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ChatGPT爆红!刚刚,我们聊了聊青岛,它的回答令人……

2023-02-10 06:3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春节档热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为观众描述了一个人工智能聪明到拥有了自主意识的未来世界。而现在,ChatGPT似乎要把这个“未来世界”变成现实了。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款全新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它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可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让全球看到了“会思考”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

它能够和用户“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长时间、流畅的对话,回答连续的问题;能作为搜索引擎,提供强大的信息搜索服务,就像本百科全书;能根据要求撰写人们要求的几乎任何类型的书面材料,商业计划、广告活动、诗歌、笑话,计算机代码和电影剧本也不在话下;甚至能理解方言,并根据要求使用方言聊天。

让计算机像人一样说话,是人类自发明计算机之际就拥有的梦想。在科技发展史上出现过很多聊天机器人,但都不是这样的。现在,“说人话”的ChatGPT戳中了用户的“兴奋点”,上线短短2个月,活跃用户已达到1亿。

ChatGPT目前在中国还不能直接登录使用,观象君列了一份对话提纲,通过身处国外的朋友与它进行了一次“越洋对话”。聊天进行得相当顺畅愉快,ChatGPT的“睿智”与“风趣”,让聊天根本停不下来。

01

观象君:“你觉得青岛怎么样?”

ChatGPT:“海鲜、啤酒、现代化。”

   

    

    

这两个问题展示了ChatGPT的“初级功能”:信息搜索和初步加工。这可以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回答,和目前iPhone、华为等智能手机附带的交互问答功能给出的答案区别不大。

但同时,它能跳出“啤酒海鲜”等基本特点,特地提到“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基础设施”这些特点,又让人隐隐感觉它和一般语音交互机器人似乎确实有些不同。

    

到这两个问题的回答,ChatGPT就展示了它对其他聊天机器人的“降维打击”。

一方面,它确实能深刻理解问题,加以消化,并给出条理明晰、面面俱到的建议;另一方面,它给出的建议确实能“切中”要点,进一步与它问答,还可以得到针对每个要点的详细发展建议,颇有几分智库的意思。

初次与ChatGPT“对话”,观象君的体验确实不错——

相比较于其他聊天机器人,它回答的内容更加翔实、全面,条理更加清晰。

尤其在涉及经济类等专业问题的时候,它能迅速搜索整理相关内容,化繁为简,保留最基础的核心信息,等待使用者进一步加深提问。

相比之下,普通的对话机器人面对类似“高阶”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机械罗列出相关网页结果,“甩出”一堆网页,告诉使用者“搜索到以下内容供参考”。

而且,同一个问题问上两三遍,它每次的回答风格和内容都不一样,但每一次都是有效信息。

它能自动联系上下文语境。假如前面的问题出现过青岛,那么在后面的提问中,需要举例的时候它会自动把对象设定在青岛。

有测试显示,ChatGPT在百科检索、数学问答、文学交流、常识问答、知识推理等对话任务上的意图识别率均达到98%左右,在生活闲聊上的意图识别率约为95%,已具备较好的语义理解能力。

1950年,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电脑能思考吗?》,第一次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即“图灵测试”。他说,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可以说这台机器具有智能。从那时开始,人类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

从这个角度说,聪明的ChatGPT或许是目前最接近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

更何况,ChatGPT每天都在跟上亿活跃用户交谈、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因此,有学者认为,ChatGPT通过图灵测试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02

观象君:“你为啥这么聪明?”

ChatGPT:“因为我会‘思考’。”

为什么ChatGPT能如此聪明?带着这样的问题,观象君先广泛联系了来自各高校、学会、企业的各类AI领域专家学者,想要听听专业人士对它的评价。结果,得到了回复大同小异:“它太新了,没办法对它妄加评论。”

“解铃还须系铃人”,观象君决定去问问ChatGPT“本人”。

   

对于这个问题,观象君又问了一次,它给出了更详细的回答——

我的主要特点在于:

1.大规模:我是一个超级大型的语言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语料数据。

2.高效性:我使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使我能够快速和准确地生成文本。

3.多样性:我可以生成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对话、描述、说明等。

4.自我学习:我可以通过学习新的语料数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性能。

因此,我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强大和灵活的AI技术,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从ChatGPT的自我认知里,我们不难看出,会“思考”是它区别于一般聊天机器人最大的特点。

在面对提问的时候,它不是提供简单的信息匹配,而是“利用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这是它主要的训练方式,主要包括:人类提问机器答、机器提问人类回答,并且在交互中不断迭代,让模型逐渐有了对生成答案的评判能力。

强大的底层技术加上交互过程中产生的“自学能力”,让ChatGPT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能够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应对海量要求,并及时进行“纠错”。“从善如流”的ChatGPT无疑是全球“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式的典范。

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评价,ChatGPT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原生的产品,它通过交互式对话来逐步理清用户的意图,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意图,能够几轮的人机交互让用户讲清楚诉求,也能完全理解用户意图并给出相应的回答。

03

观象君:“你能帮人类做什么?”

ChatGPT:“赋能百业,提高效率和质量。”

AI并不是一种新技术,它在科技史上早有应用。在ChatGPT之前,最“出圈”的AI应用应该是谷歌AlphaGo数次打败中国围棋名将柯洁。

但相比于AlphaGo在专业领域“耀武扬威”,ChatGPT显然更加“接地气”,走进了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

在观象君对ChatGPT的对话中,它也给自己找到了“赋能百业”的定位: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我可以帮助改善许多行业和领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客服:我可以帮助公司快速和高效地回答客户的查询,提高客户满意度;

写作:我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减少写作时间和精力;

数据分析:我可以帮助分析师快速生成报告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我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快速获取信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事实如此。调查显示,美国89%的大学生在使用ChatGPT做作业或是参加考试;OpenAI宣称,ChatGPT能够顺利通过明尼苏达大学四门研究生课程测试;甚至在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最近公开发言中,有部分演讲词也是由ChatGPT撰稿的。

似乎ChatGPT出现后,突然之间,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如何颠覆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观象君也想试试写作是否有“捷径”,于是“请教”了聪明的ChatGPT。

    

虽然示例未能完整显示,需要告诉ChatGPT“继续”才能完成,但这样一份新闻稿件,称得上是及格了。还让观象君震惊的是,ChatGPT连中文“的地得”的用法都能完全准确地加以区分,根本不存在转换成中文模式后“水土不服”的情况。

04

观象君:“你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吗?”

ChatGPT:“不会,人工智能是来协助人类的。”

如此“多才多艺”的人工智能,毫无意外地引发了焦虑。

焦虑首先来源于“被代替”的恐慌。包括媒体工作者、法律文员、市场分析师、财务工作者等在内,不少行业被认为受到ChatGPT的威胁,岌岌可危。的确,以ChatGPT的性能来说,越是简单重复的工作,越容易被取代。因此很多人第一次相信,自己或许随时会面临失业。

这种焦虑有据可循,但“电脑取代人脑”或许并不现实。首先,ChatGPT虽然聪明,但离不开人类“引导”。换句话说,它会不会回答,取决于人会不会提问,只有经过反复提问、多次修正,它才会越来越成熟,给出我们期待中的“说人话”的反应。

况且,任何创新、创造、发现,都取决于人类的认知。说到底,ChatGPT的本质属性是一个生产工具,而不是替代人类的解决方案。正如ChatGPT自己所说,“在许多领域,人类仍然需要从事需要判断力、创造力和社会技能的工作。”

针对这一担忧,观象君也向ChatGPT抛出了问题。

它或许可以协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但它们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可靠性和同理心等品质,这既是人工智能研发的最大瓶颈,也是人的核心价值所在。

所以说,“爱学习”的人工智能或许会取代那些懒惰的、不思考的人,但永远取代不了持续创新创造的人。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会真正的主角是你。

“与其担心我们的价值被人工智能取代,不如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当然,这个方案也是ChatGPT给出的。

在这个基础上,那些对于人工智能产生意识、机器从此有了“灵魂”,甚至会像《流浪地球》中的Moss一样产生“数字生命”的焦虑,也显得更加遥远。

    但ChatGPT引发的这场科技海啸,确实迅猛而激烈,真正应该焦虑的,或许是科技巨头们。目前,海外谷歌、微软、苹果等科技巨头纷纷加紧布局,国内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也紧跟着加入了这场全球竞赛。

中国百度公司表示,将在今年3月完成类似ChatGPT的项目“文心一言”(ERNIE Bot)的内部测试;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正在内测阶段;三六零在互动平台表示,计划尽快推出类ChatGPT技术的demo版产品。

国内20年没怎么变化的搜索引擎,终于在ChatGPT的冲击下,迎来了“剧变”的前夕。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发展全体会议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曾介绍,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619亿美元,中国占4041亿元人民币。从投融资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金额为714.7亿美元,同比增长90.2%,中国为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4%。

与其焦虑、担忧,甚至恐慌,不如合理利用“ChatGPT们”,把它变成更好的智能工具,为我所用;用它打开更多人工智能应用的想象空间,走进一片高科技、广应用,充满前景的AI蓝海。

最后,你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如何?不如猜一下,这篇文章是观象君写的,还是ChatGPT写的?

作者|耿耿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