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27日讯(记者 张力伟)讲述牺牲于开国大典前夕无名英雄的故事,用现代舞台演绎革命浪漫主义。青岛歌剧人用一部《国·家》献礼国庆。青岛市歌舞剧院总经理苗青表示,“在国庆前夕,我们这部讲述家国情怀的歌剧就要立戏了,全体演职员也期待用艺术的形式,唱响祖国赞歌。”
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国·家》已在城阳大剧院搭好舞台,主创就位、演职员就位,戏剧情绪已经全面调动起来,28日,《国·家》正式立戏,向文旅部民族歌剧传承发展指导委员会专家汇报演出。青岛市歌舞剧院书记葛军称《国·家》这部戏创排难度大、时间紧,但是台上台下二百六七十名演职员,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在‘文华大奖’作品《马向阳下乡记》之后,再立起一部歌剧佳作。”
翻卷的土地承载戏剧故事
半弧形的土地在舞台翻卷,承载着戏剧故事也集中观众的视觉与情绪。在城阳大剧院,《国·家》的舞台已经完整呈现,主创、演员正在做立戏前的剧目打磨。
“舞台找到新的形式感,把故事发生的这片土地托起来,包容整部戏。”《国·家》的舞美设计金卅,是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副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特效委员会主任。他创作的剧目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并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核心创意策划、舞美总设计。这一次,他在《国·家》的舞美中寻找一种新的可能,把美学定位于依托传统的写实基础,更符合现代审美要素。
一群为共和国建立英勇献身的普通战士,他们牺牲在开国大典的前夕,把幸福生活留给我们。《国·家》以小人物的角度讲述大事件,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山村周边,并且时间限定在开国大典前夕。在时空限定里,金卅让整个舞台都翻卷起来,代表在开国前夕大局稳定,而这部歌剧讲的就是如何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此,金卅还在舞台地面上铺开大片金色的落叶,“故事发生在1949年秋,正是万物归地的时候,有温度有质感。”金卅强调,《国·家》这部戏需要景、戏和所有的一切呈现一体化,“往一个方向引导戏剧的情绪。”包容感的舞台符合歌剧空间的调度和使用,也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空间层次和结构主义。
浪漫特效烘托英雄主义
狂风暴雨中,一位送信的英雄牺牲在洪水里;时空交错里,男女主演在回忆往昔畅想未来……在《国·家》中,有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这些色彩又通过舞台各种特效,呈现给观众艺术的美感,从而加深观众对于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在视觉上,灯光、多媒体的运用与舞美设计融合得非常出彩。就在创排过程中,不断有演员在惊叹“真美”,并在朋友圈分享宛如影视大片的舞台效果。“灯光确有配合舞美设计和调度实现时空变换的职能。”灯光设计张健表示,灯光是在编导、音乐、舞美等整体调性上随之产生的。当然灯光也需要有“个性”,《国·家》在大的风格上跟同类作品相比偏当代。“视觉相对硬朗,具力量感。”在不断变化色彩关系和节奏调动中,灯光为戏剧提供更好地烘托。
胡天骥作为多媒体设计师,与金卅合作过多次,“这次金卅在舞美设计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语汇。给多媒体带来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难度。”他在半弧形的舞台之间找到视频内容和舞台装置之间的关系。“在剧情表达人物外化的过程中,影像和景之间形成共鸣,完成导演在相应唱段的叙事。”《国·家》的舞台特效还承载了在变化时空叙事时的“时空切换”功能,用不同介质之间视觉形象改变时空。
沉浸式音效让歌剧更好听
“歌剧最重要的是声音。”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舞台美术队队长、二级舞美设计(音响专业),任晓兵为多部大型歌剧做过音响效果。这一次,他为《国·家》带来沉浸式音响系统,“每个观众在任何角落听到的声音都是一致的。这个系统能够把音响覆盖的角度达到完美统一。”这是国内歌剧舞台首次运用到这套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
歌剧需要把交响、合唱、民乐、电声乐以及演员的歌唱有机地结合,用音响手段让所有声音听起来更和谐。任晓兵还特别介绍《国·家》中转换时空的对唱,也运用了音响手段,做出空间感,让现实与梦幻之间有声音的反差,从而更好地让观众入戏。
中央歌剧院服装造型设计张孔文作为《国·家》的服装、造型设计,设计重点放在用不同色调为不同角色分类。“从视觉上分为几个色块。在一个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分出层次。比如民兵用浅灰色调比较雅致。村民饱和度稍微饱和,重一点。”因为《国·家》是历史题材又是红色题材,基本上做到历史还原基础上,做艺术上的提升。
《国·家》特别邀请了中央歌剧院歌剧表演艺术家王庆爽,中国广播艺术团男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薛皓垠,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星海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副主任冯国栋,男中音歌唱家、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海庆等歌剧名家担纲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