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美景;素有“帆船之都”“啤酒之城”之美称;冠以“东方瑞士”之美誉……青岛这座海滨城市似乎始终受到众人青睐。
依托优异的资源禀赋,青岛每年吸引近亿游客前来消暑纳凉、观海度假。宜游、宜居、活力、时尚成为这座城市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作为旅游城市,青岛市不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也率先复苏,随着旅游旺季的再次到来,青岛重新成为夏天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那么,到底青岛凭借怎样的魅力而备受青睐呢?
地标建筑承载 让所见成为印记
说到青岛,人们第一印象就是凉爽的气候和蓝色的大海,而实际上,更能凸显青岛特色的却是依海而建、可以观海的一处处地标建筑,比如栈桥、五月的风、奥帆灯塔、国际会议中心以及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八大关不同风格建筑,它们共同塑造了“世界最美海湾”的旖旎风光。而说到青岛旅游,市南区又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最具青岛特色的区域。所谓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也正是青岛所独有的风景。
曾有人将青岛沿海一线与瑞士日内瓦湖做过对比,只是青岛的红瓦更明亮、碧海更湛蓝,所以“东方瑞士”之称,对于青岛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青岛在颜值上可谓更上一层,这些存在于城中的历史建筑所散发的异域风情也成为青岛拥有独特韵味的不可或缺。
除却历史建筑赋予青岛的独特韵味,青岛的其他地标可谓丰富且独特。素有“飞阁回澜”之称,延伸至海中可观海浪,望岛城的栈桥;凝聚奋进力量,屹立“世界最美湾区”的“劲风”形象“五月的风”;扬帆海上,迎风起航,誓与海浪比速度的“奥帆中心”;身处海中,凭借潮起潮落而若隐若现的“石老人”;登高望远,观海潮云起的“海上仙山”崂山……来青岛旅游,似乎每一处地标都能给人不同感受,从而让人印记在心中,看到地标,也就想到了青岛。
除却本身具有代表性的地标,青岛同样注重挖掘潜在的“网红地标”。曾几何时,大学路红墙“转角遇见爱”风靡国内,前来旅游的人们比肩接踵,等待打卡拍照,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标;借助太平角公园一带处于婚纱摄影聚集区优势,太平角许愿石应运而生,其所蕴含的“海誓山盟一生太平”之意,成为一对对新人婚纱影像中的普遍印记。
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特色,一座旅游城市最重要的是能够走入游客心中,即让所见成为印记,让印记变成向往,这一点,青岛拿捏得恰到好处。
文化元素加持 让意蕴与众不同
地标建筑赋予青岛的是一种独特韵味,而文化元素却更加为青岛增添了活力基因。特别是经历疫情影响后,旅游融合文化协同发展的趋势似乎更加被重视。
7月12日,由青岛发起,胶东五市联合参与的2022胶东“海洋童玩季”在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启幕,这既是对青岛旅游复苏注入的“催化剂”,也搭建起了胶东五市文旅产业复苏发展的大舞台。“海洋童玩季”以研学为主题,通过深挖文旅资源,采用音乐、艺术、科技与教育多元素场景打造亲子旅游新空间,成为融合文化元素与旅游业态的崭新平台。
而聚焦到青岛旅游的实际场景中,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正加速形成。这个夏天,来到青岛,漫步于沿海一线,除却可以欣赏一望无际的广阔海面,欣赏风格各异的特色建筑之外,每到一处似乎都能感受到文化气息的释放,或许是“音乐角”飘出的优美乐曲;或许是德式建筑中上演的精彩话剧;亦或是音乐殿堂中的管乐齐鸣……这是市南区赋予这个夏天的时尚与活力。
青岛市市南区作为青岛旅游“头牌”地块,肩负着支撑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与打造青岛旅游优势形象的重任。进入2022年,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平稳,在原有举措之上,市南区通过赋予老建筑以新活力,突出文艺范儿,彰显时尚范儿,将文化元素渗透旅游产业,收获了良好成果。现在,市南区已打造了包括城市“音乐角”、“博物馆+”等为阵地的文旅融合矩阵,真正让“时尚市南”“旅游青岛”的名片留在了游客心中。
以城市“音乐角”为例,通过“音乐+”活动场景,市南区推出12个城市“音乐角”,这些“音乐角”所处的位置既包括历史建筑,也包括当下火热的网红打卡点,至今已开展320余场街头微演艺活动。当游客漫步于沿海一线或行走于城市之中,不期而遇的一场微型音乐会即刻上演,让人瞬感这座城充满活力与时尚的同时,也让游客实地领略了遇见“魅力青岛”之城市印象。
而“博物馆+”活动则更是一种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感受。青岛市市南区拥有18座不同类型博物馆,见证了青岛城市发展中的诸多印记,以往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仅是浏览内部的展品及构造,并不能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但通过市南区“博物馆+”系列活动的打造,原本只用于展现历史元素的“阵地”被富有当代文化气息的活动赋予新的“生命”,就如同让历史融入了现代,让文化得到了传承。
此外,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容量功能,“博物馆+文创产品”“博物馆+教育”等衍生活动层出不穷,形成了集文博创意展示、研学公益课堂等系列分支,真正让博物馆发挥了陶冶人、教育人、影响人的目的。比如,通过在青岛邮电博物馆开展“从烽火报警到互联网通信”主题研学,借助馆藏引导青少年了解古今通信发展历程,让知识获取在实践中变得更丰富、更直观;再比如,通过开展“七扇门推开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公益研学课堂,带领学生了解历史建筑的基本结构以及博物馆的历史渊源,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感受建筑特色,了解城市历史。
借助文化元素以其灵活方式融入旅游产业这一模式,符合文旅融合的大势,让原本仅承载旅游观光作用的景点转变为兼具观光游览与知识获取的教育阵地,使文旅产业发展更具品质、更受欢迎。
当然,青岛的旅游产业并非仅限于市南区,各个区市也都有自身的特色,只是相比之下,市南区作为青岛特色旅游资源的聚焦点,所采取的这一举措与呈现的整体效果着实值得学习。
国际视野关注 让名片更加闪亮
如果把山东旅游比作一颗璀璨明珠,那么青岛就是向阳且闪光的一面。6月下旬,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尼山圣境召开,除却会议达成的金额高达469亿元,涉及休闲度假、夜间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合作的12个重点项目外,下一届旅游大会主办地也成为关注焦点——青岛。借助如此阵容强大的推介活动以及众多外宾的现场参与,青岛必将成为接下来的焦点,也必将收获走向更加宽广舞台的机遇。
细数青岛的“城市名片”,拥有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港口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十余个,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与旅游相关名片,而且,很早之前,青岛市就提出了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据相关机构统计,疫情发生前,每年到青岛旅游的国外游客数量已达150万,可见国外游客向往奔赴青岛的热情已然高涨。
除此之外,青岛的世界名片也在逐渐增多,2007年被世界最美海湾组织评为“世界最美海湾”;2008年被国际帆联认定为“世界帆船之都”;201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这些荣誉都为青岛之名享誉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也为青岛旅游城市形象推介产生了有利影响,从而让青岛在世界舞台上有了更加闪亮的展现。
旅游对于青岛而言,是一份发展的自信;青岛对于旅游而言,是一处璀璨的胜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风景还是人文,青岛之名始终在线,而这也正是“旅游青岛”能够永恒硬核的重要原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