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盐碱地稻作改良高峰论坛开幕 农业沃土云平台正式发布

2018-11-11 07:11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沃土云平台正式上线。

青岛新闻网11月10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王作岩)今天,“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农业高峰论坛暨农业沃土云上线发布会”在城阳区举行,论坛上,结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沃土云平台正式上线发布。

农业沃土云平台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7年11月份,城阳上马街道与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达成合作,计划开发位于城阳区桃源河畔荒废多年的盐碱地,在测定了土壤养分、盐碱度等指标后,挑选了适合桃源河的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进行试种,并采用“四维改良法”将盐度控制在6‰以下。

“四维改良法”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

青岛东域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介绍说,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提出与发布,将盐碱地改良的过程中植入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框架性的思路与方法,这无疑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四维改良法以综合排灌系统、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大数据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涉及到了农业生产环节的各要素,基于土地数字化和产业生态链,农业沃土云平台,应时而生,实现了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和全区域的智能化农业。

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城市全球总监桑伟表示,依托华为大数据技术打造的农业沃土云平台,是一套集成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化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上游传感器供应链、下游农业管理应用商等强势资源接入,为盐碱地稻作改良事业、为全产业生态圈、更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化、标准化和共享化的服务。农业沃土云包括GIS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AI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土壤改良大数据管理系统、精准种植管理系统、精准作业管理系统、病虫害预警诊断管理系统、智慧农业视频云管理平台、农业云计算中心、指挥调度服务中心等组成,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城阳诞生数字化高标准稻田

今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首次在中国五大主要类型盐碱地上同时进行“海水稻”试种并结合四维改良法进行盐碱地稻作改良的示范,盐碱地上建设了数字化高标准的稻田。

包括一带一路智慧农业项目刚果(布)、山东种业、岭南生态文旅、新疆10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与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位于上马街道的城阳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种植改造之前这边的土壤pH值在8.1左右,全盐含量5.3g/Kg,属于中度盐碱地,只有在沿河周边生长一些芦苇,春天干旱少雨土壤表面白茫茫一片,踩上去硬邦邦的,夏天雨季因地势较低容易引起水倒灌及黏土特性造成水汪汪一片。10月10日,在媒体的关注下,水稻进行了收割测评,编号1803的水稻材料实打产量达到261kg/亩。袁隆平院士表示,今年是首次在这片盐碱地上种植,取得这样的产量满意而不满足,也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这边盐碱地上试种取得初步的成功,这里也将成为盐碱地稻作改良的青岛数据中心。

在青岛城阳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现场记者看到,田间有一个气候检测系统,集成物联网系列设备,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风速风向、降雨量等环境数据,并自动生成变化曲线图,通过过程线直观的掌握种植基地气象变化情况,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为积温、积光等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系统提供天气预报配置工具,可显示本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情况,为科研生产用户及时安排农事操作、科研管理,提供气象信息参考。

城阳区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项目,发挥袁隆平院士团队科技优势,对1.38万亩盐碱地进行土地改良,实现万亩盐碱地变良田,全力打造以稻作改良衍生集研发、装备制造、双创孵化、成果交易、智慧农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新业态。项目在有效解决区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问题基础上,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还将在全国布局五大“农业沃土云”

青岛东域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表示,目前青岛已经成为农业沃土云的核心区,今年,将陆续在山东济南、陕西延安、新疆喀什、海南三亚等多地建立数据云平台,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按需服务的分布式数据中心。农业基础库将存储全面的盐碱地数据,农业主题库可供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海水稻研发中心、华为、合作伙伴多方一起挖掘农业大数据价值,构建农作物生长、生产、数字化诊断模型,分析农田盐碱地状态和趋势,实现水土肥药循环和植物生长智能化控制,病虫害及时识别应对;基于数据底座整合各类农业数据,为应用提供数据服务。该项目在今年2018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中荣获智慧城市大奖创意奖提名,11月14日将进行最后角逐。

“实际上,农业沃土云不仅可以用在盐碱地稻作改良方面,它是一套完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用在多个农业领域,为中国实现农业4.0助力添彩。”张国栋说。

城阳区桃源河畔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

“我国地域辽阔,盐碱地性质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建立相应的示范推广模式,因此这项工程开发难度大,商业风险高,仅凭单一单位的力量,实施难度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发展处彭既明处长认为,为保障开发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与当地政府合作搭建稻作改良研究示范平台,开展在不同盐碱地类型、不同气候区域的水稻品种测试,建立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开发,农业沃土云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将会号召更多的上下游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的加入,共同开发,合力促进中国农业向智慧化推进。

城阳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加速度。该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东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着力体现在青岛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的“城阳担当”,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为支撑,以盐碱地改良等大项目抓手,全面开启智慧农业4.0时代,土地数字化、农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将科技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城阳样板”。

同城报道:插上“云”翅膀 荒滩变粮仓

去年11月份,城阳上马街道与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达成合作,计划开发位于桃源河畔荒废多年的盐碱地。一年后,盐碱地稻作改良高峰论坛暨农业沃土云上线发布会在这里举行,智慧农业掀开新篇章,城阳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加速度。

稻田里安装多种感应器

未来的农业能否像工业一样,利用信息技术对其生产进行定时定量管理,根据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答案是肯定的,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开发的农业“沃土云”平台将带你体验数字化给农业带来的变革。

水肥一体化设备、水层温度传感器、水层盐分传感器、灌排管网、土壤盐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在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稻田旁,立着一块玻璃墙,这是一处海水稻试验田土壤剖面,上面用标签标明了各种仪器设备。“这只是‘沃土云’平台的终端系统。”青岛东域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说,通过它们提取土壤信息,上传到平台进行分析。

记者现场看到,田间有一个气候检测系统。“系统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风速风向、降雨量等环境数据,并自动生成变化曲线图。”技术人员说,通过过程线直观的掌握种植基地气象变化情况,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为积温、积光等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此外,系统还提供天气预报配置工具,可显示本地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情况,为科研生产用户及时安排农事操作、科研管理,提供气象信息参考。

打造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依托华为大数据技术打造的农业“沃土云”平台,是一套集成了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化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上游传感器供应链、下游农业管理应用商等强势资源接入,为盐碱地稻作改良事业、为全产业生态圈、更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化、标准化和共享化的服务。

农业“沃土云”包括GIS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AI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土壤改良大数据管理系统、精准种植管理系统、精准作业管理系统、病虫害预警诊断管理系统、智慧农业视频云管理平台、农业云计算中心、指挥调度服务中心等组成,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

“‘沃土云’平台的上线,能极大降低农业成本。”张国栋举例说,以往需要100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三五个人就行。农业“沃土云”大数据平台不仅服务于上马基地,继建立首个农业私有云后,2019年,还将陆续在山东济南、陕西延安、新疆喀什、海南三亚等多地建立5个数据云平台,并在中东建立一个国外云平台。到202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面向全球提供服务,助力数字农业。

打造乡村振兴城阳样板

2017年8月2日,城阳区与华为签订《青岛市城阳区智慧城市项目合作框架协议》;11月14日,青岛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院正式落户。2018年5月28日,“中华拓荒人计划”在城阳区上马滨海盐碱地示范基地启动,袁隆平亲手选定海水稻秧苗,递给稻田里的农技人员完成插秧;10月10日,举行耐盐碱水稻测评会,亩产261.39公斤……昨天上午,农业沃土云平台上线仪式在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基地举行。

城阳区以“阳光城阳”建设为总抓手,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为支撑,以盐碱地改良等大项目抓手,全面开启智慧农业4.0时代,土地数字化、农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将科技成果转化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城阳样板”。

华为智慧农业生态圈和“农业沃土”技术平台生态圈项目,围绕我国亿亩盐碱地稻作改良以及全球土地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袁隆平院士团队“四维改良法”技术体系、华为“沃土”计划为依托,致力于创建智慧农业4.0全球联合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农业沃土”技术平台和生态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全球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占领我国和全球智慧农业市场,引领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

点赞

城阳“智慧农业”发挥借鉴作用

昨天下午,智慧农业高峰论坛在城阳举行,与会专家们通过《智慧农业的产业化应用》《农产品追溯体系简介》《抗逆性水稻的研发、应用与展望》等农业专题,对农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科技化背景下智慧农业的未来趋势做了分析与报告。

“城阳区盐碱地改良中的‘智慧农业’通过仪器与大数据平台的结合,能更精准地测量出传统种田所觉察不到的数据,其精确度、决策性、投入控制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延说,依靠传统人工,很难直接观察盐碱地中ph值、土壤含水量等,而“智慧农业”通过感应器,可直接将相关数据精准呈现出来。同时这也为农田治理的多维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智慧农业”中农田在浇水时,不仅仅凭借近期降水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元素进行判断,而是增加了土壤盐碱度等更多数据,开展综合评判,将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外,“智慧农业”还能有效控制相关生产成本的投入,例如在灌溉作业中,传统种田均为统一灌溉,“智慧农业”则可通过仪器测量,在农田中找出真正需要灌溉的具体位置,通过小范围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

“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城阳‘智慧农业’各类技术的配合度非常领先。”杨信延说,在今后我国盐碱地的治理工作中,城阳“智慧农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借鉴作用。

展望

两年后海水稻亩产将达千斤

城阳区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项目,发挥袁隆平院士团队科技优势,对1.38万亩盐碱地进行土地改良,实现万亩盐碱地变良田,全力打造以稻作改良衍生集研发、装备制造、双创孵化、成果交易、智慧农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新业态。

今年10月10日,这里的海水稻收割测评,编号1803的水稻材料实打产量达到261kg/亩。袁隆平院士表示,今年是首次在这片盐碱地上种植,取得这样的产量满意而不满足,也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这边盐碱地上试种取得初步的成功,这里也将成为盐碱地稻作改良的青岛数据中心。基地工作人员表示,预计到2020年,这里的海水稻亩产将突破500公斤。(记者 王涛 通讯员 王作岩 摄影报道)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