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闲话杂谈㊶|四年级小学生写作文竟然达到了“鲁迅水平”?

2023-11-17 15:22 作者:张万琦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近日,北京一位小学老师在给四年级学生批改作文时,发现一个孩子的作文风格与笔触竟然与鲁迅先生高度一致。在对比鲁迅先生的作品后发现,原来这篇作文是改写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家长介入后,“案情”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是孩子写作文用了AI。

此举逗笑了许多网友:四年级的“小孩哥”都会用AI了,我居然还不会!

一些老师和家长却隐隐担忧:AI代写,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消解掉了怎么办?

几日前,《光明日报》发表的时评文章《AI文学会替代人类文学吗》中提到一则案例,在未提前知会评委的情况下,一篇由AI完成的小说获得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6位评审专家中仅1人看出了这篇小说由AI所作。

许多读者不禁感到担心,我们读的文章原来是“毫无感情”的程序所写吗?那我的眼泪岂不是白流了?

不少文学创作者也会感到一丝惶恐,AI是不是会替代我?以后我写的作品是不是就没人看了?

央广网曾有报道称,某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000万,其中就有类似AI语言生成助手的模型。现在AI语言生成模型不再只是少数群体使用,也不再仅限单一行业使用,而是已经慢慢普及至全社会。

但如今的AI,其功能再怎么强大,也不过是在现有大数据的基础之上执行人类的命令而已,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情感与创造思维。AI文学,或许是“规范的”“逻辑的”,但不会是“有情感的”“有想象力的”“有思想性的”。那么,AI在今后是否会继续“成长”直至探索出人类世界的大部分规律,从而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这也仍未可知。因而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突破自身创作的瓶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能完全抵制AI,也不能完全依赖AI。

AI技术如今不仅应用到了文学领域,基建、司法、传媒、科研、生活等各领域都有AI技术的影子,AI技术也确实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视频博主制作某些搞笑视频,使用AI技术可以创作更多素材,达到更好的娱乐效果;再如一些影视剧因劣迹艺人导致剧集无法正常播出,也会使用AI换脸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进行网络诈骗、网络攻击等违法乱纪行为。前几天,某卫视一档综艺节目就有用AI换脸与亲友对话环节,提醒网民谨防新型网络诈骗套路。

AI技术好不好,关键要看怎么用。基于大数据,结合AI的规范程序,用在科研、基建等科学性、严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自然会减少失误的发生。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AI技术使用的监管力度,防止发生一些利用AI技术进行违法乱纪的行为。使用人如何利用AI技术、相关部门如何管控AI技术,都是当今时代需要持续跟进与更新的课题。

当然,回到最开始,还是要告诉小学生们,作文写作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养成依赖AI的习惯哦!

文:张万琦

图源:光明日报客户端、央广网、@陕视新闻、@国+社区、新浪微博网友评论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