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片警老马和他的46把钥匙

2023-11-09 15:42 来源:青岛市委宣传部
分享到:

第一次完整地听到马怀龙46把钥匙的故事是在山东省百姓宣讲大赛上,他催人泪下的宣讲,生动展现了他与这46户人家以真心换真心的故事。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他不仅是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更是社区孤寡老人的“暖心管家”。

这次,我是在王德亭老人家里,见到了马怀龙。当时徐龙正切着蛋糕,给马怀龙过节,而马怀龙也给“父亲”王德亭换上了刚买的新衣服。祖孙三个人一起过节的场景,被定格在手机里。翻看这张照片的时候,马怀龙跟我说:“幸福是什么?是他们幸福了,我就幸福了。”

王德亭、马怀龙、徐龙,三个姓氏都不一样的人,又怎么会是“亲父子”呢?就是因为一串钥匙将这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

王德亭老人的这把钥匙是被马怀龙“捡”回来的。那是2018年的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马怀龙在执勤中遇到了拾荒老人王德亭。老人住在拆迁区的一处危房里,天花板掉渣,墙皮得了“牛皮癣”,窗户用纸壳掩着,时不时吹着“口哨”,屋里还有一只破铁桶,里面结着冰……老人76岁,户口不在青岛,平日里靠年迈的姐姐接济,艰难度日。

当马怀龙第一次提出要给王德亭老人另找地方住的时候,被老人一口回绝。现在再问起老人当时回绝的原因,他回忆说,当时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人,更不相信好人能把好事做到底,“如果我搬出来了,交不起房租,还得回去。到那个时候,说不定连之前的破房子也没有了。”一年多的时间,马怀龙“三顾茅庐”,多次谈心,终于把老人从危房中请了出来。当马怀龙把新房的钥匙交给老人时,王德亭再次把手缩了回去:“原钥匙还是你拿着,这样我更放心。”马怀龙明白老人的潜台词:“希望你继续管我。”

马怀龙确实也是一直这样做着。当王德亭突然中风住进医院,马怀龙在病人子女一栏里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夜里,马怀龙穿着一件短袖警服趴在飘窗上,哆哆嗦嗦地挨到天亮。老人看着他,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清早查床,当医生核实家属身份时,王德亭抢着说:“他不是我儿子,胜似我儿子。”

马怀龙的“儿子”徐龙这把钥匙是46把钥匙中最难开的。2012年,徐龙的亲生父母相继去世。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现实过于残酷。“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孤僻、自闭,很容易走歪路。”带着这样的顾虑,马怀龙走进了徐龙的生活。徐龙对于这位“不速之客”的接受方式是沉默。为了打开徐龙这把“锁”,马怀龙使尽浑身解数,连续给徐龙做了一个月的饭,却没见孩子一个笑脸、主动说一句话。

马怀龙帮徐龙填报高考志愿

马怀龙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还是焐热了少年的心。在徐龙长大的关键节点上,“警察爸爸”从没缺席。中考,马怀龙和其他家长一样,在考场外接送、等候;高考,爷俩一起研究政策、填报志愿;徐龙做阑尾切除术,马怀龙两口子轮着陪床看护……在马怀龙的帮助下,徐龙顺利考入大学。上学期间,马怀龙少不了探望,徐龙也会跟同学自豪地介绍他的“警察爸爸”。当徐龙把暑假打工挣的第一笔钱一分不剩地全给马怀龙买了礼物时,马怀龙红了眼眶,嘴上埋怨着孩子乱花钱,实则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对妻子说“龙龙长大了”。

当徐龙大学毕业找到心仪的工作后,马怀龙把一张16万元的存折交给徐龙,这是徐龙十几年的政府补助。如今交给他,马怀龙是觉得孩子长大了,该放手了;另外,徐龙到了成家的年纪,也需要额外开销。

今年56岁的马怀龙,自2008年从部队转业后,便扎根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成了一名社区民警。在老马管辖的两个社区里,一共有七千多户人家、两万多位居民,没有一个人不认识他。真情调解,以心换心,将执法如山和执法如水相结合,是马怀龙一直坚持的准则。在他的真心服务下,社区里的孤寡老人、残障居民,都把他当作自家人,主动把钥匙交给他,方便他随时回家看看,这就是46把钥匙的由来。

马怀龙扶危救困的习惯还源于良好的家风,马怀龙说道:“在我10岁左右的时候,我母亲照顾了一位孤寡老人,一照顾就是20年。后来我当兵了,在部队上我们经常搞共建,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我一直非常喜欢干这件事。”

马怀龙金盾志愿者服务队春节期间陪老人过节

受马怀龙的影响,现在和老马一起穿梭忙碌的有他的家人,有被他帮助过、感动过的社区居民,还有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按摩师、理发师、医生、锁匠……连同马怀龙的同事组成了一个新的团体——马怀龙金盾志愿者服务队,到现在已经有了300多名成员,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服务队。他们在马怀龙身上找到了温暖,又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