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东部沿海一带,
有一种颇有当地特色的面食
——糈糕,
距今已经传承了600多年,
它原本是逢年过节招待女婿的面食,
随着时代变迁,
已经演变成了渔家文化的特有符号,
成为过年餐桌上必备的年货。
↓↓↓
△一上班,合作社的几位面点师就开始忙碌起来
△和面、压面、称重、制作……每一步操作都严格遵循老工艺。
春节临近,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西王村的岛里大馒头合作社生意格外火爆,尤其是糈糕,订单量是平常的四倍多。
“就是反复地压面,最少要压二十几遍,这个面压得光滑了,软了以后我们再做,做出来以后再醒发,醒发完了上锅蒸。规格我们一个是四百克,醒发时间是四十分钟左右吧。”即墨区田横镇西王村岛里大馒头合作社工作人员吴雪梅说。
制作糈糕,用料讲究。面粉里要加入山鸡蛋、白糖和牛奶,反复揉搓。面团醒发后还要放入特制的铁锅中烘烤,这样制作出来的糈糕,不仅绵软筋道,糈糕底部还会有一层焦黄的饹馇,吃起来格外香。
“铁锅蒸糈糕起到一种烘烤的、烘蒸的性能,蒸出来的糈糕更饱有小麦的浓香,把它的成分能充分的烘烤出来。”即墨区田横镇西王村岛里大馒头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宋占燕说。
现如今,虽然家里不做糈糕了,但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家家户户会买一些备着,作为春节的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这种美食因为口感佳,且极富地方特色,也渐渐被其它地方的消费者所认可。糈糕每根卖到近十元,远销到全国各大城市。
“平常销售量在一两千根每天,进入腊月门后糈糕就开始增长了,一般一天就得需要三四千根,小年之后那几天,我们就要不停地白黑加班的干,增加工人增加出货量,这七八天大约一天就需要五六千根,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甚至是大年三十上午。”即墨区田横镇西王村岛里大馒头合作社负责人孙志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