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青岛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它横亘在每一个企业面前,考验智慧更比拼耐心和决心。
双星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样本。这个曾受困于庞大落后产能的轮胎企业,用5年多的时间,成功转型为行业智能制造的引领者,更通过控股锦湖轮胎,将核心竞争力提升至“世界级”。
这一令人惊叹的转变如何发生?从企业的决策者到普通员工,他们经历了什么?从战略到组织双星颠覆了什么?从制造到市场双星又在创造着什么?
青岛日报今天特别推出大型组合报道“解码双星”,力图通过深入的追问和细致的观察,找到“密码”,给出答案。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借鉴、带来启示。
详细报道查看青岛日报第4版、第5版:
点击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解码双星】
一个受困于落后产能的轮胎企业,成功转型为行业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双星再造
在前不久结束的2018首届青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展上,双星生产的军用飞机轮胎一时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飞机轮胎对性能要求特别高,国际上掌握飞机轮胎设计、制造技术的厂商寥寥可数。随着飞机轮胎等一系列创新型产品的亮相,一个崭新的双星徐徐展现在世人眼前。
双星,作为一家制鞋企业拥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作为一家轮胎和机械企业却只有十余年。十余年里,双星有近一半时间在经历转型升级。如今,印在这家企业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智能制造”“引领”和“国际化”。
“在前行中造新船”
一切都是从2014年开始的。青岛在这一年作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战略部署,而此时的双星,也正遭遇产能落后、库存积压等多重压力。
柴永森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双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为双星艰险的变革之路掌舵、把关,在2014年初开启“二次创业、创双星世界名牌”的新征程。
“双星的转型不是停下来另起炉灶,而是要继续前行,在前行中造新船。”柴永森解释,继续前行,就是在转型期“停工不停产”,在新厂建成前,通过租赁厂房继续生产,有效保证了企业过渡期的产能,避开了“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的陷阱。
而“造新船”,指的是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的颠覆性变革,对双星来讲,“新船”的主体是“工业4.0”模式。此前,轮胎行业所建的智能化工厂,还仅限于部分设备和个别生产线的引进与更新。双星在权衡自身条件和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将建设全流程“工业4.0”工厂作为抢抓历史机遇、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在借鉴大量国内外“工业4.0”样本的基础上,双星通过分段试机、分段投产,到逐步联机、全线联机,尽力将研发成本、转型风险降到最低,成功建成行业内首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成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工业4.0”带来的是轮胎制造逻辑的彻底颠覆。双星由此前的“以产能为中心”,转为“以订单为中心”。为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双星建立行业首个汽车后市场“服务4.0”生态系统,实现了物、人、设备、位置信息的智能匹配。由此,双星创造出以S2C为特征的“服务4.0新模式”,形成了“服务4.0+研发4.0+工业4.0”的物联网生态圈。
除了“工业4.0”,双星在管理和组织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作为传统轮胎企业和老国有企业的突破与创新。双星率先在行业内推行需求细分化、组织平台化、内部市场化“三化”管理模式,以集群用户为导向,建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智能化高效运营平台,在流程上让员工对目标负责而非对上级负责,建立“集团、业务本部和经营单元”决策体系,谁经营、谁决策、谁负责,各本部和各经营单元之间按照市场化原则结算。
“面子”和“里子”都焕然一新的双星,开始了由传统制造企业向互联网平台企业加速转型。
鼓荡开放的风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转型过程中双星的驱动力,那一定是“开放”两字。
转型之初,双星抱着开放的态度“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内外“工业4.0”的模式与经验,从而打造出业内首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如今,双星同样抱着开放的态度,成为轮胎行业首个对外开放的“工业4.0”企业,欢迎全球轮胎企业到双星参观、学习。
柴永森认为,开放是双星顺利实现智慧转型、不断优化升级的关键,也只有开放,才能达成行业的交融,使双星成为行业引领者,尽快实现对内高质量发展、向外把双星打造成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
开放的双星,正释放着巨大能量,不断实现产品、品牌的引领与超越。
双星利用互联网整合全球资源,创新具有细分价值的高端、高差异化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出全球第一代耐刮、耐撞、耐刺扎的CROSSLEADER(克劳力达)安全轮胎,以全球系列化最全、高差异化产品DSU02为切入点,进入高端轿车UHP市场;研发的KINBLI(劲倍力)防火专用轮胎,被广泛应用于消防、危化品运输、矿山、公交、校车等多个专业领域,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用户口碑。
可以说,双星已初步实现了“二次创业”所立下的“创世界名牌”目标,成为五年来中国企业中唯一被工信部授予“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质量标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转型”全产业链试点示范企业,品牌价值连续四年居“亚洲品牌500强”中国轮胎第一名。
双星探索纵深发展新路径,其三大新产业智能装备、工业智能物流(含机器人)和废旧轮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继续引领轮胎行业未来。双星通过创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为整个行业的智能制造服务。双星研发的废旧轮胎绿色生态循环利用智能化装备,不仅填补全球市场空白,更打造出废旧橡胶循环利用高端装备、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工厂和原材料应用的全新产业链。
站上全球舞台中心
今年7月6日,双星与韩国产业银行(KDB)在韩国首尔完成锦湖轮胎股权交割,这场历经600多天的跨国并购案终于落下句点。在签约仪式上,柴永森表示,双星将从用户需求的引领者做起,创造全球最受信赖的轮胎品牌。
这也暗合了柴永森为双星未来所制定的战略定位,成为“全球化的轮胎全产业链公司”。控股锦湖轮胎后,双星向“世界级轮胎企业”又更近了一步。
长久以来,我国轮胎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面对美国双反、内需下降等问题缺少有效应对措施。控股锦湖轮胎后,双星可以利用其在全球的8个生产基地和5个研发中心,掌握应对贸易战的主动权,同时弥补双星乘用车胎的短板,利用锦湖在OE市场(汽车原配)、海外市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双星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创轮胎世界名牌,是双星集团2014年开启“二次创业”时确立的目标。恰逢“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双星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力推进营销当地化、制造洲际化、研发全球化“三化”国际化战略,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经营。通过“三化”战略,双星在全球各地寻找最优秀的人才和合作伙伴,实现当地化的企划和当地化的营销;按照“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原则,建立各大区域制造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全球资源,开发满足全球用户需求的产品。
依托近年建设的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绿色循环三大智能产业园,双星加速推进营销当地化,一方面加速与国际采购集团的合作,成为核心供应商;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大的国际市场,与当地经销商结成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双星已与巴西、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的客户建立“一国一伴”关系,与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10多个国家客户建立大采购关系,构建了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形成了强大的渠道优势。
“双星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服务4.0+研发4.0+工业4.0”的物联网生态圈为支撑,通过‘三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使双星成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实现大规模定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球化的轮胎全产业链公司。”柴永森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船”已成,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的东风,双星将继续引领轮胎行业未来。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张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