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科学家发现侏罗纪时期带羽毛恐龙“飞行”新证据

2019-01-29 14: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南京1月29日电 侏罗纪近鸟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带羽毛恐龙之一,但对其飞行能力却一直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9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以近鸟龙为代表的带毛恐龙可能具备一定的飞行能力,但其羽毛的分子构成,还不足以支撑与现生鸟类相似的“完美飞行”。

当天,由南古所泮燕红博士等完成的题为“羽毛分子演化的化石直接证据”一文,在线刊登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为探讨早期羽毛的演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曾经的观点认为,羽毛的出现就是为了飞行。但事实上,演化初期的羽毛很可能并不适用于飞行。”泮燕红称,现代鸟类的飞羽主要由β-角蛋白构成,这一结构蛋白赋予其特殊的生物力学属性,如柔韧性、弹性和强度,从而能够适应飞行的需要。

“那么,鸟类祖先的羽毛是否也具有同样的蛋白组成和结构呢?”泮燕红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不仅可以揭示早期羽毛分子演化的过程,而且还能为研究带羽毛恐龙的飞行能力提供新的线索。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多种现代超微结构检测技术、原位元素分析和免疫学的方法,对产自中国侏罗纪地层(距今约1.6亿年前)的近鸟龙的羽毛化石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近鸟龙的飞羽主要由α-角蛋白构成,但同时还具有少量的β-角蛋白,不同于现代鸟类的羽毛构成。

泮燕红称,中国中生代发现的鸟类如始孔子鸟、燕鸟以及一件新生代鸟类化石的羽毛,则主要由β-角蛋白构成,这一点已经与现代鸟类一致。这些结果表明,近鸟龙的羽毛在蛋白分子的构成上,代表了早期羽毛从不适于飞行向现生鸟类羽毛演化的过渡类型,也是逐步实现“完美飞行”的演化过程。

此外,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arySchweitzer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共同参加了本项研究。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支持。 (杨颜慈)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