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义务维修拉链长达37年的何阿奎老人 彩霞岭社区供图)
风雨无阻37年杭州89岁大伯为市民义务修拉链
浙江在线2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蔚)每逢周末,89岁的杭州退休老党员何阿奎都要仔细清点整理自己的修理箱,期待在周一的志愿者服务日活动上为广大市民帮上忙。
一双“啥都能修”的巧手,让何阿奎在杭州彩霞岭社区一带颇有名气。老人最拿手的是修理各种拉链,每天上门来求助的市民络绎不绝。自从退休后,修拉链这活儿他一干就是37年,不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且分文不收。
如今,老人还收了徒弟。坚持多年的爱心事业能够得以传承,何阿奎说,这比任何荣誉都来得有意义。
一手巧手获封“拉链达人”
铁皮糖罐的外表油亮发黑,凸显年代感的同时也透露出主人的使用频率。一双布满皱纹的手小心翼翼地拧开糖罐盖,里面装着满满的、各种颜色的、各种形状的拉链头,对于何阿奎而言,这些可都是他搜集来的“宝贝”。每一个拉链头的质地和用途,何阿奎都了然于心。
何阿奎是怎么练就修拉链这门手艺的?这还得从他的职业经历说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何阿奎进入杭州卷烟厂工作,专门负责机器的维修。那时候的他在工厂里就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多次被评为省、市劳模。
1980年,因为身体原因,何阿奎选择了病退。退休的生活清闲得有点“闷”,闲不住的何阿奎决定发挥“余热”,利用以前在工厂里修机器的技术和本领,慢慢钻研摸索学会了修缝纫机、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
不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居民家中拥有这些“时髦”的家电还不多,何阿奎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很快又开始了寻找其他服务项目。
“说来也巧,一次有个邻居拿着一台电风扇找我修,顺道问我附近有没有修拉链的地方,说她老父亲一件衣服拉链坏掉了,要重新换拉链,老人不舍得花那个冤枉钱,她只能到处找修的地方。”何阿奎说,正是这个“巧合”给了他启发。在他的记忆里,当时街上会修拉链的人很少,有时为了修个拉链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我学过修皮鞋和缝衣服,所以修拉链对我来说不算难。既然大家有这个需要,那我能帮就帮。”
修拉链,看似简单的一件事情,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为了应对不同材质型号的拉链,何阿奎四处收集废旧拉链,拿回家里反复研究。经过不懈努力,他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将拉链拉不上、中间缺牙短齿、经常开口等几大难题一一攻克。
当何阿奎把修好的拉链重新送还给邻居时,邻居们都被他的精湛手艺所折服。从那之后,住在彩霞岭社区乃至周边街道的居民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巧手热心的“拉链达人”,而且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
组团队、收徒传承爱心公益
自打“成名”后,何阿奎的“客户”就多了起来,找他修东西的人甚至有从拱墅、下城等地方专程赶过来的。为了方便大伙儿,何阿奎经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忙协调,在社区办公楼里申请到一小块“办公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老人都窝在“办公区”为居民服务。另外,他还会外出“接单”——每周一的上午8点到12点,在吴山广场设置爱心服务点,无偿为有需要的市民修拉链。
“何大伯是我们社区的一个宝,如果哪天看不到何大伯的话,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一名彩霞岭社区的社工这样说道。在他们的眼里,何阿奎俨然已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家人”了。
何阿奎的执着也激发了不少社区退休老人的助人热情。据统计,在彩霞岭社区近10000名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1/4。他们大部分人都过含饴弄孙、洗衣买菜的单调生活。加入何阿奎的社区公益服务团队,一起帮助他人,成为老人们闲暇之余的“调味剂”。
近两年,陆续有青年党员志愿者向何阿奎拜师,学习修拉链的手艺,对于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份意外之喜。
何阿奎坦言,自己年岁渐长,手脚的灵活度大不如从前,“我早就做好心理准备,总有一天自己会修不动的。”可是,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市民有需求怎么办?这让老人一度很担忧,而青年党员志愿者们的到来让他重燃希望。
“要将每一次修理都当作收官来对待。”何阿奎说,尽管为民服务的时间有限,但他助人的热心从未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