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日讯 “欢迎定西老乡来青就业!”2月1日晚9点35分,载有531名甘肃定西籍务工人员的G2093次列车,历经11个小时17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抵达青岛火车北站。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热烈的迎接仪式,为远道而来的务工人员发放了慰问礼包。
这是2023年全国首列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列,由青岛、定西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打造。专列抵青后,各区市以“点对点”的形式将务工人员精准输送到127家企业,确保来青返青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到厂门”,满足协作地区劳动力就业求职和青岛市市场主体的用工需求。
“今年想把资格证考出来,工资会再涨一涨,现在工资也挺满意的,每月7000元左右,希望以后能在青岛娶个媳妇、安个家。”20岁的定西籍小伙张树是第二年来青务工,目前在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工作。过去的一年,他收获满满,不仅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还学习了新技术,谈到未来,他眼中充满希望。
这是“定西—青岛返岗务工高铁专列”的第三个年头。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为核心,以精准服务和精准施策为抓手,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渠道,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高质量开展劳务输转等工作。
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精准输送无缝衔接
“为确保迎接仪式安全、有序,青岛北站在站台、自动扶梯口、每个路口设置醒目的引导和提示,力求为广大来青、返青务工人员提供最大的便利。”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北站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保障春节期间来青务工人员需求,满足节后企业用工需求,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与东西部劳务协作城市人社部门沟通,通过广泛宣传、全面排摸、分类施策,积极组织用人单位报名招聘,连续多年通过专列、包机和包车的形式,开展春节后来青就业人员“点对点”精准输送,确保来青返青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到厂门,尽可能满足协作地区劳动力就业求职和青岛市内市场主体的用工需求。截至2022年底,青岛市已帮助协作地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近4.5万名,培训协作地脱贫人口3969人次。
同时,为促进协作地来青就业人员尽快适应环境,各区市人社部门主动建立在青就业人员花名册,为来青就业人员配置生活用品和人社服务实用手册,指定专人负责指导企业做好在青就业人员的全流程服务保障,让在青就业人员实实在在感受到人社服务的温度,增强在青就业人员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从有为政府到有效市场,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坚持市场化配置,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机构效能,打通协作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求职、辖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三方壁垒,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打造全链条服务模式,促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多次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用工企业和在青就业代表交流洽谈,鼓励更多社会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东西部劳务协作。目前,已有青岛校企英才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蓝海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东西部协作地区设立分公司,并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站,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级组织提供急需必需的人力资源服务,输转协作地区农村劳动力来青就业近900人,实现甘肃陇南市、定西市16个区(县)全覆盖,进一步畅通了当地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渠道。
据悉,2023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行动、跨地区劳务协作专项行动、人力资源服务助航行动、劳务品牌建设提升行动等十大行动。同时,全面提升全市“零工之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创建“零工之家”电子地图,开通线上“零工之家”,完善基础功能,拓展延伸服务,为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提供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
从岗位“输血”到资本“供氧”,真金白银降本增效
为支持我省劳务协作成效良好的各类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出台相关金融支持文件并设立山东省劳务协作专项贷款,对吸纳劳务协作对口地区劳动者达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低于LPR的劳务协作贷款。
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据文件要求,提出山东省劳务协作专项贷款。得知此事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立即成立专门服务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明确办事程序、所需材料等,尽可能地让企业少跑腿,最快速度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最终,经各方一致努力,在不到三周时间内,成功促使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劳务协作专项贷款2亿元,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东西部劳务协作带来的真金白银。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东西部劳务协作向纵深发展,让更多劳动者有岗可寻、有业可就。同时,还将持续打造‘青定山海’返岗劳务高铁专列品牌,吸引更多协作地区人员来青岛工作、生活,让更多的外地来青人员感受青岛的温暖和关怀。”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董海波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