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市博物馆扩建工程主体封顶,全民健身一张图平台上线……青岛市民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3-11-24 19:44 作者:吴阳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1月24日讯(记者 吴阳)11月24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感受身边变化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围绕文体生活进行发布。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峰,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全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图片_202311241908251.jpg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作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扶持培育城乡文化队伍,着力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连续三届被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

聚力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半径不断延伸

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统筹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旅系统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常态化免费开放,服务城乡的便民文化圈基本形成。

一是布局建设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市博物馆扩建工程顺利实现主体封顶,深化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市图书馆新馆选址邮轮母港,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立项工作。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市美术馆新馆初步计划选址张村河片区,正在根据片区城市设计规划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有11个(15处)公共图书馆、11个(13处)文化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建成图书馆分馆208个、“青图驿站”104个、24小时图书馆34处、“朗读亭”70处、文化馆分馆15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00多个,覆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

二是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社会力量开办博物馆等进行奖励扶持,开展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组织重点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结对帮扶。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博物馆125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博物馆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形成了海洋文化、历史建筑、乡村记忆、工业遗产四大博物馆集群,结构体系不断优化;107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全市博物馆总量的85.6%,文化惠民效益不断彰显。

三是营造丰富特色文化场景。去年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老城区为主阵地,利用里院等老建筑打造33处庭院演艺项目,推出了实景话剧、传统曲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零距离”感受多元文化魅力。在前海一线、中山路、胶东机场等重点区域设置了一批城市音乐角,以微演艺“街头快闪”的形式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具沉浸感的体验。加快主题文化街区建设,按照“文化+”的融合发展思路,围绕“日逛夜游”定位打造提升大鲍岛区域,引入岚曦社、洛川家美术馆等一批文化新业态,策划举办了以寻年味·大鲍岛年货大集暨新春民俗文化节、“春天里·拥鲍你”城市文化艺术节等为代表的80余场活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更接地气

优质化、均衡化、精准化是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社会效益的关键。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文化活动4.7万余场。

一是塑造特色活动品牌。以“欢乐四季·文惠万家”为主题,以提升群众文化服务为主线,打响“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热度”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公益文化单位为群众“量身定制”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出了“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快乐假期跟我学”、广场舞大赛等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赛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走近大众,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青岛成为文化和旅游部首批确定的全国8个“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之一。

二是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制定《青岛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实施方案》,实施送戏下乡工程,每年组织全市专业艺术院团和群众文艺精品队伍深入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确保“一村一年一场戏”,全市行政村覆盖率实现100%,今年已演出4100余场。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今年已放映5.3万余场。连续举办18届“大地欢歌”乡村文化艺术节,策划开展“乡村春晚”、乡村广场舞大赛、乡村歌手大赛等农村公益文化活动。组织各级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艺术彩虹”文化志愿服务进乡村,通过送演出、送展览、送培训、送讲座的形式,不断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坚持按需服务,打造群众舞台,出台《青岛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区市创新推出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打造了城阳区“文化超市”、西海岸新区“你买书,我买单”、胶州市“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模式。胶州市被确定为“国家文化艺术之乡”,平度市《行走的书箱》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城阳区《“片区化”精准服务模式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被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四是积极开展惠民消费促进活动。大力提振文化消费,统筹区市两级资源,对文创产品、文艺演出、影视图书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高频文化消费进行直接补贴,最高补贴消费金额的30%。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消费券1254.17万元,直接带动消费2188.39万元,间接带动消费1.14亿元。前三季度,全市文化娱乐业营业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3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

立足艺术城市建设,推动文化艺术融入百姓生活

加快艺术城市建设,提升全民艺术素养,使文化艺术深深植根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让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蕴更加深厚。

一是繁荣艺术精品生产创作。制定《青岛市文艺精品项目扶持奖励实施细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青岛人、青岛事为主要题材,指导打造了一批反映时代发展成就、展现身边幸福生活的艺术精品。京剧《东方大港》入选第十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话剧《烟火人家》入选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舞剧《星河》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剧目;话剧《樱桃红了》、青岛科技大学《画笔为枪、民族救亡——弘扬抗战精神主题连环画展》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交响乐《新世纪灯塔》入选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胶州吹打乐”荣获2023年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活动“优秀乐种组合奖”。现代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入选全省吕剧优秀剧目展演。我市30余名演员荣获“第九届山东戏剧红梅大赛大奖”,3名演员荣获山东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比赛奖项,1人入选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优秀中青年戏曲演员名单。

二是策划举办高质量艺术活动。全力构建大型演出、音乐节会聚集地,邀请知名音乐家、流行歌手来青演出,举办谭盾音乐周、赵季平专场音乐会、李荣浩、薛之谦演唱会等一批高水平音乐会,策划凤凰音乐节、艾克什机场音乐节、新青年音乐节等20余场潮流音乐节,引流超过45万人次。引进韩美林生肖大展,举办“丹青赋彩新时代——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展”、《五月阳光——乌拉圭当代艺术展》等一批高质量主题艺术展览。“看演出”“看展览”已经成为当下岛城市民的时尚生活方式之一。

三是培育全民阅读新风尚。打造“书香青岛”全民阅读品牌,深入推动“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区”等建设,在青岛电视台创新开设《书香青岛》专题栏目,开展“书香飘万家”“汇泉讲堂”等200余场活动,惠及全市百万阅读人群。制定《青岛市城市书房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建设50处城市书房,各区(市)至少建成一处示范项目,建成后将与市图书馆资源深度对接,集图书借阅、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努力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新型阅读空间。“书香青岛”入围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推出的全国全民阅读品牌综合传播影响力榜单,在全国41个地区全民阅读品牌中位居市级品牌前5名。

体育赋能城市发展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立足体育惠民,做好体育民生,全面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着力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体育强市和健康青岛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民健身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一是我市第一部全民健身地方立法顺利出台。《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经8月25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9月27日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市首部地方体育法规,对规范和促进全民健身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二是我市第一个政府主导的智慧体育平台上线运行。“青岛市全民健身一张图”平台于9月底正式上线,这是我市重点建设的12大数字应用场景之一,项目包括三大应用场景、23个功能模块,具备健身设施管理、赛事活动发布、健身场馆预定等功能,我市有了自己的全民健身地图,力求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有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数字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

三是我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面启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的目标任务,彰显我市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展现我市关注民意、改善民生、对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我市已成立工作专班,并于9月18日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我市创建工作。通过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以创争优,将实现全民健身工作整体跃升。

全民健身设施更加便利

一是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我市已连续9年将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有效缓解了市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今年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健身步道和设施407处,11月底前将全部完工并向市民开放,进一步优化健身设施布局、完善设施功能、增加设施数量、提高设施质量。目前,全市各类健身设施增加到1.1万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3.3平方米,实现了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和农民健身工程基本全覆盖。今年,我市将弘诚体育场功能优化提升项目列入市办实事,着力把体育场升级为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体育产业营销、体育竞赛、体育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体育文化综合体。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建成并重新开放。

二是市民健身空间不断拓展。持续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纳入山头公园整治。联合市公园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市园林和林业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的通知》,浮山、太平山健身步道已成为市民健身游玩的打卡地。

三是场地管理持续优化。先后部署开展3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排查整治行动,共排查场地器材4.4万余件,发现问题929个,及时整改761个。全市658所中小学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市民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

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

一是做实群众身边赛事。今年,全市组织了第三届社区运动会,通过“你点单、我办赛”的方式,把市民喜爱的项目送到基层、送到社区,全年举办社区运动会超600场。开展“全民健身月”、纪念奥林匹克日、“九九重阳”全民健身等主题系列活动,涵盖民俗体育展演、路跑、运动项目展示等板块50余项活动,带动近百万人参与全民健身。

二是做强传统品牌赛事。举办第四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出20余项冰雪运动惠民体验项目,带动30余万人参与体验。第二十届全民健身登山节,向市民推荐39处登山地点,超万名市民参与。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展演超7万人参与。举办市第六届体育大会,赛事涵盖53个项目超万人参与。第二届全民健身羽毛球联赛首次覆盖10个区市,第三届全民健身云上运动会超万人参与,访问量超88.9万次。继续举办青岛市智力运动会、跑遍青岛、城市定向赛、时尚体育联赛,赛事数量、参与人数和规模均创新高,全市各级各类足球赛事突破5000场。

三是做精全新品牌赛事。组织第一届五四青年健康跑,数十支跑团近千名青年参加。创办环浮山绿道健步行活动,3500余名健步行爱好者参与。首个共筑中国梦广场舞挑战赛,辐射200多个社区,累计2.2万人参与。落实省、市关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系列活动部署安排,统筹涉农区市群众赛事活动开展,组织首届青岛市乡村运动嘉年华,7个涉农区市联动举办7项15赛,直接参与人数1万余人。

四是举办承办系列高端品牌赛事。成功举办2023东亚足联男子U15锦标赛、亚洲海岸赛艇等国际赛事,承办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中国风筝板锦标赛、CBA篮球联赛、全国击剑冠军赛分站赛等30余项全国级以上高水平赛事活动,为岛城人民奉献了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

全民健身服务更加多样

一是健身宣讲融入生活。邀请专家面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促健康”科学健身指导公益宣讲138场次,制作并发布健身指导视频200余个。组织400名超体重学生夏令营,为1.4万元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弯筛查。

二是健康指导送到基层。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六进”活动,为7400余名市民进行体质监测,并出具个人体质评定报告和运动锻炼指导建议,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以上比例连续多年高于94%。深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青岛模式”,已为5100余人进行了达标测验。发布市民体质状况白皮书,市、区市两级分别开通体育咨询服务电话,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健身指导服务。

三是健身网络不断延伸。各级加大健身骨干培训力度,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人以上,全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万余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依托全市5700余处健身辅导站点,经常性开展交流展示、项目推广、公益活动,丰富街道、社区体育生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