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与深圳相比 青岛欠缺的是再造城市特色文化

2019-06-09 06:4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深圳,曾经和青岛一样,被形容为“文化沙漠”。比之青岛所拥有的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城区内甚至很难找到一座超过百年的历史建筑。然而正是在这座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生的新兴城市,来自不同地域、使用不同方言的人们聚集于此,用创造经济奇迹所秉承的务实开拓精神,不断释放文化创造力,让每一位身处其中者都能感受到对于一座城市故乡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什么一个最初基本以加工别人产品为生计的特区,变成了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安身立命的先锋城市?为什么一个最初大学稀缺、研究院所几乎是零的地方,因自主创新而名扬天下?”曾经担任过深圳市文化局局长的国务院参事王京生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深圳拥有以移民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的优良文化生态,拥有崇尚改革创新的城市优良基因。”

正是多元包容的现代移民文化和敢闯敢试的城市创新氛围,成就了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发展优势,也让一座仅有40年建市历史、缺乏文化积淀的城市迅速崛起,拥有了以人为本、融入生活的新兴文化和与北上广比肩的城市影响力。

从政府普惠到“市民权利”

文化发展以人为本

位于市中心,与隐身在波浪状屋顶之下的深圳市政府大楼的低调相映照,深圳图书馆与音乐厅构成对垒的双子楼结构,高调横亘于一条车行道两侧。同一条街上间隔不足200米,是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体验式书店——深圳书城,人们不仅在这里阅读书海,还能在专属的空间现场体验怀旧的音像制品,在阶梯布局的创意市集买到充满艺术趣味的生活日用品……这些初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公共文化设施,已与周围的青少年宫、咖啡厅、面包房、餐馆、广场形成聚落,成为市民争相汇集的城市特色文化地标,它们也是能够从莲花山顶的邓小平塑像处俯瞰到的城市最璀璨的夜景。

在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一家名为“声光行”的深圳本土高科技企业向记者推介他们专门为城市量身定制的以深圳发展故事为主题的灯光秀,最佳的观灯地点就位于文化中心前的广场上,那里已成为城市夜晚的网红打卡地。

深圳将城市的核心区域、黄金地带留给文化,并且是数量和体量都极为巨大、充满设计原创力的标志性公共文化空间,这体现了文化之于深圳的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深圳勒紧腰带建设“八大文化设施”;90年代至世纪之交,兴建深圳书城和由音乐厅、图书馆组成的深圳文化中心等地标式文化设施;1999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2003年“图书馆之城”三年实施方案确立。“就深圳来讲,图书馆和这座城市是息息相关、共同发展的。”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说,“在这方面,应该说深圳的起点比较高,是从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它已经不仅是政府的一种惠民政策,而是一项长效的文化福利,这本来就是公众的文化权利,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推动阅读,保障居民读书求知的文化权利。”

据说早在2000年举办首届深圳读书月时,“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就成为活动的主题,引发从政府到理论研究界的大讨论。它已然成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文化战略的一部分。正是从那时起,深圳参照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诠释了市民文化权利的四层内涵: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创造成果受保护的权利。在2016年,《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实施,重点规范和约束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责任与义务,在全国率先把“市民阅读权利”上升到法律层面,作为公民权利加以保障。

深圳与经济同步推进的文化建设,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始,每一步都有完备的顶层设计,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务实推进,以人为本。深圳的一位媒体同仁告诉记者,一座城市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像深圳这样缺乏文化积淀的城市,深圳把推广阅读作为发展城市文化的一个起点,这项计划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开始,

从设施建设到阅读活动的开展不间断推进,每一阶段都有政策支撑,方成正果。对于青岛而言,首先是观念意识上的转变。

从“更多图书馆”重回“全城一个图书馆”

阅读之城如是成就

根据深圳图书情报学会和深圳图书馆联合发布的《2019年深圳“图书馆之城”阅读报告》,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650个,其中市级图书馆3个,区级图书馆9个,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38个,与295个各类自助图书馆共同形成了覆盖全市所有街区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城区面积仅是青岛五分之一的深圳,图书馆设施数量明显占优。必须提及的是,首创的全民阅读机构青岛全民阅读研究院,也曾发布2017年度的“青岛市全民阅读报告”,却并未形成长效机制。

2003年深圳“图书馆之城”方案实施之际,青岛市图书馆新馆正在老馆基础上扩建完成,总建筑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堪称青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盛事。与2006年建成的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深圳图书馆相比,青岛市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成之初既已落后,现在更是列于同类城市的末位。同样,深圳少儿图书馆在2009年利用搬至新馆的深圳图书馆老馆设施改扩建而成,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而青岛至今仍没有建设一处设施独立的少儿图书馆,直至2016年,才在市政府协调下,借用市妇儿活动中心科技宫四楼1000平方米的区域,从市图书馆中迁出。

就使用来看,2018年,深圳图书馆的持证读者数量为246.72万人,青岛持证读者总数近23.4万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深圳市民并未将深圳图书馆看作是必至的中心馆,而只是把它等同于可资利用的市区公共文化设施之一。因为在深圳,许多区级馆的设施功能和使用率都在市级馆之上,相对均衡的发展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统一运作,也让每个人都能随时享有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均等普惠”始终是深圳的价值追求。而今,数量上的占优已然不是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目标,深圳设定的是“全城一个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它以规范化、标准化为持续发展的保障,以服务创新和新技术为动力,已逐步形成了深圳全面合作与共享的区域发展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深圳的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其中,囊括了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深圳文献港”,将统一检索、馆外访问与文献传递服务有机结合,形成了较完善的数字资源服务机制。据统计,2018年,深圳文献港门户网站访问量超过2873万页次。

两年前,青岛的市区两级图书馆及院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共计30家,结成联盟,也将馆藏资源共享作为建设目标,然而,受制于新技术应用、统一服务平台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等诸多因素,联盟成员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目前仍停留于协议阶段。

从酒吧夜生活到“音乐+”

城市音乐产业的样本

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合纵文化集团第15次出现在展区现场。来自旗下的音乐酒吧品牌和部分音乐厂牌轮番登台,展现风格迥异音乐风。执行董事许晓英告诉记者,合纵的17种酒吧音乐品牌,在全国约分布有700余家门店,每晚有超过3000位签约艺人游走其中,开启以酒吧为载体的小型音乐现场。

从老牌的全国第一酒吧连锁品牌苏荷酒吧,到网红打卡地胡桃里,美好生活收集者“杂咖”、泰式风情集成者“泰炯音乐餐厅”、派对式夜生活领导者本色酒吧、融合英式酒馆与日式美学的新物种“事外”英式居酒屋,以及中国最浪漫的女性酒吧“Fun花酒吧”……合纵将酒吧时尚不断细化,做得风生水起,但是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音乐。正如集团董事长李华宾所言:合纵只专注于两件事情:一是做流行音乐的生产和造型,二是做跟音乐相关的连锁店,把两者串起来的主线就是音乐。

在许晓英看来,合纵目前的音乐文化产业主链条已日益清晰和完备:酒吧形成音乐人才的聚集,集团主办的国际酒吧音乐节贯穿深圳夜生活,也推动了以酒吧为载体的夜间体验式消费;金蜗牛填词大赛每年都会收到来自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投稿上万件,已成规模;合纵还成立了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原创词曲创作;合纵音乐学院创建,培养自己的音乐人,同时也成为国内十大音乐学院毕业生的音乐试训基地;未来,在音乐领域,合纵已经布局了音乐小镇、合纵街、共享空间的艺术类培训等新业态……

对于青岛正在由政府主导的区域酒吧街的打造,“合纵文化”,这一中国最大的综合音乐实体的壮大和愿景,无疑为政府以及岛城业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借助音乐,深耕“音乐+”的跨界产业,不断创造新的与音乐相关的业态,青岛所缺乏的,正是这一勇于开拓的时尚龙头企业以及可供他们存在的适宜土壤环境。

说到政府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许晓英回答,企业自身首先要成长,要明确自己的方向,而不是一味依靠政府投入。但是政府所给予的认同和资源、推介平台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她举深圳文博会的例子,“最初合纵以酒吧的属性,从一个普遍认为不能上台面的业态,转为展会上光鲜的呈现,这本身就是政府的支持与认可。文博会15年,它可以看作是深圳音乐产业形态的最有力的孵化场。

合纵文化集团旗下美丽南方音乐厂牌创始人黄国庆,对比青岛与深圳两座城市,表示,“青岛其实是一个机会更多,特别有希望塑造音乐文化的城市,与深圳相比,它拥有太多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单是得天独厚的旅游目的地属性和天然优良的沙滩,就特别适合来做音乐节,并以此创造出新的城市文化旅游热点。而关键是,政府能否在这方面实打实地投入精力和资金给予扶持。”

以文化价值赋能城市提升品质

文化地标这样建

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区,在刚刚落幕的深圳文博会上十分抢眼,主要因为它以模型装置的形式,再现了深圳罕有的几处古建。比这更抢眼的是,不仅这几处古建筑已在保有外观原貌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转换,整个城区,都正在完成一次由工业区向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转型的品质再造。

深圳市东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公司正是为这次转型而特设的一家区属国有企业,致力于整个城区的文化运营。这也是坪山区回应城区文化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场化、专营化”需求的创新举措。

正是在这家国有公司的创意运营下,区域内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坪山文化聚落”进入实施阶段,似乎与深圳在初建时所选择的文化再造异曲同工: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展览馆、文创体验馆、书城、影城等一系列高品质公共文化设施的聚集成为主攻方向。除了硬件设施的高标准,坪山图书馆更跳脱了传统事业单位的窠臼,转而邀约各领域的名家入驻,将他们的书房样式,包括书目,全部在馆内复原,实景呈现。首批名家就包括葛剑雄、韩少功、周国平等,周国平还出任了首任图书馆馆长。围绕这些地标式人文景观,以及一系列坪山特有的文化IP,还创制了“亦山品物”的区域文创品牌,一处保有原生文化状态的街区也保留下来,并增添新的业态功能,成为一个文化复合型的消费新地标。

作为深圳市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丰富的区域,坪山的区域再造为青岛的老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范本:如何珍视与利用散失的记忆和传统,以文化价值赋能城市提升品质。

日前,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馆长杨敏向记者透露,由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主导创设的汉画艺术交流中心即将落户深圳,将以汉画像砖为载体,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开展相关的砖拓手工体验和艺术研学活动。在此次深圳文博会的分会场——雅昌艺术中心,赴深参展的杨敏受邀进行了一场有关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砖的讲座交流活动,在这里,汉文化传统受到了来自深圳这座城市的比青岛更为隆重的礼遇和追捧。

杨敏告诉记者,深圳人对于文化的尊重热爱与开放包容的态度,令她感慨动容。这次以汉文化为媒的城际深度合作交流,或许正如坪山的溯求一般,是一座追求品质的城市对于文化的吸纳和倾慕。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