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你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标准,也请男生女生互相给对方一些建议,因为男生比女生更了解男生,女生也比男生更了解女生。”授课教师乔莉正在组织学生们自由讨论。
朱强同学眼中理想的她是,长相漂亮大方,内心温柔体贴,有共同爱好,比如喜欢体育,不粘人,会做饭。
赵晓菲同学眼中的白马王子的形象是,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爱心……
“这门课的主旨是在大学教育中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婚姻观的教育,让青年人懂得爱的庄严和责任,具备恋爱和婚姻的健康心态。”乔莉说。
“我在恋爱方面还像个孩子,很不成熟。”工程管理专业的小莫是个有些羞涩的男生,他坦言,已经大二的他很渴望谈一场恋爱,但并不清楚该如何平衡恋爱和学业的关系;亲眼见到很多师哥师姐毕业了就分手了,自己到底要不要轻易开始,这些问题让他很困惑。“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先学习基础理论,很有意义,很有意思,这门课让我收获很多。”
法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韩明玉上学期选修了这门课程,感触很深。“大一时就想谈恋爱,家人也是鼓励的。但是之前对爱情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把爱情想得太简单,忽略了地域、家庭等因素。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慢慢有了一些成熟的想法。”
上学期也选修了这门课的大三学生冯吉浩说:“恋爱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绕不过的话题,但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如何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恋人,这方面的理论指导无从获得,这门课就像人生中的及时雨,让我的爱情观、人生观都更加积极理性。比如我现在坚定的一个想法是,要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去开始一段恋爱,而不能为了恋爱而去恋爱。”
一不小心开了十年
令乔莉欣慰的是,现在还有十年前学过这门课程的学生和自己交流,走入婚姻之后,他们真正感受到大学时代的这一课是多么重要。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门课坚持了10年。”乔莉说,十年前,惋惜于很多大学生不会谈恋爱,破坏了宝贵的感情,也浪费了大学时期的宝贵时光,本着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她大胆提议开设了这门公选课《恋爱与婚姻》。那时,大学生思想相对保守,开设这门课还很新潮。10年来,这门课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信任,几乎是一门没有人会逃课的公选课。拿这学期来说,每周共八节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从之前的一个班150名学生到如今的80名学生,几乎场场爆满。
“大学时代谈恋爱,这是一个父母不太教、学校也少有关注,却又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最关心、最感同身受的话题。”乔莉说,“我的课程共涉及恋爱观、择偶、组织家庭、婚姻生活等十多个话题,其中也不避讳性爱。”
“比如,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观念不成熟,易冲动,恋爱中偶尔会出现极端行为,我给同学们讲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恋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的意义,恋爱可以成功也允许失败,对每个人都是成长的过程。如果你爱对方,就给对方幸福,如果给不了,也要懂得成就彼此的幸福。”
为了消除尴尬,乔莉会给学生播放讲述性爱的科普视频,让学生观看讲解性爱的漫画,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诠释性爱。
校方认为开设“爱情课”很有必要
“十八九岁的孩子,对爱情的需求比较强烈,生理也发展到一定阶段,属于正常反应。来做恋爱心理咨询的学生几乎和学业、人际交流方面的一样多。情感问题又有其特殊性,带有更多隐秘色彩,对很多大学生更重要。大学生希望得到更多有远见的技巧和智慧的可操作的建议,收获真正幸福的爱情,而在各种校园恋爱悲剧频发的当下,开设这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课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萍教授表示,现在大学里的一些必修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也有涉及恋爱观、婚姻观的内容,但比较有限,开设更加系统细致的“恋爱课”很有必要,有些内容对学生的一生都很有用。
据王萍介绍,在她所接待的关于恋爱方面的咨询中,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选择困惑(感情取舍),在个人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多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上学、升学的人生道路,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二是不会正确地平衡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很多大学生没有恋爱时,很寂寞很郁闷,有了爱情,生活又被弄得颠三倒四,比如不再和同学朋友打交道,两个人每天厮守在一起,荒废了学业,还有的情侣大手大脚地为对方花钱,让经济状况陷于被动。三是性困扰。20多岁的大学生正是性能量比较强的时候,尤其是有的男生与异性交往少,又缺乏性冲动的宣泄渠道,可能会出现性压抑,以至于在恋爱中出现同居等并不理性的行为。第四,一些大学生谈恋爱就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这样的恋爱可以消除短暂的寂寞,但必然带来生活中更多的困扰。因为难以相信,连一个快乐的单身汉都无法做到的人能真正承担起生活的重担。还有一些学生在恋爱中不注重举止的文明,比如那种在公开场合大胆示爱的行为,就对他人和公共空间带来了干扰。
据了解,早在2011年,北京市教委就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增添了教大学生谈恋爱的内容。全国也已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恋爱方面的课程,都受到大学生的热捧。目前岛城的很多院校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学》等课程中会涉及恋爱观的教育,但专业开设《恋爱与婚姻》这样的课程的还较少。
老师眼中——
十年来的大学生观点变化
讲了十年的爱情课,乔莉感触颇深的变化是——
现在的大学生多出生在1990年以后,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在乎,但其实离真正的幸福很远。一些学生缺乏对他人的尊重,没有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上有很多非主流的负面的观念渗入。这和整个社会婚姻道德观念的多元化以及网络消极信息的传播都有关系。
比如大学生未婚同居,10年前基本没有这个概念,大家对这种行为也是一致地谴责,但现在,一些大学生对此习以为常,以一种轻率的心理很随意地行动,甚至把本能的满足视作理所当然,缺乏道德的约束。他们把未婚同居视为“试婚”——鞋子合不合适要试一下,婚姻也一样。我对学生们说,两个人就像两张纸,“试婚”之后如果分手了,虽然还是两张纸,但已不像以前一样完整了,对双方都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90后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方面差异很大,这是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这种社会地位的不平衡带来了一些学生心理的不平衡。有的学生一心想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处境,这样的恋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此外,现在有很多学生高中就谈恋爱,因为没有机会在同一个城市读大学,异地恋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带来很多问题。
老师的建议——
遇到了,就接受;没遇到,就等待
那么,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何真正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王萍老师建议:
第一,一定要有客观的自我认知,一个连明确的自我同一性都没有确定的人将无法真正和别人建立起健康的可持续的亲密关系。大学生要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第二,爱情本身不是可以预先设定的,强求不得,如果你遇到怦然心动的人,大胆地追求并最终走在一起,这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只是一味盲从,甚至谈恋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打发寂寞时光,是非常不理性的恋爱观,或许也会失去真正属于你的爱情。