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也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青岛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为此,青岛新闻网展开青岛民营企业家访谈,推出《吃下定心丸 安心谋发展》系列报道,以了解青岛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发展之路与长远宏图。
(文/刘倩倩)
“改革开放给了我们生机与活力,给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也是改革开放给海滨造就了一位好掌门人。”海滨食品的员工如是说。
从中山路商业街上一家小店,到年工业产值和商品销售额均超亿元,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的名牌企业,从1925到2018,93年来,随着时代发展,海滨食品在创新中不断前行。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海滨食品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海滨食品已是中国水产品经营行业和青岛商界食品行业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青岛海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明告诉记者,他担当企业掌门三十载,见证了海滨改革与发展。
青岛海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明
打破“大锅饭”制度 首创“微笑服务”
李立明和海滨的情缘,还得从1980年讲起。那时候,作为下乡知青,返城后,他便随父亲进入当时小小的海滨商店,从售货员﹑装卸工等基层工作做起。1984年,青岛海滨食品商店召开全店职工民主投票选举商店经理会议。会上,李立明以超98%的得票率当选了商店有史以来第一位民选经理,也成为了“海滨食品”这一中华老字号的第四代“掌门人”。
他接任经理时,海滨还是一家“大集体”单位,营业面积不足100平米,员工不到40人,是中山路商业街众多零售商店中名符其实的小店。自打上任,他就给自己立下这样的奋斗目标——不辜负上级领导培养,无愧于企业职工信任;投身时代潮流,尝试变革创新,商海打拼天下,改变企业现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1991年,海滨实行了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试点;1992年,我们又成为全市首批18户实行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企业。”李立明说,那时起,在企业内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劳动用工与个人薪资分配的“大锅饭”制度,建立并实行了定岗定责,计划任务与个人收入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这样的做法,大大增强了企业自主发展活力,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岗位技能也实现质的提升。”
这一年,海滨作为商业服务单位,还首创了“微笑服务”法,这对转变当时岛城窗口行业普遍存在的冷脸难看、说话生硬的现象,起到了很大带动作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普遍赞扬。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突出食品专业特色经营,海滨到全国各地开拓进货渠道。“我们引进各地新、特产品,让我们的经营特色进一步突显,回头客率直线上升,直接拉动了销售和效益的提高。”李立明说,那时海滨食品商店就以食品新鲜、品种全、质量好、服务优而闻名。“岛城食品千千万,莫过海滨食品店”也在消费者中间传开。
海滨食品
“三向三进” 海滨成“青岛小型商业快速发展的一面旗帜”
上世纪90年代,股份制改革浪潮兴起。1993年,海滨作为青岛商业系统先行的几家企业之一,进行了公司股份合作制改造。
“那时,我们开始实行员工自愿投资入股,员工持股占到了企业总股本的45%。”李立明分析,股份制改革后,经营收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位职工经济收入的高低,他们真正成为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主人。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食品专业连锁经营”成为海滨食品的又一创新。
“从93年开始,我们意识到连锁经营这一新兴业态必将给传统零售业带来一场‘革命’,便尝试加快步伐,开始发展食品专业连锁经营。”李立明回忆,早在1990年,海滨就已通过重建改造,建起中山路上青岛最早的食品自选超市,当年7月10日开业后,在全市引起了轰动,这也为日后海滨发展食品连锁超市经营奠定了基础。
1993年——1998年,海滨果断在发展连锁经营中采取了母体繁衍扩连锁,“三向三进”壮规模战略。“三向”即:向新建居民小区发展分店;向商业欠发达地区建店;向近郊及农村辐射。“三进”即:推进青岛东部新区;走进西部新开发区;挤进商业闹市区。
1994年8月,青岛海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家连锁店在台西居民区开业。1995年5月,海滨台东商圈连锁店开业;同年8月,海滨烟台牟平店开业,也是公司在埠外开设的第一家连锁店。至1996年1月东部燕儿岛店开业时,海滨连锁店已发展为5家。当年12月,青岛海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国连锁业十佳门店”。之后,在短短的四年间,“海滨”连锁门点便发展到了58家,总体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员工1200余人,经营品种近1万个,年营销收入2.3亿元,年上缴利税717万元。
1996年春节前夕,时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席的俞正声同志视察春节市场来到海滨,在听完李立明的汇报并看到丰富的商品和销售情景时,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几天后,又在全市召开的改革工作会议上,表扬海滨是“青岛小型商业快速发展的一面旗帜”。
90年代的海滨小金团队。
首创“知识服务” “海滨小金”叫响全国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外商资本与“零售大鳄”不断进入本土市场,给海滨食品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过去我们传统的微笑服务、耐心挑选以及‘迎一接二招呼三’等做法,已经显得落伍,被消费者冷落。”
面对这样的形势,海滨潜心研究试验,首创以“知识服务”为内涵的服务品牌。
李立明介绍,上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食疗养生,海参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名贵食材逐渐成为老百姓追捧的对象。海滨食品抓住机遇,打造自己的海参养殖基地,无论是育苗、养殖还是加工、发制,始终严谨对待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伴随着青岛主打“服务品牌城市”,海滨食品率先提出“知识服务”理念;不仅为消费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更以专业知识教会顾客如何正确食用海参,特殊顾客还可实行定点上门服务。
经过一年多试验运行,2000年,“海滨小金”服务品牌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成功注册,成为青岛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服务品牌。
2001年,他们将“海滨小金”品牌进一步拓展延伸,选拔10名优秀女员工组建“金喜凤十姐妹”服务柜组,在当年“选树全市品牌活动”中,“海滨小金”位列全市首批“六大服务品牌”之首。2002年5月,“海滨小金”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商业服务名牌”,金喜凤个人荣获“全国商业服务明星”称号。
随着“海滨小金”的走红,“买海参、到海滨、找小金”的广告语,也成为岛城各界妇孺皆知、外地来青旅游游客慕名向往的“服务名片”,叫响全国。十几年间,许多老品牌逐渐衰落消失,但“海滨小金”通过不断的提升和改进,依旧还在销售与服务一线拉动与促进企业经营创效。
蓝色海洋食品联合研发中心揭牌。
战略调整转型 海滨瞄准“蓝色海洋食品开发”
2003年,青岛商业连锁业进入全面整合调整期。海滨也适时进行经营战略调整转型。
“从2002年开始,我们着手研究走专业特色,开办海参专卖店和店中店经营新模式。”在干海产品经营传统优势基础上,海滨将重点转向海参、干海产品、高档滋补品专业连锁化经营,成为岛城海参行业销售龙头。此外,依托中山路集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优势,海滨继续扩大海产品经营,重点经营旅游产品,研发生产了携带方便的即食休闲小食品等海产品礼箱。
李立明介绍,为保证产品“从源头到终端”整条产业链的品质,2003年到2013年,海滨先后累计投资近1200万元,建造了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养殖采捕基地,新建了具有一流先进设备的海参、海产品、旅游休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时建立了质量监测设施完备的产品检测实验室,面积达4000余平米。
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
在海滨食品城阳生产基地,德国进口的自动分拣机里,海参根据重量不同,被分成十个等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提高了产品的品质。生产基地的烘房中,海滨食品的海参全部采用十五度左右的低温烘干自动化设备,需要两周时间烘干,切实保证了海参的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起,海滨瞄准“蓝色海洋食品开发”,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成立“青岛蓝色海洋食品研发中心”,将主力投入产品研发,打造出一批具有青岛地方特色的海洋食品、餐桌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到2015年底,“青岛蓝色海洋食品研发中心”先后研发成功并生产出海滨极参、易之参,鲜食Q参、鱼味道系列海产品等一批新产品。休闲旅游海产品系列中,新研发成功的“老丈鲅鱼”、“贝贝鲜”等拳头产品一经面世,当即受到消费者特别是外地游客的大量好评。
李立明说,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综合再到专一,从过去传统的商业零售到如今规模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的名牌企业。这所有的一切,均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与企业永不满足,勇于创新发展理念。未来,海滨将继承弘扬中华老字号传统,实施科技引领、品牌带动战略,把“海滨食品”打造成青岛本土百年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