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非凡十年·青岛答卷 | 青岛:门户枢纽能级不断跃升

2022-09-11 06:37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分享到: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全面形成,高效链接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提速——

青岛:门户枢纽能级不断跃升

今年8月29日,随着一架耐冬花涂装标识的空客A320飞机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腾空而起,由青岛航空执飞的青岛至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航线开航。

这条航线是北方地区唯一直飞越南的航线,为青岛乃至北方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带互联互通、互利合作搭建起便捷的“空中桥梁”,为旅客往来、货物贸易等开辟了新通道。这条国际航线的开通,是青岛加速构建国际航空枢纽的缩影。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是青岛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关键支撑。

向东是日韩,向西是黄河流域九省区、中亚、西亚、欧洲,向北是京津冀、东三省,向南是长三角、大上海——从地理区位上观察,青岛处在关键的战略“十字”中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立足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海陆空铁”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持续推进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大项目,高效链接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加速形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明显增强。

得益于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区位优势和日益完善的“海陆空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青岛列入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青岛实现了由全国枢纽向国际枢纽的跨越。

目前,青岛正加快形成以国际化空港、现代化海港为中心,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畅外达的交通体系不断刷新着“青岛速度”,拉开大青岛的城市框架,赋能城市加速“成长”。

新机场投运,航空旅客吞吐量“倍增”

机场是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航空枢纽发达程度是衡量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标。2012年,青岛流亭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60万人次。10年来,城市快速发展,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势迅猛,2016年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到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已达到2556万人次,与2012年相比实现“倍增”。

进入“十二五”时期,青岛谋划建设一座新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展开“新翼”:2014年,青岛新机场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立项,2015年开工建设。2021年8月12日,陪伴了青岛人39年的青岛流亭机场关闭,山东省内首个最高等级4F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青岛顺利完成了民航业内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整体迁建,一夜转场”,面向全球更高水平开放的门户枢纽有了新引擎。以转场为契机,青岛加速补齐航空货运短板,新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5条、总数达8条。2021年年末,青岛拥有国内航线185条,国际和地区航线21条,与国内外100余个城市实现直航,全年完成航班起降13.87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603.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76万吨。

未来,这座“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将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的保障需求。

向海图强,海港展开“一湾两翼”

临港而兴、港城联动。从历史演进来看,以港兴市的青岛,每一次城市跃进都与港口能级的提升密不可分。

10年来,紧跟城市空间拓展战略,青岛加速构建“一湾两翼”港口布局,老港区向国际邮轮母港转型,前湾港区成为国内最大集装箱码头群之一,建成投产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董家口港区跻身“亿吨大港”。截至2021年,青岛港海上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210条,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沿海港口首位,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

航线通达带动了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年跃增。2012年,全市完成港口吞吐量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50万标准箱。到2017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完成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31万标准箱。2019年以来,青岛港深度融入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不断强化陆海统筹,加快由大港向强港迈进,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双双攀升到历史新高。2019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年货物吞吐量首次跨越6亿吨,成为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新加坡港、广州港之后全球“6亿吨俱乐部”的新成员。2021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居全球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准箱,居全球第6位。

积极发挥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青岛优化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强化陆海联动能力。2021年新增内陆港8个、海铁联运线路7条,总数分别达到26个、62条。青岛海铁联运量达到182万标准箱,连续7年领跑全国。持续巩固的国际枢纽海港地位,传递着这座城市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雄心壮志。

铁路、公路:陆向交通网更通达

10年来,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支撑的陆向交通网不断延展。

铁路建设提速升级,迈入高速发展阶段。2012年,青岛只有胶济铁路、胶济客运等4条铁路,通车里程160余公里。其后几年,现代化的客运站、高铁陆续建成开通。2014年1月,集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北站投入运营。2016年11月,山东省首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青烟威等半岛地区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到2017年末,青岛拥有干线铁路增至8条,通车里程约400公里。2018年,随着济青高铁、青盐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同步建成通车,青岛高铁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潍莱高铁通车,平度不通高铁的历史结束,青岛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2021年,平度、莱西开行往返青岛主城区的市域列车,融入青岛主城区40分钟交通圈。目前,全市铁路线路增至12条,通车总里程达到666公里,形成了以青岛站、青岛北站、红岛站为主,青岛西站为辅的“三主一辅”四站格局,构筑起集约高效的铁路运输网络体系,国家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巩固。

“广覆盖、深通达”的公路网实现扩容提质。2012年,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8公里。2015年9月,随着龙青高速公路青岛段通车,我市高速公路突破800公里,实现了青岛市所有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青岛市与所辖市区直通高速公路。2019年以来,济青北线改扩建工程、新机场高速公路、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品质大幅提升。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870公里,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等干线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枢纽型”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四个发展导向之一,把“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为“六个城市”定位之一,提出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将交通和物流体系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

展望未来,青岛将继续发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势,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市。近期至2025年,基本实现“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航空枢纽城市3小时覆盖”,完善国际运输网络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远期至2035年,建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初步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远景至2050年,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全面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