可不可以不去幼儿园,你留在家里陪我一天可以吗?”
妮妮的心碎了。
第二天一早,她狠了狠心,把儿子送去了幼儿园。她想陪儿子,可学校里还有几十个孩子等着她。
为了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她成了儿子眼中的“假妈妈”。可刘妮妮从未后悔。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选择了艰辛;选择了自闭症孩子就选择了付出。多年来的特殊教育教学生涯,刘妮妮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把爱播撒给了最需要关怀的自闭症儿童,也把最浪漫的青春年华,无私的献给了特教事业。
“为了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我也要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最真实的爱与呵护,让爱成为他们隐形的翅膀,和他们一起飞翔!”未来,刘妮妮还想继续做“星星们”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