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最显著的特质是什么?创新一定是最没有争议的那一个。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中间间隔了100年;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用了80多年;而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只用了60多年,工业革命发生的间隔不断缩短,揭示了人类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事实。
如今,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中,这种感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直观和明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科技等新技术日新月异,以迅雷不及的速度改变着工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链条,推动工业加速重构。
种种事实都在表明:以要素和规模驱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创新,已经成为工业制造业发展最核心的引擎,是区别工业制造业发展方式“新”与“旧”的根本特征。
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就是要重塑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全面构建起以创新为驱动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对青岛制造业来说,就是要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为关键发力点,努力突破当下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天花板,实现产业高度的再拉升、产业价值的再拓展。
“把井打得更深”,突破瓶颈
今年8月,随着为特斯拉定制的电机密封圈装配线发往墨西哥如期完成顺利交付,青岛力鼎智能装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电机产线业务上实现了一次关键突破,也让公司董事长刘宗毅向着“与国外公司并肩而立”的目标又跨进了一大步。
在以自动化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欧美以及日本企业在国际上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尤其是高端市场。力鼎智能能成为特斯拉供应链上的一环,依靠的无疑就是“创新”二字。
熟悉刘宗毅的人都知道,尽管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他仍然坚持不断加大力鼎智能的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8%。因为在他看来,力鼎智能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如今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聚焦拳头产品做精做细。“产品有了但价格总上不去肯定是不行的,要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打井’,把井打深一点,把产品真正做出特色。”刘宗毅说。
青岛企业对技术创新不遗余力的投入,来自从产业中低端向高端攀升的渴望,更来自近年来日益增强的发展危机感和生存压力。
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城市,这些年青岛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但也应该看到,距离先进制造、高端制造仍有不少差距。“国外企业有的产品我们都有,有的甚至我们领先。但在稳定性、一致性等方面确实仍有差距。”不少青岛企业家直言不讳。
事实上,“高端”与“低端”“先进”与“传统”之间的差别,很多时候并不体现为颠覆式的有和无,而是体现在渐进式的好与更好、优与更优上。过去,由于有明显的劳动力等要素红利和市场红利,这些差距对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初期快速发展红利的慢慢消失以及自身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驱动,越来越多的青岛制造业企业对这种差距有了更加清晰的感受和认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企业的这种感受更为强烈。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全球市场不振,订单萎缩,整个制造业供应链对成本变得格外敏感,要想在这种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更要弥补这些差距。
增强创新定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是不二法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创新提升技术和产品,才有可能补齐短板和弱项,突破发展的瓶颈,赢得更多订单和客户。德国制造在国际上的成功就是一个总会被提及的经典案例。依托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德国制造不仅摘掉了“劣质”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全球质量过硬的代表。
在青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轮胎行业,赛轮研发出全球首创的“液体黄金”轮胎,打破困扰行业的“魔鬼三角”定律,填补国际橡胶领域技术空白;森麒麟自创立就瞄准高端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在美国竞争激烈的超高性能轮胎市场,从2014-2021年持续保持2.5%的市场份额,成为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国品牌;在高端化工领域,海湾化学持续精进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产量跃居国内之首,质量比肩国际一流,成为国内高端客户的首选。在链传动领域,征和工业不断打磨技术,生产的链条已经供给本田、雅马哈、德国克诺尔、上汽通用等,并继续向价值链上游攀登……
把路走宽,“定义”未来
硅谷两位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家维克多·黄和格雷格·霍洛维茨在《硅谷生态圈》一书中,将硅谷比作一座不断产生和进化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雨林。对于在硅谷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物种,雨林只是提供了合适的环境,而最有希望的生命形态,总是出人意料地展露于异常肥沃的环境中。
这揭示了创新的一个重要特质,即偶然、随机,很难被预计。创新不是种庄稼,播种之后一定会有收获。任何成功的创新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失败。尤其身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当下,爆炸式发展的新技术让跨界创新成为常态,创新变得更加难以预测。换言之,面向未来更长远的产业竞争,只有更加广泛开展创新,并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创新能力,从而让未来更“确定”一些。
彩电,是竞争最为充分也最为惨烈的产业之一。曾经,中国拥有彩电企业100多家,如今经过大浪淘沙,存活下来的只有30多家。其中,海信是绝对的头部。市场研究机构奥维睿沃发布的《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8月,海信系电视出货量占有率达到13.66%,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三星。
这两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彩电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出货量出现下滑趋势。海信却一路走出上扬曲线,正是得益于一直以来在创新上的持续押注和投入。一方面,聚焦液晶电视技术路线,自研“ULED X”高端显示技术平台,在7个核心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获得13项行业领先的技术。另一方面,海信以“突破”屏的限制为愿景,大力发展激光显示技术路线,在全球引领激光电视从不被看好的“新物种”,成长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产业,培育了高端市场全新增长极。
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前不久透露,今年上半年,海信系电视在国内万元以上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30.24%,稳居第一。在海外,海信液晶电视单台售价跃上500美元关口,激光电视则突破了5000美元关口。
只有具备了足够强的创新实力,才有机会开辟新赛道、发现新商机,才能把路走宽,掌握主动权。当前,充分理解这一点对青岛制造业企业来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经过过去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青岛企业在很多制造业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在部分行业领域甚至已经开始呈现出领跑态势。感到骄傲的同时,也需要重新审视企业和产业的创新能力。
追赶的时代,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遇到的绝大多数难题都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照。进入领跑的时代,再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和路径可以指导。“没有人会再告诉你电视要设计成什么样,冰箱要设计成什么样,而是反过来你要告诉别人,我要造一台什么样的产品。”青岛一位家电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如是说。
作为青岛创新实力最强、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率先开始向领跑阶段迈进的产业,家电产业自然最有话语权。未来,更多行业也会面临类似境况。只有从现在起积累足够的创新能力,未来才有从容应对的底气。
今年5月,双星发布了无需轮辋、几乎不使用橡胶,由钢构成的机械车轮“增力轮”,展现出青岛其他行业正在做出的努力。这款由钢构成的机械车轮,颠覆了轮胎行业178年“轮胎+轮辋”的历史,无需充气、绝不爆胎,将优先用于取代矿山巨型轮胎和轮辋,能将轮胎使用成本降低约60%。
在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特来电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充电、储能等技术创新,提出了“群管群控”的充电网概念,将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由单纯的充电,进化为以数据驱动的充电网运营。目前,已建设充电终端45万个,累计充电量突破237亿度,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创新研发的“两级安全防护体系”技术,可有效减少电动汽车烧车事故70%。
……
以创新为引领,这句话正在内化为越来越多青岛制造业企业的实践,推动“青岛制造”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