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9月26日正式对外公布,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又一个重大文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来源:中国政府网截图
根据方案,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政在协商(cppcc_china)观察到《方案》全文5000余字,从国家层面对国家公园进行了整体规划。来看看有哪些亮点值得挖掘!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有哪些亮点?
国家公园是什么“公园”?
《方案》明确提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除不损害生态系统的原住民生活生产设施改造和自然观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它开放建设活动。
建设国家公园有啥目的?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
国家公园谁来管?怎么管?
《方案》提出,整合相关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由一个部门统一行使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部分国家公园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其它的由省级政府代理行使,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方案》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考核评估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几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地区觅食(2016年12月2日摄)。
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灵性的土地。藏羚羊、藏野驴、棕熊等野生动物在此肆意奔跑。这背后,是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前赴后继,克服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保护和守望着这片净土,谱写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英雄赞歌。(来源:新华网)
老百姓跟国家公园啥关系?
国家公园强调全民公益性,主要体现在共有、共建和共享上。在有效保护前提下,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的机会。
《方案》指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家公园怎么建?啥时候建好?
到2020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到2030年,国家公园体制更加健全,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保护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从提出到落实国家这一步走的很实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工作。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6年3月5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展开。2016年9月26日,中央编办正式批复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自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打破“九龙治水”,确保三江清流。
8月18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北京文化产业商会协办的“保护黄河万里直播行动”第二期第9站(总第20站)来到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分别在扎陵湖、鄂陵湖畔,牛头碑旁和玛多县县城3公里附近的黄河岸边进行了直播报道活动。玛多县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点保护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在超过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地区开展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试点,努力为改变‘九龙治水’,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体现了改革和担当精神。要把这个试点启动好、实施好,保护好冰川雪山、江河源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经验,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全面展开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国设立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达到10个,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最近的一个试点是祁连山国家公园。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为了配试点方案的实施,2017年8月1日,我国首份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条例》的出台不仅为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关于国家公园体制,委员怎么说?
2016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委员、专家对“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体制”进行专题调研。在贵州铜仁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十问当地领导,反复提问“国家公园有效保护前提下,当地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果下定决心要做国家公园,还有哪些实际的困难?这些困难不解决,会影响以后的保护与发展。”,可见政协委员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关切。
2017年两会,国家公园体制也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葛剑平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并非是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几个国家公园,而是突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思路做好系统整合、利益均衡与部门协同,以此根除“九龙治水”的顽疾,修正“碎片化”管理的体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切实以国家名义护好一方水土。
全国政协常委、青海政协副主席马志伟
“中国的国家公园应该有中国特色。我们在考虑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时,也考虑美国黄石公园的因素,同时也考虑黑龙江、云南等设定的国家公园的因素。中国的国家公园不同于美国,美国地大物博,黄石公园适时封闭式保护。中国的国家公园则必须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融。所以,既要解决人的问题,也要解决生态保护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朱道弘
“国家公园是自然环境优美、资源独特、具有区域典型性、保护价值大的自然区域,该区域不受或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开展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场所,也是一种国家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式。”
为此他建议,“出台专项法规,推进国家公园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朱道弘表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建议我国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适时出台国家公园管理方面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和具体实施办法,及时完善相关环境保护、文化遗迹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推动国家公园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胡俊)
另附:国家公园体制十大试点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府网、中国青年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