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8日讯 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公布了全国147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评价结果,青岛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位列全国第5。作为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青岛高新区目前集聚了科捷智能和宝佳智能装备等百余家重点企业,占青岛市2/3以上,世界排名前10的机器人企业中,已有ABB、安川和新松机器人等6家落户。
ChatGPT(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引发新一轮人工智能赛跑,服务机器人带来诸多新可能。不久前,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国家高新区是开辟新赛道的主要阵地,例如中关村建立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上演“机器人总动员”,在关键零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的自主化、国产化方面实现突破,与全球机器人产业并跑甚至部分领域实现领跑;上海是全国首个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规上企业机器人密度达260台/万人,是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更是高达383台/万人。
春节期间,《流浪地球2》上映,带火了影片中科技感十足的“外骨骼”机器人,事实上,类似的“外骨骼”机器人在现实中已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在泽普(青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一台机器人正在跑步机上稳定而有节奏地“走着”,每一次迈步都发出极具科技感的嗡嗡声,这是泽普医疗自主研发的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可通过负重、迈步和平衡三要素相结合,模拟正常人步行模式,用机械腿带动患者,为下肢有障碍的患者提供高度重复的步态训练。
“该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康复机器人产品空白。系统以神经可塑性原理为基础,模拟人体真实行走时的重心变化,通过机械腿带动患者完成大量重复的生理步态训练,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从而恢复正常行走功能。”泽普医疗总经理吴昶霖说,该系统对残疾人、老年人步行功能重建有很好的效果。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广泛,除了医疗领域,青岛高新区企业的相关技术产品还涵盖了生产、农业等方向。在宝佳机器人技术中心展示厅,这里的众多机器人中有的可实现自动分拣,有的能合力模拟为电脑点胶涂胶,码垛机器人更是能准确迅速地完成货品搬运。作为全国工业机器人智能集成应用领域的佼佼者,青岛宝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饲料行业智能装备的龙头企业,占有70%以上份额。
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不辍,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轮胎、3C、汽车和木工等主流行业,其核心装备“龙门机器人分拣码垛系统”突破国外多年技术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复杂农业场景的融合创新与产品应用落地,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无人驾驶农业机器人研发、销售及服务,其农业设施蔬菜种植全程作业应用场景入选2022年青岛市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作为青岛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六个城市”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以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为目标,青岛高新区瞄准机器人产业,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补链、强链、延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根据上级奖补资金给予50%配套奖励。其中,对购买青岛高新区企业生产或集成的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再根据上级奖补资金给予50%配套奖励,配套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肖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