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四五”中期评估:多个指标超序时进度
5个大类22个主要指标整体完成情况较好;138项重点任务、259项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已至中期,市政府根据法定职责和程序要求对前半程进行了评估。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中期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前半程,青岛聚力打造“六个城市”,围绕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作风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纵深推进,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给出“十四五”前半程总体成绩单: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两年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7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5891.8亿元、911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4%、19.3%。通过细化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举措、配套安排一批重大改革政策、抓紧落地一批重大工程项目,青岛多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十四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进展良好。
评估显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5个大类22个主要指标整体完成情况较好。138项重点任务、259项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总体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与《纲要》配套的41个专项规划总体实施较好、进展顺利。
聚焦经济发展,青岛2022年启动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计划,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一批现代产业集群,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十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行动深入实施,2022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的59.2%,较2020年提高5.5个百分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城市建设位居“2022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第7位。
聚焦创新驱动,青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力,连续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99件,比2020年增加17.99件。省市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55家、193家,形成完善的三级重点实验室体系。实施“人才强青”计划和“青岛菁英工程”,连续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
聚焦民生福祉,两年多来,青岛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城镇累计新增就业92.85万人。创业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扶持创业11.02万人、带动就业17.95万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46所。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新启动改造城中村46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81个,株洲路片区等10个重点低效片区开发有序推进,完成保护更新工程91.4万平方米。打通未贯通道路80条,新增公共停车位约4.3万个,高速公路增至17条、通车总里程约892公里,地铁总里程达到315公里、居全国城市第10位。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等60个山头公园建成开放,新建口袋公园60个、城市绿道100公里。
聚焦绿色生态,青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首次实现采暖季重污染天数归零,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和“无废城市”建设。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地方标准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0%,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能耗、水效“领跑者”。深化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建成绿色建筑5570万平方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94%。
聚焦安全保障,青岛严格耕地保护,建成高标准农田441.16万亩,划定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310万吨。官路水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华能董家口热电联产、中石化山东液化天然气二期项目建成,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实现主线通气,黄埠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平安青岛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平安社区建设达标率稳步提升,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