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实力之争、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之争、第一资源人才之争,基础是营商环境之争。
下好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就下活了经济发展“全盘棋”。
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利发展、利全局、利长远突出位置,全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青岛,深知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等不得、慢不得、耽误不得、必须打赢的硬仗。
2023年,青岛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域全力,全速出击,打响了这场硬仗。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聚焦“六个环境”,“六大专项提升行动”雷霆出击,长剑在手,气势如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正席卷青岛。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擦亮“营商青岛·共赢之道”的城市品牌,一流营商环境正成为青岛闪亮的金字招牌。
高度:顶层设计高屋建翎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青岛坚持顶层谋划、高位推动、合力攻坚,不断开创干部敢为、企业敢闯的新局面。
今年的3月份,春来万物生发之际,一场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是“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总结会,也是“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春风吹,战鼓擂。在这场大会上,部署开展了2023年“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向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力进发!聚焦“六个环境”,开展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六大专项提升行动,围绕企业发展所需的各个要素,结合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痛点短板进行“逐个击破”,急人之所急,在企业、项目落地运行的关键环节做好提升。由城市“关键少数”领衔的“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指挥部, 4个工作推进专班,从核心领域外扩,全域发力参与到这场专项行动之中。“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青岛形象”,力量汇聚,共同打造更加理想、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进位争先,锚定全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力度:一线工作高效有力
市场主体的诉求,就是改革的方向。
以痛点难点为切入口和突破口,青岛全面推动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深化“青诉即办”平台功能,打造企业诉求办理平台,真正实现企业诉求“身边解、及时解”。
在西海岸新区,我们看到“局长进大厅”活动,13个单位“一把手”轮流进大厅,“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解决问题;
市政府办公厅,加快推动全国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推动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跨域通办”。持续提升异地就医结算便利度,提高来青人员就医可及性。打造15分钟社保、医保服务圈,实现五级服务网络全覆盖。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帮代办”功能,拓展“视频办”服务场景。完善四级线下“帮代办”服务体系,提供“上门办”“集中办”“加急办”服务。建立“办不成事”处置机制。一个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基层数字化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助力青岛服务环境优化提升。
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公安局把“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聚焦一线发现问题、一线研究问题、一线解决问题,深入开展向企业“问计、问策、问难”活动,市局领导每人主动联系服务2个重大项目和1个重点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多环节跟进服务41个省级重点项目、520个市级重点项目、47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规上企业。建立人才落户“三级响应”机制,组建200人服务团队,设立666个“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站”,“上门办”“集中办”企业户政业务1583次,服务15.6万人。在全市14个出入境接待大厅设立跨境商务活动专用通道,服务企业970家6078人次,为海信、澳柯玛、赛轮集团等加急办证280余件。谱写了“亲企、便企、护企、安企”青岛公安新篇章。
青岛法院开展“蓝色风暴”护航执行,今年以来,青岛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5.5万件,为市场主体回笼资金229亿元,占全省执行到位总金额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执结拖欠民营、中小微企业案件3200余件,为中小企业回笼账款20.5亿元。开展服务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专项执行行动,执结相关案件97件,盘活闲置土地526万平方米,为当事人实现相关债权55亿余元,推动沉寂多年的百丽广场“涅槃重生”……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这些有温度、有干货的改革举措聚焦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释放出青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使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
速度:精简流程提质增效
服务靠前一步,企业群众办事路径就缩短一程。
在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金牌团队的协助下,中电科青岛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借助“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顺利通过审批,原本要30天走完的流程1天就完成;
在市北区,全市首个“一站式”楼宇政务服务会客厅里,企业可以快捷打印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社保、医保、不动产、公积金查询打印等事项,再也不用东奔西跑,“足不出楼”即可实现企业开办“一站结”、办理许可“零跑腿”、一事全办“点菜单”、自助服务“不打烊”;
市南区行政审批局“预备案”制精简审批,实现“产权证明预备案一次,后续入驻企业开办免提交N次”的效果,进一步促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审批服务便民化,帮助青岛浮山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湛山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存在了10余年的历史遗留房产问题;
市医保局打造政企直连服务开放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直联”,企业可通过自身人力资源系统直接办理医保业务,无需再前往医保柜台或登录医保公共服务单位网厅,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投入。目前海尔海信已接入平台,数据信息传递实现0人工、0风险、0差错,医保业务一键直联,单笔医保业务办理从以前的平均10分钟优化到1分钟以内,仅海尔集团每年节省人工即可超6000小时。
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针对高速公路行政案件外地籍当事人反映的案件办理时间紧张、专程处理不便等问题,创新“移动式案件处理”模式,“量身定制”案件办理方式,让当事人少跑腿,现场办理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15分钟。同时打造“全覆盖”移动窗口,案件处理“随时办”,提供“候场式”办理服务,案件处理“即刻办”,实现案件办理提速增效。
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部门推动“一窗办”业务集约化融合,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事项的“一站式”,提质增效,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温度:诉求出发用心用情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是支持想象力“变现”的重要方式。税务部门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急难愁盼,持续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站式解决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让科技型中小企业焕发蓬勃活力。
在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中,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升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这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青岛中瑞集团是一家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变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升至100%的政策出来后,税务部门立即对企业进行政策辅导,每年都能享受1000万左右的研发费,使之在科技创新上更有底气了,大大减轻了研发压力。同样受益的还有很多像青岛云数章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惠政策使之享受到了40多万元的即征即退税款,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
李沧区税务局坚持从纳税人、缴费人的需求、诉求出发,建立“科技创新”专项钉钉工作群,借助每年的汇算清缴及各类政策培训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同时,针对性筛选可能存在研发费的企业,形成白名单库,通过短信、税企邮箱点对点发送提示短信,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帮助企业形成“研发投入—产品升级—享受优惠—加大投入”的良性循环,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伴随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渐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强有力的税惠支持政策、用心用情的服务正持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赋能,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跑出“加速度”。
新度:数字赋能创新服务
走“心”更走“新”。
西海岸新区创新推行政务服务“云直办”“云跨域”“云踏勘”模式,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全力打造政务服务新场景。政务服务“云直办”,基层业务“就近办”。自主研发自助式终端“政务直办间”,在8大功能区、23个镇街及130个社区布设161台设备,申办人就近扫码进入,即可视频连线后台坐席人员进行服务,充分满足“家门口”办事需求。对符合法定形式的事项,可直接视频审批、在线办结。数据互联一次办。打破事项边界、部门边界,建立政务服务部门联动机制,座席人员通过“帮办、代办、共办、转办”功能,为申办人提供跨业务、跨地域、一站式办理,已提供各类服务1.8万余人次。
创新研发“跨域通办”平台。牵头组建“跨域通办”联盟,组织成立“云牵手”通办联盟,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家政务服务单位建立跨域合作,全国首推“跨域通办专窗平台”在联盟成员间运行使用,实现各地通办专窗间“在线收发资料、实时视频通话、远程指引填报、多地携手联办”等系列功能,事项在线、即时、精准办结,效率提升40%以上。
推行政务服务“云踏勘”,踏勘环节“掌上办”。破解现场踏勘制约审批提速瓶颈,搭建全程电子化踏勘平台,企业通过小程序发起申请,即可预约进行电子化远程踏勘,通过在线定位、图像保存、报告生成、电子签名等功能,实现当天申请、当天踏勘、当天出证,累计服务企业项目356件,节约踏勘路程24000公里、往返时间1000多小时。
数智赋能,省时省力。互通互联更全面、智能化更深入、项目建设更高效,智能、共享、便捷、高效的“智慧服务”,全面提升办事的便利度,让企业体验感更佳、获得感更强。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态土壤,更是城市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杀手锏”。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青岛开启万亿时代新征程的关键变量。
据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半年数据:今年上半年,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143216户,同比增长5.92%;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到2094461户,同比增长4.52%,可以看出,青岛半年新增不仅在数量上可观,含金量也满满,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新增主力,民营经济释放澎湃活力。
随着“营商青岛、共赢之道”这一城市营商品牌的公信力、影响力、号召力与日俱增。在这个“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青岛形象”的“营商之岛”之上,200万市场主体百舸争流,奋勇争先。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必将成为这座“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金字招牌,让青岛真正成为创新企业集聚的“产业森林”、五湖四海人才集聚的“美好家园”。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青岛正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外开放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文: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